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习近平用典(第一辑)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对于我们的道路、我们的制度,习近平同志不断强调要“有自信”。的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编织起了覆盖13亿人的社会保障网,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肯定,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可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但也有不同声音,无论是“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崩溃论”,一直不绝于耳。“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中走出来的,合不合适我们自己最清楚。30多年来,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到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各式各样的国际经济危机、政治风波,中国不仅挺过来了,而且每场风雨过后都发展得更好。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这是我们应该有的自信。

  ■原典

  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

  ——﹝明﹞刘基《拟连珠》

  ■释义

  《拟连珠》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仿连珠文体而作,共六十八首。刘基的思想来源于孔、孟、荀、墨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等,因此,他被誉为“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一代文宗”。明末竟陵文派创始人钟惺评曰:“居身涉世之理,用贤治人之道,与夫阴阳祸福、盛衰治乱无不具备于六十八首,寝食其中,有无穷受用处,公真教敷一时,泽被千古者也。”

  《拟连珠》的“无穷受用处”就是注重实学、实效、实功,强调实践功夫。在“名实之辨”问题上,刘基主张以“形”“实”证“声”“名”,主要观点为:“观形于声,未必见形;求实于名,未必得实”,反对“声”“名”等一般性的描述语言和理论,主张从“形”“实”中获取关于事物本质性的认识。为此,他提出:“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这与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一样,都阐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