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蓝影计划
望着吴佳韵满是怀疑的表情,吴元盛知道今天他要是不给吴佳韵一个满意的解释,恐怕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其实,你没有听说过蓝影计划。”
吴元盛想了想,却是开口问道。
“蓝影计划?”
吴佳韵面上一愣,一脸疑惑问道。
她从小在樱花社长大,却从来没有听谁说过这个计划。
看见她好像真不知道的表情,吴元盛一脸苦笑道:“没想到你师傅居然连你也瞒着,她真是隐藏得够深啊!”
“这个是什么样的计划?”
吴佳韵心里一紧,却是开口问道。
吴元盛静静看了吴佳韵一眼,开口说道:“所谓的蓝影计划,最核心的部分,是为了复活一个人。”
“什么?”
吴佳韵这下真是被吓着了:“这怎么可能?!”
人生老病死,这本来就是大自然规律,是人力不可逆转的。
就是现在科技日新月异,谁也没有谁敢说,他能复活某个人。
对于吴佳韵的反应,吴元盛面上一副认同的表情,叹息道:“可是这个计划却是你师傅提出来的,虽然我现在觉得很荒唐,可是当时我觉得真的能实现。”
想起当年的年少无知,吴元盛却是苦笑不已。
听到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可是自己热血,自告奋勇前来,就是希望找到那件东西,然后复活一个人。
“你,你们复活谁?”
吴佳韵一副不敢相信望着吴元盛问道。
她没有想到,都到科技能把人类送到月球上的时代,居然还有人相信,人死之后能复生这种很荒唐的话。
“二战时候,策划了这次日昭国对战争的上野武田。”
吴元盛预语气淡淡说道:“上野武田是你师傅的哥哥。”
“啊!”
身为日昭国的人,吴佳韵怎么会不知道上野武田的名字,就是这人一手策划二战时候日昭国对的战争,他在国内的名声可是家喻户晓的。
只是上野武田却是在一次前往的实地考察中,却被人给杀了。
当时这可是震惊和日昭两国轰动的大师。
上野武田不仅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战略高手,而且在武学上的造诣在日昭国也拔尖的。
在全副武装的皇军保护下,居然身首异处。
保护他的三百人全部都变成了碎肉,手握着现代化装备的三百名军人,居然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短短十分钟的时间,所有人都死了。
只有跟着上野武田一起去的考察的妹妹,却坐在残肢尸体堆上旁边脸色苍白,浑身发着抖等到了救援队的到达。
根据后来解密的档案,当时保护上野武田的三百名帝人,手里的枪械子弹都打光了,却连敌人一具尸体都没有留下。
作为目击证人,唯一活下来的,上野武田的妹妹最后却也失踪了。
而日昭国却因为这为战略大师的被杀,后来的政务决策一直出错,最后军人集团政变上台,居然狂妄要挑战全世界,最后被群殴战败,还被扔了两颗原子弹,成为自从原子弹研究出来之后,最直接的受害者。
只是吴佳韵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师傅竟然是上野武田的妹妹,上野美子。
而且她居然想出要复活自己哥哥的荒唐想法,这让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可是认识我不能复生,我师傅为什么相信她能复活上自己的哥哥,上野武田?”
这是吴佳韵一个最想不通的事情。
因为谁都知道,人死之后是绝不可能复生的,她师傅上野美子却坚持要复活自己的哥哥,要是没有什么原因,她是不会这么做的。
“这就要说到了我潜伏二十年的任务了,你师傅认为只要找到长生剑,就能复活自己的哥哥了。”
关于这一点,吴元盛也是苦笑连连。
看见吴佳韵一副疑惑的表情,他就解释起来。
相传第一个封建皇帝统一天下之后,确实发现自己一天天衰老。
面对庞大的帝国,他知道要是自己一死,这个庞大的帝国或许就会转眼覆灭。
所以他聚集当时天下所有的名医,方术之士,帮助自己研究长生不老之药。
可惜人怎么可能逆天而行呢?
长生不老之药还没有研制好,他却意外一次东视的时候病重,最后死在当地。
于是一时间庞大的帝国转眼崩溃散去,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可而后的几千年里,民间始终流传着,其实当年那些名医和方士已经研制出了长生之药,可是他们知道自己不管药研制成不成功,都会被灭口的。
所以狠心之下,就把药藏在一把就是的宝剑里,让当时人群中最小的一名药童,带着这剑逃了出来。
最后,当皇帝死病死的消息传来,他们这些医生术士果然都被灭口了。
只有那药童带着长生剑,逃出性命,流落到了民间。
“当年,上野武田就是听说这个传说,这才来到,想要了证明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然后才被杀的。”
吴元盛说起这件事也是唏嘘不已。
如果上野武田不是因为这个传说,也不会来,他不来也就会被杀,那二战的格局也许就不会发生变化,那天朝或许现在已经是日昭国的殖民地了。
听完他的故事,吴佳韵震惊之余,却是忍不住苦笑道:“就算这件事是真的,恐怕经过这几千年,那长生之药的药效已经被挥发,和其他普通的药物没什么区别啊!”
吴元盛也是一脸无奈,叹息道:“当年我被你师傅蛊惑,来到,可是几年之后我却也没明白过来,这件事情太过传奇了,传说里的事情,怎么能当真呢?”
说到这里,吴元盛想了想,感叹道:“可是当年你师父却给我看了一件东西,却让我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
“研制长生不老药,一位医生的札记。”
吴元盛解释道:“原来当年这医生当年用药物装死,再加上他心脏是长在右边的,然后也活了下来,并且写下了这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