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张贵妃呵呵冷笑:“荒谬!历代帝王,无不是姬妾成群,国色天香,但皆手无缚鸡之劲,指无碾蚁之力,如何关乎国家社稷安危?若非此人贪淫好色,我等妇人岂能嬉笑于朝堂?齐桓公好色,亦为五霸之首!北魏孝靖帝并非无道,亦不免败家亡国!此乃时也,运也。.上有明君,下有能臣,国乃昌盛。仆射天下宰辅,如果才同管仲、诸葛武侯,国家也不会如此残破!”后主不禁颔首叹息:“事已至此,说那些有什么用!容我思考对策。”
袁宪忙又劝说道:“北兵入都,料不相犯,事已至此,陛下将何去何往?不若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亦不失公侯位。”后主微一摇头,道:“朕富有半壁江山,才比日月,何能屈身事河北一鄙夫耶!”张略之上前一步道:“启禀皇上,臣在河北,颇有资产,陈縚小王即藏于臣家,前日臣等商议,已将大批宝物利器偷运出宫,一分为二藏匿,如陛下随臣出城,从此洗心革面,励精图治,料复国不难。昔日越王勾践不外如是。望陛下速作决定。韩擒虎的精兵已冲开禁宫。”张略之、夏侯安武功卓绝,举世无双,耳力、目力自是非凡,早已将周围情况听在耳内。此时韩擒虎十余万悍卒齐声呐喊,声震九天,几里之内,稍有耳力之人皆可悉听,何况张略之等内家好手。后主与张丽华等均听的真切,急忙下榻急走,一边说道:“锋刃之下,未可儿戏,朕自有妙计。”张略之、夏侯安无可奈何,只得保着袁宪化装成宫人逃之夭夭。隋兵眼见大局已定,六朝古都,金粉满屋,珍宝遍地,遂蜂拥劫掠,唯恐所拿不多,甚至互相争斗,一般将官也见钱而不闻它。否则十余万铁骑之中,任凭张略之、夏侯安内功如何深湛,兵刃如何锋利,也难逃乱刃加身。韩擒虎见事态严重,唯恐后主出逃,功亏一篑,于是下达军令,“有乱抢乱动者杀无涉”,连斩十三名将官,二百余名士卒,才平息燥动。查点情况,竟有人因所抢珍宝负重太多吐血而亡。
却说后主有什么妙计。原来后主携从宫嫔十余人,奔至后堂景阳殿,与张丽华、孔贵嫔三人并作一束,同投井中。隋兵入宫,一名将官执着内侍的脖子问道:“昏君藏到哪里去了?”内侍支支吾吾的回答道:“大大——帅,小人不不不知道。”那名将官手起一刀,将内侍的右耳朵砍落,登时鲜血迸流,内侍痛的哇哇大叫,余众军官见此,尽皆大笑不止。韩擒虎立马金鞍,手握长鞭一指那名内侍,又问道:“昏君躲到哪里去了?说!”内侍战战兢兢的指着井说:“这里。”一语未了,呼啦围上一群军将。只见里面漆烟一团,众军卒大声呼喊,只听见深井中传来的回音,哪里有什么陈叔宝的声音?韩擒虎金鞭一指,吩咐道:“扔石头!”刚刚扔下一块不大的石头,就听到里面有求饶的声音。其实,韩擒虎只不过想引出后主而已,并非真要填死枯井。只因刚刚攻下陈国国都,其仍有雄兵十数万散于各州,若置后主于死地,大陈必定另立新主,负隅顽抗,猝然间难于一统河山,黎民仍受刀兵之苦。
这时早有兵丁找来了绳子,扔进了井中,准备把后主用绳子拉上来,一开始,士兵们还奇怪怎么这么重,本来以为后主体胖,出来后才发现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同束而上。隋兵皆大笑不止。正值贺若弼帅军赶来,适见此事,也不禁莞尔不禁。据说三人被提上来时,张丽华的胭脂蹭在井口,殷红鲜泽,香气弥留,于是后人就把这口井叫“胭脂井”,至今尚存。于是韩擒虎与贺若弼一同商议如何处理后事。这时,有匹快马飞奔而至,原来是晋王杨广五百里加急来信,说索要张丽华为妃。原来晋王杨广素慕张丽华之美,早想占为己有,效魏文帝纳甄氏之事。杨广曾私下里嘱托高颎:“你若进入建康,必找到张丽华,一定要保住她的性命”。高颎会意,便私下将此事告诉二人。于是二人商议:“昔日姜太公灭纣,曾经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于是并不服从杨广命令,将昏君与其诸子、嫔妃解押入京,将张丽华立斩于青溪,以免后患。史家论此,多有人认为韩擒虎、贺若弼做事嫌过。后唐诗人罗隐曾做,可有一比。诗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至此,自汉末黄巾起义(公元一八四年)到开皇九年(公元五年)韩擒虎、贺若弼灭陈,南朝历经吴、东晋、宋、齐、梁、陈,北朝经魏、西晋、北魏、东魏、西魏,东周、西周四百年纷乱,至此而终。消息传至京城,隋文帝随即下诏,大赦天下。并下诏提倡节俭,简化官僚,开垦荒地,修订律历,实行均田制等一系列善政,二十年间,天下无事,百姓安康,史称“开皇之治”。
后主到达京城(今洛阳)后,文帝赦其罪过,赏赐甚厚。每次预宴,
都恐怕后主伤心难过,因此下令为其不奏吴地音乐。后来陈叔宝竟对文帝要求:“我现在还没有一个称谓,每次朝集,无法与别人交谈,愿得到一个官号。”于是文帝封为长城县公。文帝后来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其实杨坚是把陈叔宝作为一个皇帝来批评的,而在陈叔宝眼里,他做诗度曲才是正业,兴趣也全在这上头,而管理国家不过是他偶一为之的“副业”而已。所以才会在隋军兵临城下时,告急文书未曾开拆就被丢在床下;陈叔宝也完全忘却了一个皇帝起码的尊严,所以当隋军杀入宫中,他才会与张贵妃孔贵妃三人抱作一团躲在井里,以致隋文帝对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而大吃一惊。也许陈叔宝并不是“无心肝”,他只是从来就把自己当作一个风流才子,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真是前无古君,后无来帝。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仁寿四年(公元六零四年),病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
