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三百三十四章 物价涨,学堂难建

忆昔大唐贞观世 余万篇 5176 2022-11-07 22:59

  “太子哥,有话就别藏着噎着了好吧”

  看着李承乾三天两头往这跑,李方晨哪能想不到,他是有事找自己。

  “唉,既然二弟你都看出来了,那我也不瞒你,确实有事。”

  李泰一旁命人准备茶水,正事要谈,他不敢插嘴,同时也想着听听他们要谈些什么。

  “二弟,之前我与孔颖达、王绩等人,主持天下兴学,遇到了一个难题。至今没有相处对策”

  李方晨下意识端起茶喝了一口,同时脑中开始思索,关于后世创办学校的一些经验。

  “是这样的”

  天下兴学,天下八成世家大族,都有出资,朝堂更是每年砸下去百万贯。

  短短七年时间,建起学堂数千座。

  本是为寒门子弟创办的学院,后来因为监管不力,也曾闹出过乱子。

  幸亏李方晨等人及时察觉,查漏补缺,及时修正,这才让学堂重新步入正途。

  可是,事情又怎会一帆风顺

  李承乾一心为此,初起数日不得眠,为的就是将李方晨策论中,那一副天下大兴,学文盛行的场景呈现在大唐。

  可惜事与愿违,如今出的乱子,连李承乾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之前是因为官员贪财,学堂变作他人敛财之物。

  如今又出了一个大事,本该在今年建造的学堂数量,缺少了十六座。

  李承乾命人细查之后发现,并未有人贪墨建学之财,只是因为学堂所耗费的钱财,相较于前几年,翻了两倍

  每一所学堂,旁人出资所建时,耗费的钱财都是固定的。

  李方晨当初,把后世希望小学提前搬出,才有了如今这般。

  花钱建学堂,学堂会以出资人的名称命名,同时还会在门前刻上出资人的身家和背景。

  如此行为,还真让不少世家大掏腰包,为建学堂做出了贡献。

  别的不说,光是长安城中,今年就多了三处学堂,由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以及勋国公张亮,三家出资所造。

  所有出钱人都会被记录成册,由李承乾和孔颖达共同保管。

  麻烦就出现在,因为材料涨价,建学成本增加,导致原本该在今年建好的学堂少了十六座。

  李承乾手中,还有十七座学堂的费用,可这些钱最后只怕能建出九座就算不错了,也就是说还会有八座的漏洞。

  怎么办

  明码标价的学堂,如今钱不够了,还能去跟人家出钱之人再要不成

  若真去要钱,那太子和孔家的名头还要不要了

  建一座学堂,该是多少钱

  李承乾刚开始,想找户部将余下的钱补上,可数量太多,少说也得几万贯的漏洞。

  也想过从东宫出钱补上,可东宫又能有多少

  如今补上了六座学堂所欠的费用,还缺不少,更是麻烦。

  之所以来找李方晨,就是想问策,定个一劳永逸之法。

  若是以后,建学费用再行增加,那他们提前收下旁人所捐之财,又该如何

  难不成,不够的还给人家退回去不成

  至于让秦王出钱补上,这事李承乾根本没想过。

  实在不行,再跟父皇上个折子,找户部要钱

  李方晨听完后,脑袋嗡嗡作响,李承乾说的有点模糊,好半天才让他想清楚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太子哥,实话实说,我觉得,捐学是时候停下了。”

  李承乾惊道:“二弟,难道你也没有办法”

  李方晨摇头道:“并非如此,起初这么做,还是因为朝堂每年税收并不算多,而兴学之事又不能耽搁,才出了此计。如今大唐发展甚好,每年修学建堂的花费并不算沉重,这捐钱建学之事,还是停下来由朝廷自己来做就好。”

  李承乾迟疑道:“二弟,难不成,你打算今后全部让户部出资”

  李方晨点头,“本就该如此,此乃国学之所,若全成了旁人出钱所建,成何体统”

  “可若是今后还有人出钱呢”

  “收但是不能按照之前的标准,每年派人将建学的花费做个统算,每处学堂捐多少,在哪盖都要提前选定好,有效期一年。”

  “没懂”

  “就是安排几个人,去把建一处学堂,该花多少钱的事,年初就算好。然后确立今年建学一处要捐多少,一年之内皆是如此。”

  “那如果还出现这种事情怎么办”

  “由户部补贴,但是此事你最好跟父皇说清楚,不然是个大麻烦”

  “容我想想。”

  “太子哥,兴学不能停,为了天下百姓,蒙学之所必须越多越好”

  “可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了旁人捐钱建学,户部又怎愿意再自行出钱”

  “必须要出,户部的钱本就取之于民,如今用之于民又有何不妥再者说,你不会去找父皇”

  李承乾脑中昏沉,信息太多。

  看二弟的意思,之前捐钱建学之事,差不多可以停下了。

  到底是国学之所,不能让百姓只念着旁人的好,而不考虑大唐的声望吧

  想想那些个世家大族,如今在民间威望很是深厚。

  不少人,李世民都不敢轻动。

  建一处学堂,不过花千百贯,满朝文武,就连家中落魄的魏征都捐了两处。

  用他们的话来说,福及子孙,行善积德,这些钱,花的心里痛快。

  尤其是各位大儒,一个个更是捐出了近半的身家。

  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唐的风气,就是攀比各家,看谁捐造的学堂更多。

  李承乾甚至还设立了一个功劳碑,上面铭刻着十位捐学最多之人的名字,每年一换。

  李世民也没有小气,称赞、请酒,更是在宫中设宴,让那些人虚荣心得到了全面的满足。

  谁都不蠢,捐学不仅仅能得到民间百姓的称赞,更能让李世民重视,怎么看都不亏。

  等到他们老了之后,也能在儿孙面前,耀武扬威指着远处喊道:“老子当年捐建了十处学堂”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能花钱办成的事,那都不叫事

  前年,还有一位四品官,因为连着捐了十六处学堂,被李世民升做正三品大员。

  花钱买官不我们是为了大唐的黎民百姓

  又过了几日,李承乾又跑到李方晨面前,“二弟”

  “怎么了”

  李承乾匆匆灌下一大杯茶,“还有一件事,昨日忘了问你。”

  “莫急,先坐”

  “二弟,你那秦王妃身边是不是有个丫头”

  丫头秦王妃身边

  李方晨脸色一变,“你问她做什么”

  李承乾苦笑道:“前几日,秦王妃入宫给母后请安就带着她,雉奴看上眼了,让我问问,能不能给他带回宫中做个侍女。”

  李方晨猛然起身“萱儿怎会把那丫头给带进宫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