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这种东西,虽然上不了台面,但是十分有用。
历史上很多名臣,都是死在刺客的匕首下。所以两界山上,那些知道谢宝树是刘看山传人的人,都很担心他。挑水真人也是这样,才给谢宝树一张符纸。
幽冥真人现在也是一眼,很担心谢宝树。
道教有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认为今生过的不好,都是前世造孽,根据因果承负,今生就应该过贫苦的生活,逐渐就认“命”了;还有部分人认为命运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仅凭人力是无法改变,所以今生不管再怎么奋斗都不会变好,于是就自暴自弃,等待命运安排。
甚至连孔圣人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生死、贫穷富贵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人力是不可挽回的。那么道教凭什么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凭什么觉得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了?不是说因果承负吗?
首先我们把目光放到古代,在古代人均寿命很低,经常常有人因为不知名的疾病死去。在加上由于历史原因,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局面,在今天四五十的壮年人父母大多健在,身边朋友绝大多数都活得健健康康,但在古代一个壮年父母多已不在,身边的朋友也有不少离开了这个世界。
因为绝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几乎为零,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多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道教站出来说“人可以趋吉避凶”。
在我们道教有很多诸如“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劝诫,希望大家远离危险!类似的思想在《道德经》中也有讲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意思是远离大家都害怕的事,就是简单的避凶。
此外,道教术法之奇门遁甲、周易义理都可以教人如何趋吉避凶,非常灵验。这就是道教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第一个底气:趋吉避凶!
在远离危险后,针对当时人缺乏卫生知识,道教整理出版了很多养生书,发布了很多关于养生的文章。如大隋的《养生导引秘籍》中就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然后用近乎痛骂的语气说:“不爱惜身体的人都是蠢人,如果他们知道爱惜身体,知道养生就能远离疾病,寿命也可以延长好多!”
这是道教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第二个底气:只要践行养生之法就能远离疾病,如此自然延长寿命。
生术只能延缓机体的衰老,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因机体老化所引起的疾病,即所谓的治标不治本。这就是不论吃药打针还是做手术以及其它养生术都无法彻底消灭身体疾病的原因。
道教认为,万事万物皆由先天之气所生化,气散则亡。
于是修行人力求激发人体先天之气,当先天气壮大后会逐渐排除人体内所有的疾患,包括遗传性痼疾均可彻底清除。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三华聚顶,五气朝元,丹成飞升,可以万劫不侵,就达到逆天改命的目的。没错,道教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第三个底气是:道法。
道教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根基在于灵性。灵性是道教修行的基础,《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中直言“仙道云何,灵性所至。”这种观念甚至影响了神魔《西游记》,书中有一段说的是“他本是天蓬元帅临凡,只因错投了胎,嘴脸象一个野猪模样,其实性灵尚存”。正因猪八戒虽是猪的外貌,但因为依然有神的灵性,所以猪八戒才能行法术,修正果。
这是因为天地万物都有灵性,道教认为人身难得,中土难生!能得人身就是万物灵长,是最有灵性的。在道教来看,一样东西如果没有灵性,便没有自主命运的能力。
灵性,便是道教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第四个底气。这灵性是什么?《龙门心法》中说灵性和慧命意思相近。知道趋吉避凶也好,掌握养生延寿也罢,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具有智慧!
道教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劝人不要听天由命,同时也是劝大家要知命,但不认命。同时也没有否定因果承负,因为因果承负对人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它自身的局限。
我们如果善用灵性,趋吉避凶、养生导引之后,通过修行提升自我就会改善运势,就能让命的河流走向我们想走的方向,但同样这也有局限。简单来说,普通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脱命,继而改变命,成就我命由我不由天,但不可能完全不受命的影响,除非得道证仙。
当然,命运有强制之意,不可改变的事情决定了命的上限,如我们的父母、基因等种种无法选择的事。这些事宛如规则,道教修行要求明智、明心、明己,人到了明己这步就可以看到这些规则,从而在命运规则的框架下活得更自在。
道教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把授道传密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
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辖三界十方,故人类的善恶亦属神明的监察范围。
行恶的人定受惩罚,甚至丧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灾免难而增延福寿。三是斋戒。道教修斋设供,以达到积累功德和防止出现过失、恶疾的目的。斋分为节食斋和心斋,节食斋以和神保寿
,心斋以澡雪精神。
戒,指对道教徒分别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致福佑。四是诵持。道教规定,凡师传的经箓,必当念诵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须常念诵师传的经法和佩持符箓。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时。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于其间,化名为盘古;经过五太,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
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
至此,老君返于天宫,以太虚为体,太微为宅。而后老君数次化身,历经八十一化。轩辕黄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授予黄帝养生之道;春秋时化身为老子,传下《道德真经》,教关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脉兴矣。
道占来源于上古方术,方术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在神话传说和后来的文献中都可见到有关方术的记载。祝由术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方术,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记载,此不赘述。
方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生殖崇拜,早期的方术其中一种是原始神灵形式。它是以涉及到神灵观念为特征的,因为古代人们认为万物都是有神灵的,原始神灵神化客体,并向其求告与敬拜,试图借助神灵来控制或影响客体。
《史记》曾记载华胥因踩过天神的脚印而生下伏羲,反映的就是这种方术之一的原始神;还有原始灵怪,在《吕氏春秋》和引用了《括地志》的《史记正义》中所说,有一种名叫丹鱼的灵鱼,如果把它的血涂在脚上的话,人们就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这也称为原始神灵方术,占卜术就是它其中的一种。
后来天文历法的突飞猛进使道占走上了朴素的唯物主义道路,与古老的东方科学结合在一起。
道占起源于伏羲、神农和黄帝,成熟于姜尚、老子和鬼谷子,发扬光大于张良、董仲舒、东方朔、孔安国、司马迁。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和在劳动中不断实践,经过总结归纳,创造出了以道占为中心的各种古代术数,使我们的祖先在当时避过了一次有一次诸如大洪灾、大地震、大旱灾、大饥饿等等不可想象的自然大灾害。
道占是道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用道学理论来了解或预测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道占的科学理论基础即阴阳、天干、地支、甲子、八卦、五行等理论。
道占就是利用阴
阳五行之气的规律进行占断的技术,即了解事物的规律。由于阴阳五行之气存在于空间之中,因而道占理论其实就是关于空间里气的运动作用规律的学问,而气来源于天体和天体上的各种物体,所以气的规律其实就是天体等物体的运动作用规律。
道占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进取诸身的实践结果,道占就是通过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进而来预测某一时刻即将发生的事情。接下来就到了讨论道占应有原则的时候了。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这个节日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十月方入冬,九月稍早。
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烧寒衣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凡送给死者的衣物、冥币等物,必须焚烧得干干净净,唯有如此,这些阳世的废纸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倘若有一
个纸角没有烧尽,那么对不起,你将前功尽弃,你所祭奠的亡人将得不到半分好处。
如今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逐渐淡化,许多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道教宫观一般会在这一天举行摄招安灵超度法会,超度过往孤魂。
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
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幽冥真人笑道:“给你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不要让你的亲人,以后来给你烧纸。”
谢宝树冷眼道:“我没有亲人。“
幽冥真人愣了一下:“抱歉。”
紧接着,他又问道:“谢宝树,以你现在的眼光看来,你觉得,我们守得住两界山吗?今天出手,虽然厉害,可是我却梦没想到,妖族还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看来妖族的力量,确实让幽冥真人心惊。
谢宝树笑道:“妖族经过这么久的休养生息,自然很强大,可是我们大唐,也不会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