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仙在大明

第183章、定计

仙在大明 力福海 4154 2022-10-31 14:39

  大明新立,国库空虚,依然可以对蒙元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海路运输,居功不小。

  至于后来不走海运,改走漕运。其中却是一些人的利益纠结了。

  但是朱元璋很奇怪的就是,朱桂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大。应该是从来没有见过水师作战的朱桂,怎么就对水师那么的倚重。怎么就想到了便用永师的?

  要知道就是他朱元璋想重视水师都遇到了重重阻力。不仅仅是眼界的问题,更为重要的确实是最大的敌人确实一直都是来自陆地上。

  “老十三,你是想用用水师装载军队,然后从水路绕到交趾国的南海国境,从水路登陆,从交趾国的后方直捣他的老巢?”

  这样的想法真的骇人听闻了。

  中原王朝,除了南方争雄外,水师基本上是用不到的。也就是老朱当年吃了一把陈友谅的直捣黄龙,否则真心想不起来。

  当然,也就是朱桂,换个人,拿自家老爹敌人的手段献计,还真不一定有那个胆量。

  “对,这是儿臣的设想,交趾之地山川纵横,道路崎岖,漳气严重,无论是运量还是运兵还是运军械,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用大海船,这一切就变得非常轻松,耗费也很少,我们可以不用在陆路动兵,让沐公爷死守住要道口,不让叛军攻入境内,而我大军主力直捣陈朝国都,一举而灭之,复我中华疆域!”

  朱桂捏紧了拳头,越说越是有信心多了,因为这本就是明朝今后应对安南之乱的战略。

  为了彻底平定安南之乱,已经腾出手来的朱棣命令张辅三征安南,迫令“陈季扩表奏伏罪”,如不服罪,则以武力讨平之。

  7月,明军大破安南将阮景异于月常江,缴获战船百余艘,生擒安南元帅邓宗稷等,又捕斩别将数人。次年8月,安南叛军以战船四百余艘,分作三队,在神投海邀击明军。张辅以锐卒冲其中坚,明军以钩牵连敌船,作殊死战,从中午鏖战至傍晚,大破敌军,乘胜进抵陈季扩的老巢乂安府,安南军民降者相继。

  换句话说,打交趾是必定要用上水军的。哪怕大明不出水军,交趾人也会出。

  “好好!这交趾小国占朕疆土,朕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其狼子野心,一边将这些领土归还;另一方面则大举征兵整备军队,加筑多邦城,在白鹤江埋下木桩,并在险要道路设下关卡重兵防守。我儿若是能在南疆再将交趾国灭掉,建番立邦,大明声威必然重振,那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幸事。”

  对交趾,朱元璋已是忍了又忍。这也是后来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皇帝一直对交趾出手的原因所在。

  就像是汉武帝,匈奴侮辱了国母,这仇是必然要报的。朱元璋也从来不是什么大方的人。

  然而朱桂却不满道:“与其要番邦,倒不如直接设立州县统而治之,部堂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只能说是收回,谈不上开疆扩土。”

  朱元璋听了,眼睛猛的一亮,开口道:“好儿!我若当真办的到,朕必然在交趾建吾儿封国,总管南疆军务政务。使其永不再叛。”

  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朱元璋还是非常乐意。

  本来明五税收太少,单是北征蒙元,便是耗费太大,国库无法支撑。交趾自然就顾不上了。但是有了朱桂,虽然朱桂没做什么,但是大明的税收确实增加。再加上大明宝钞的稳定。朱元璋也就有了余钱开战了。

  不要看朱元璋让朱桂自主负担军费,但是只要朱桂一天没有上任,这人吃马嚼,就都得朝廷掏钱。

  两广的狼兵还好。而从四川调兵到交趾作战,可不容易,单是行军便两三个月的时间。实在是路太难走了。

  朱元璋简直就是说到了朱桂的心坎儿里,分封交趾之地,美的很,但是朱桂知道,自己可不能表现得极为赞同。

  “父皇,两广交趾蛮荒之地。有地没人可不行。”

  这话说一句就够了,朱元璋是明白的。毕竟这是中原之地说了几千年,也信了几千的老话。

  果不其然,朱元璋面露羞愧之色,不好意思的把视线转移了开来,好一会儿才叹息般的开口道:“老十三,有些事情,朕也是无能为力。朕也想把你们全封在富裕的地方,但是中原虽大,富裕之地却不多。

  全封了你们,你太子哥还怎么管理天下。

  你们就当帮你太子哥,为我大明朔边。”

  朱桂假意长叹一声:“唉……父皇的深意,十三心里清楚……十三尽力而为吧!不知交趾国战事需要儿臣何时出兵?”

  没法子,这是明知道自己赚了大便宜,也只能装倒霉。

  放在后世,如果是西北与交趾半岛比资源丰富,比适合生活。正常人都知道。

  然而,在这时代,你说一句交趾蛮夷之地富裕?比中原都要富?

  所有人绝对会啐上朱桂一脸口水。他们会告诉朱桂中原的地大物博,蛮夷之地的物伤地薄。

  如果他们连这话都不说了,那更为严重。

  “脑残!”

  “白痴!”

  “不学无术!”

  ……等等。

  总之他们是不相信朱桂说的。说的多了,他们甚至会怀疑朱桂的居心--是否是拐他们去蛮荒之地。

  这一点,在朱桂一边告诉老朱东瀛的金山、银山,一边与东瀛和尚交易不久,他就想明白了。

  朱元璋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不久,市面上便多了“神笔马良画金山”的故事。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人家就当故事听,压根儿不信。

  这就像后世那个特殊年代,所有人都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这个时代却是中国的月亮圆过国外。

  堂堂中华,物华丰美都没有金山银山,撮尔小国,何来金山银山?

  换句话说,东瀛的金山银山实在太像祥瑞了,在一个务实的年代,反倒是没人信了。它只会是神迹。就与神笔一画就是金山一样。

  如果朱桂当时介绍,多贬低一些,反倒可信。但是那只怕也没什么吸引力了。

  所以再说交趾,除了粮食外,他什么也不说了。

  因为哪怕他再告诉他们,那里的矿产多丰富,丰富过国内,同样不会有什么人信。

  “不可能有国大过中华,不可能有国富饶过中原”。

  这时代的人,就是这么“自信”!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