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眀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捐出100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它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弄钱去呀?
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眀廷进行了最后一次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
明朝时期的浙江省平阳县,因为管辖范围过大,县官管不过来,就在全县设了几个巡检司,帮助县官处理各地民事和治安。苍南县(原属平阳县,1981年分出)灵溪坝头山附近就设有一个巡检司。关于这个巡检司,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有一次,巡检司带领一班人马到渎浦等地巡查,队伍浩浩荡荡,锣鼓齐鸣,好不威武。渎浦赈饥状元章士昌家奴看见,慌忙禀报状元夫人,说外面不知什么大官到此,十分威风。
状元夫人晓得此事,心生妒嫉,当晚就对状元耳边讲:“你当什么状元?还不如别人一个巡检司!”
状元连想都没想一下,打着鼻哼讲:“巡检司算什么官!我的一只靴,就可以叫他三步一跪,不信你试试看。”
过了一阵子,听说巡检司又来渎浦巡查,状元夫人就把状元轿扛到巡检司路过的地方,里面放着一只状元靴。巡检司路过此地,远远看见路中心放着一顶状元轿。巡检司赶紧落马,三步一跪,一直跪到状元轿,大声惊呼:“状元在上,受小人一拜!”一连叫了三声,里面无人答应。
巡检司上前,掀开轿帘,发现里面仅仅放着一只靴子,其他什么都没有。巡检司又气又恼,心想:你这状元也欺人太甚了。
巡检司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治一治这个欺人状元。
过了半年光景,巡检司偷偷命人收集了很多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派人运送到状元府附近山边,把这些兵器偷偷埋到小河里,状元府大小家丁无人知晓这事。干完此事后,巡检司找人连夜快马密报朝廷,称温州平阳赈饥状元谋反,已经制造了大量兵器,藏在状元府附近小河里。
皇帝听说有人谋反,派人火速到现场查证。果然,状元府附近小河里查获大量兵器。皇帝大怒,下了一道圣旨,要将平阳赈饥状元就地正法。
温州太府晓得此事,觉得事有蹊跷。他想,赈饥状元因赈饥济贫出名,被朝廷封为状元,怎么会谋反呢?太府到京都禀报皇帝,要求再次进行查实。皇帝觉得温州太府想法有道理,就下了一道缓斩圣旨,派了另一队人马快速赶到平阳,当第二队人马赶到离斩首现场仅剩下五里路的时候,听到鉴斩场炮响,状元已经人头落地。
事情查清以后,皇帝觉得冤枉了状元,就下诏厚葬赈饥状元,赐金头一个。为防止有人劫棺,皇帝还赐给状元棺木36柩,外人根本不晓得金头在哪一柩棺木里面。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屈死的状元,就在官兵听到炮响的离状元斩首之处五里的地方立了一个牌子,叫做五里牌。
在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明朝建国之初,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广设卫所,明永乐九年(1411)为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
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
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
洪熙元年领军至此
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现在,阿什哈达明代摩崖遗址已经成为吉林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新华网武汉1月19日电(记者**翔)日前,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明代梁庄王墓考古发掘成果,专家指出,这是继明定陵发掘后明朝考古的最大发现。
在北京郊县昌平,安葬有明代的十三皇帝及其皇后的陵墓,俗称十三陵,而明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进行考古发掘的陵墓,于1956年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与荆门市政府、钟祥市政府联合组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工作者,对位于钟祥市长滩镇外的明代梁庄王墓进行了发掘,直至当年年底发掘工作基本结束。
距离武汉市200余公里的钟祥市,地处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之间的江汉平原,战国时就称为郊郢,是楚国国都的陪都,享有“天下粮仓”的美誉。在明朝嘉靖年间,钟祥成为当时与北京、南京齐名的全国三大直属藩府。1994年,钟祥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0年,钟祥明显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据省文化厅厅长蒋昌忠介绍,被发掘的梁庄王墓据考证是梁庄王与王妃魏氏的合葬墓。梁庄王系明仁宗第九子朱瞻(土旁加自),1441年病死后安葬。下葬时,只将墓门封堵而没有封墙和回填土。相隔十年后,王妃魏氏过世,再将原先封堵墓门打开,将王妃与梁庄王合葬。
明代亲王墓是高等级墓葬,通常建有排水系统,而该墓没有排水系统,相反却将墓室建在可以见到地下水之处,应当与当时的某种迷信有关,有“不达黄泉不罢休”之意。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出有金、银、玉、宝石、瓷器等共计51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仅金器的重量就达10余公斤,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尚属首次,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随葬的金、银、玉器和珠饰珠宝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保存完好,至今仍璀璨生辉,雍容华贵,令人惊叹不已。
随葬的重要出土器物精品迭出,出土的嵌宝金冠顶5个。
【备注:今天为一年一度的国庆佳节,余在此特祝福祖国更加强大的同时,也祝愿各位读者朋友们事业学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