陈后主诸子一大半不忘富贵,在大隋做了官僚,一小半不愿为官,文帝也不阻拦,任其为民。只有北张略之、夏侯安所携带的两位王子不知下落。
再说晋王杨广闻知张丽华被诛,暗暗对二人怀恨在心。韩擒虎于开皇十二(公元五九二年)年早世而未被害,时年五十五岁。贺若弼终于在大业三年(公元六零七年)被杨广巧立罪名杀害于榆林,终年六十二岁。
文帝驾崩于公元六零四年,杨广即位,即隋炀帝。隋炀帝对张丽华念念不忘,终于娶了张丽华的女儿陈婤为贵人。
炀帝三次御驾辽东,讨伐高丽,西征突厥,修运河,幸江都。炀帝将攻高丽,集百万大军于涿郡,又强征百万民夫运粮械。致使田园荒芜,百业萧条,民不聊生。不久后,邹平民王薄起义于长白山。刘霸道、孙安祖、窦建德、张金称、高士达、翟让、杜伏威等相继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全面爆发。大业十四年(公元六一八年)三月,江都兵变,众文武推宇文化及为首,立秦王浩为帝,炀帝被缢死于行宫。五月,李渊在其次子李世民撺掇下,废隋恭帝侑,自称皇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李渊。仅三十八年的大隋朝就此灭亡。
考炀帝生平事迹,登基前帅五十一万大军完成国家一统;登基后完成了大运河的修建工程,千年之后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贯穿南北,尤其在明清时期,一度为运粮河道,自开通后,减少了多少人力物力,后世更有明君欲利用大运河将南方丰富水源运到北方,以利万民,真乃旷世之举;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征服西域二十七国,将领土向西开进到了咸海(今哈萨克境内),向南征服了安南、占婆(今缅甸、柬埔寨、越南地区);尤其开创了科举制度,为寒族子弟开辟了一条仕途之路,科考之下,虽不能完全做到人人平等,但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后世之时,往往认“财”是举,唯“亲”是贤,误国误民,岂不悲哉!炀帝在位一十四年,后一些史学家对其一生功绩毁多誉少,甚至一度加以暴君之名,甚至比于殷纣王。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公平论述了炀帝功过:“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一千四百年后的清虚道人则认为炀帝是功大于过,过于当时黎民嗷嗷,功于后世千古一帝。凡一家之言,尽供闲谈。
其实,李渊父子本是隋朝大臣,李渊战功赫赫,累封至唐公。大业年间,隋炀帝急功近利,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见到此情此景,李世民深知大隋气数将近,一方面招贤纳士,扩充兵马;另一方面结交江湖豪俊大侠,暗地里建帮立派,以待时机。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公元六一八年)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便统一了全国。于是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封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定年号为武德。秦王李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只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为了继承皇位,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李建成又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
消息传到了秦王府中。李世民马上召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心腹大臣商议对策,尉迟敬德一拍胸脯说道:“要是那样,咱就扯旗反了他!还怕了他不成!”一语未了,只听杜如晦摇头道:“大老烟(因尉迟敬德长的的烟,又是人高马大,不外的都叫他大老烟)啊,我说你用点脑子行不?毕竟现在是皇上的天下,大部分人还是听他的,再说,人家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手下也是能臣猛将,实力不在我之下,真动起真格的来,不见得咱们占便宜。”侯君集闻到:“是啊大王,还得有个万全之策。”程咬金一听此言,吼道:“万全万全,人家刀都架到咱们脖子上了!”张士贵站起来说道:“我想,咱们还是找皇上评理为妙。”高士廉、秦琼赶紧打住了话头:“现在皇上偏心于李建成等人,前者杀我刘文静,废黜老房和老杜,明显是看咱们不顺眼,再说,派兵出征突厥,却实是当务之急,说实话,李建成也是一名将才,单从征战角度看,派他统军出征,也未为不可。”