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阳山镇四围大队,河朗村。唐果一干人,在这里就遇到难题了。
河朗村——白凤梧向他介绍过的种植黑皮冬瓜的大村。河朗村的黑皮冬瓜,不仅在阳山镇出名,在整个玉阳市,也有不小的名气。可这几年也不知为何,河朗村的冬瓜江河日下,开始不好销了,价格也是被收购商一压再压。最低的时候,每斤才两三毛。
在进入河朗村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腐烂的大冬瓜,苍蝇满天飞。冬瓜的种植数量也少了过半。河朗村靠近绿珠江下游,属于沙质土,尽管靠近很,但渗水渗的厉害,不适合种植水稻,蔬菜却十分适合。奈何离县城太远,村民只好选择种植产量高的黑皮冬瓜。
进村后,唐果让他们分成三个小组,一小组负责检测土壤状况,一小组负责检测水质,一小组走访村民,了解村里的情况。待汇集信息,唐果才召集河朗村人过来开会。
晚季黑皮冬瓜,需要长到阳历十二月才上市。冬瓜采摘完后,就得立即翻地,在阳历一月底(春节前)就要种下。这个时候,最怕遇到寒潮,所以为了保护瓜苗,需要弄塑料薄膜。
弄塑料薄膜,这只是种植黑皮冬瓜,比较辛苦的一个表现,还有搭篱笆,迁藤、拣瓜苗头细致活,像施肥打农药除草,这些都算小活。
黑皮冬瓜也因个头太大,收时才是最大问题。不能磨损瓜皮,要妥善储存,一旦储存不当,或者在地里的时候,遇到连绵的阴雨天,烂了一条冬瓜,会导致其它冬瓜,会像得瘟疫一样,一条接着一条跟着腐烂烂。每天早晚,都要去储存瓜的地方,捡查两遍。一直到卖给贩子,瓜钱到手,瓜农才敢松一口气。
这也是唐果在村里,提议大家,种黑皮冬瓜时,遭到大家一致反对的原因。种冬瓜辛苦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受天气影响太大。
没辙啊,黑皮冬瓜比之本地冬瓜,就是太娇气了。
因为身后跟着两个人,唐果受到河朗村人,备受关注的目光。想必是把他们当成什么坏了。
好在有老乡认出了他。这位老乡,去听唐果演讲,印象深刻。他想喊大家过来,唐果阻止了他,说让他先带他四处走走,村里的很多事,唐果可以先向他打听。心里有底,一会儿才好说话。
河朗村姓陈,白江县的村子,多数是一村一姓(男方),很少有两种姓的。白江县还有一个风俗——同姓,不管隔了多少代,不宜结婚。
河朗村是大村落,人口将近两千,旱地、林地和水田,五千多亩。林地在三种地的比重最小,不到六分之一,其次是水田,占五分之一,剩下的全身旱地。
陈老伯告诉唐果,他们现在的冬瓜,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下降的厉害。瓜一煮就烂,一煮就烂。吃不起不仅没什么味道,还像吃甘蔗渣一样,难以下咽。今年他们也经历了种瓜以来最低的收购价——2.8毛/斤。
见连成本都收不回,村里很多人都改种其它作物,或者直接把地丢荒了。
“陈老伯,这块瓜地,应该是你家的吧?”
“是啊!”陈老伯感慨,“我这一季种瓜,几乎不用化肥,全是农家肥,所以瓜的个头,比一般人的都要大。就是这农家肥太少了,家里只养了一头老母牛,没有养猪……”
“陈老伯啊,你的农家肥,至少要提前半个月施才合理。现在是长瓜的时候,可营养反而被叶子吸收了大部分。”没长瓜前,可尽可能的让瓜苗多长些,长瓜后,肥料应该相对的减缓供应,这和种花生是一个道理。花生一旦落花后,不宜再施肥了,不然花生的枝叶会源源不断吸取养分,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开花,花生会结的不饱满。冬瓜再长苗,接着开花,营养会传送给其它小瓜。原先长的瓜,个头会不够大。
陈老伯咧嘴一笑,怪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他种了几十年的地,自是知道农家肥见效时间长,肥效持久等特点,他就是舍不得他家的牛粪,现在不用,会白白浪费掉。他认为,牛粪堆放到明年,肥力会减少的。
据陈老伯介绍,他家种了八亩冬瓜,每一亩冬瓜遇到的状况,都不尽相同。唐果现在看到的这一亩,是农家肥施多了,‘枝繁叶茂’,不远处的一亩,是化肥施多,叶子枯黄,掉的厉害。再仔细一看化肥施多的瓜地,土壤状况和在上下珠村见到相似,泛白泛白的,这是土地板结的明显征兆。
土地板结,还仅仅是一个方面,仔细一看,瓜的表面,被虫侵蚀的十分厉害,叶子上还有各种病菌寄生。
地头挂着好几种农药瓶子,这是陈老伯警告大家,他的瓜打了农药。
见唐果将目光注意到农药瓶子上,陈老伯叹说:“现在的农药,真是越来越假了,以前种瓜,打一到两次农药,保准各种害虫死绝。现在呢,打再多都没用。就说蚜虫吧,刚打了没几天,又复活了。再有,都快立冬了,怎么还有蚜虫呢?”蚜虫在春夏交接的季节,最猖狂。
看来陈老伯的疑惑真的很多嘛。首先,不是农药假了,而是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其次,蚜虫在这个季节出现,是因为它们产生了季节性变异,也许还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这些问题,可不仅陈老伯一个人会遇到,相信很多瓜农,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唐果心想一会要给全村人解释的,他这会儿没有必要先单独向陈老伯,做过多的解释。
“是啊,传统的种植模式,也是时候淘汰了。陈老伯,你家这八亩瓜,都有几个人一起种啊?”
唐果真担心,只他和他老伴一起种。
“忙不过来的时候,女儿女婿会回来帮上几天,两个儿子在鹏湖市打工……”
情况和之前他们村是一样的,都只剩下二老干这活了。陈老伯最愁的,也不是两儿子不愿意种地,而是他们娶不到媳妇啊!用陈老伯的话来说,这得听天由命了。
尽管才了解河朗村一位老伯,唐果就意识到,这河朗村的形势不容乐观,想带领他们走上有机农业的道理,感觉比做珠宝生意还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