于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嚷嚷,没有定论。李世民端坐在王座上,细心倾听,只不过面色略带犹豫。房玄龄见此,起身一揖道:“莫不是大王已有高见?以愚臣微见,明日早朝,李建成与李元吉必定上朝启奏出兵一事,莫不如派人埋伏于玄武门侧,伺机而动,然后上朝理论,既不会使天下刀兵相见,黎民涂炭,又不会多伤及无辜,失大王仁善美名。方为上策。”秦王长叹道:“此事我也思量过,只是建成乃我兄长,元吉是我四弟,若真如此,恐留恶名于世,亦我所不忍。”长孙无忌起身说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于非常之时建非常之业。愿大王早作决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倘若大王有朝一日垂拱九天,只要善待黎民,以苍生为念,大王必定名垂千古。否则,我君臣将尸骨不存矣。”秦王世民微微点头,叹息道:“可惜我大军精锐皆在边关,我早年所建帮派群豪又远在东都(今洛阳),一时难以调回。”众人闻及,一起站起秉道:“请大王勿虑,我等誓死效忠大王!”于是君臣密议已定。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张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于长安玄武门内,伺机以待。时朝霞布于东方,熏风轻拂,竟无半点暑气。当建成、元吉率领百余人的护卫及谋臣,刚刚来到玄武门前,长孙无忌一声大叫:“元吉休走,拿命来!”几人突然蹿出,建成猝不及防,被李世民一箭射死,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剑?钍烂癖彼ぴ诘叵拢?弁床荒芷鹄础@钤阶??戳伲?蝗淮芰斯?矗?嵯鲁す??拖胗霉?依账狼赝酢n境倬吹略韭砉?矗?笊?持??溃骸袄钤??阆肽蹦妫俊痹??讲脚芟蛭涞碌睿?胍?敫咦姹ㄐ牌览恚?境倬吹履哪芊呕9樯剑孔萋碜飞希?渖绷死钤??q次莱灯锝??腭捶肓8?堤?铀姥叮?驹唬骸捌裼猩?芷涠鳎??捞悠淠押酰蹦擞敫被ぞ?ν虺埂3鼏a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迅速赶到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东宫诸将不能进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扎在玄武门,挺身出战,左右亲近的人止住曰:“我们不知道事情始末,还应该在一旁观望,等大军集结,成列而战,未为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战死。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一看不好,忙把二人首级割下,用竹竿挑在空中,大喊一声:“建成、元吉头颅在此!众人不可妄动!”东宫诸将臣看罢,知道元戎已死,再反抗也是于事无补,于是纷纷放下兵刃。三天后,高祖李渊见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之下,禅位于秦王,后世尊为太宗,李渊自为太上皇。此事史称“玄武门之变○1”。这次宫廷政变虽然惨烈,但为大唐江山开创了盛世。
太宗即位之后,果然任人唯贤,倡导廉政、节俭,重视农田水利,疆域之大,远过汉武,国富民强,万邦来朝。这就是有名的贞观之治。加之进一步开科取士,不论士庶,民皆思文。贞观之初,竟有数名神童闻名于世。所谓神童,只不过是天资聪颖,区区几岁就能作诗成文而已,并非一些小书外传所说神童法力无边,呼风唤雨等等,试问世上,哪有什么法力高强的人存在?其实,神童出于太平时节,并不足为奇,乱世之时,民不聊生,人如草芥,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什么条件延师求学?即便偶尔有神童,也不过是世家子弟,像后汉的王粲,三国曹魏的曹冲等等。大唐定鼎之后,百业景然,人口已由一千万激增至四、五千万,国家殷富,人民安康,神童问世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历代皇帝都好大喜功,古今中外,无一例外,更有阿谀之臣加以添叶,说的锦上添花,以取悦圣容。于是太宗下令颁赐神童,以示其文治武功。
却不知谁谓神童?又有何才能奇遇?且看下回分解。
○1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上共有四次玄武门之变,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第二次政变发生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第三次是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的政变;第四次则是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的政变。
本書源自看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