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都一样的心情
想到儿子的未来,袁氏忍着憋屈,继续劝说,“大嫂,话不是这么说的,若是都像你这样想,读书人怎么会那么金贵?
读书前期花销大,这点咱承认,不过也就三五年的事,提口气就能撑过去。
等学成归来,往小的说,能帮各村写个红白喜事,往大的说,咱家孩子也能当夫子收徒弟,还怕赚不回读书的花销?”
“那得多少年?”徐氏忍不住翻个白眼,“我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呢!”
“这怎么可能,大嫂今年也才三十出头,活个二三十年绝对没有问题。”
袁氏很心累。
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徐氏还扭扭捏捏,搞得她暴躁地想打人!
“我再想想吧,这么大的事,至少也要跟家里爷们商量商量。”
信你个鬼!
就是不想花钱。
袁氏又急又气,差一点就破口大骂。
最终,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劝道,“大嫂还是好好想想吧,这可是关系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以前没条件也就算了,现在还错过,说不定就被子孙怨一辈子。”
“知道了。”
徐氏答应的极其敷衍。
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袁氏只得一脸憋火地回去。
“媳妇,谁招惹你了?”
回家喝水的柳夏见状,立刻走过来。
“大房那个蠢货!”在自己男人面前,袁氏并没有继续端着,“石家老爷子在教荀逸认字,我想让她跟我一起求求爹娘把家里孩子一起带上,她觉得笔墨纸砚浪费钱,不愿意。”
自私到这种程度,早晚被休!
袁氏真的气坏了。
闻言,柳夏眉头直接打结,“你没有跟她说清其中的利害?”
“怎么没说,”听到这话的袁氏更气,“啥都明明白白的说透了,怕她听不懂干脆掰开揉碎,人家就是不愿意,我能有啥办法?”
“这事你暂时别管,我直接跟大哥商量。”
“若是大哥也不愿意呢?”袁氏觉得很憋屈,“这夫妻俩没一个靠谱,可若是咱们自己说动了爹娘,我一点也不想给他们占便宜!”
“先试试,不行再说。”
“那成,交给你了!”
袁氏很相信柳夏,听到他这么说,彻底把心放回肚子里。
柳冬听到这事后,很果断就同意。
他是浑,却也不想儿子错过如此好事。
哥俩结伴找到柳老爹,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事不好办,”柳老爹叹口气,“石家这位,虽说是你三弟的干爹,跟咱家却没多少来往,人家愿意过来,是看在小鱼儿的面子,内心里,不一定看得上老柳家。”
“爹,”柳夏笑着开口,“我们也只是想你问一句,成不成再说,石家老爷子对家里有恩,他不愿意咱们也不可能逼是吧?”
柳夏话说的很好听,心里却暗自着急起来。
“爹,”柳冬倒是很贴心,“你要是觉得为难就算了,儿子看老爷子那气势就不像好拿捏的人,回头把人惹急了,伤到两家的感情就不好了。”
柳冬虽然说的真心实意,然而这话却成功地让柳老爹起了恻隐之心。
“算了,我试探下吧,不成再说,只是问一句,应该没多大关系。”
“谢谢爹!”
柳夏大喜,看柳冬的眼神都比往常柔和。
老爷子虽然答应儿子探底,其实心里却没什么谱,磨磨蹭蹭地直到晚上才去找人。
“石老哥,还没睡呐?”
底气不足的柳老爹,声音都是虚的,隐约间还有些许讨好。
“有事?”
此刻的石茂相当高冷,仿佛多吐一个字都是对他的侮辱。
“那什么,”柳老爹犹豫一瞬,期期艾艾地问出来,“石老哥,你教荀逸的时候能不能让家里小子也跟着一起学?”
“不能。”
“一个羊也是教,一群也是放,为啥不能?”
“没有为什么,”石茂似笑非笑地瞥一眼柳老爹,“要不这样,你去问一下小鱼儿,看看她怎么说。”
“问小鱼儿?”
“对!”
“她肯定会同意。”
“是么?”
石茂意味深长地笑了。
为何不想跟柳家扯上关系,这就是他的理由。
他只是柳鸣一个人的义父,并不是柳家的正经亲戚,柳鸣怎么对家人他不会过问,却也不会让某些人顺杆爬不断地占自己便宜。
与石茂说完话,柳老爹信心满满地找到柳瑜。
此时的柳瑜还在做晚上的功课,两腿打颤依旧坚持蹲马步。
“小鱼儿。”
“爷,你不去新宅那边看东西?”
柳瑜很疑惑。
往常这个时候,老爷子已经卷着铺盖去新宅。
“那边有你大伯二伯看着,暂时不用担心,爷现在找你商量些事。”
“什么事?”
柳瑜心中微妙。
这帮大人怎么回事?
让自己别操心地是他们,找过来的也是他们?
到底让自己做孩子还是做大人?
“是这样,你干爷爷不是在教荀逸认字,一个是教两个也是放,你跟他说一下把你堂哥也一块教了如何?”
“不如何,”柳瑜脸色冷了下来,“爷,你来就跟我说这事?”
“你不答应?”
柳老爹的神情很意外。
“堂哥他们想求学,不应该自己跟大爷爷说,让您来是什么意思?”柳瑜因为生气,语气都冷冰冰的,“再说了,大爷爷已经六十,要教荀逸认字,还要教我读书习武,哪有这么多精力?”
“只是学几个字,也不用花多少心思,不拘好歹,认几个就成。”
“既然这样,去镇上学堂不是更好?”
柳瑜的话,彻底把老爷子堵死。
他虽然没生气,心里却止不住的失望,“小鱼儿,就不能帮一把你堂哥?”
“如果是生死关头,身为堂妹的我帮一把也是应该,然而事实却是,镇上有学堂,只要花银子就能读书,不管大伯还是二伯分家得到的钱都够送堂哥读书,为何一定要劳累大爷爷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家?”顿一下,柳瑜认真开口,“爷爷,我把大爷爷接过来,是让他安享晚年的,不是为了他教人读书或者做其他的,大伯和二伯不想花银子,我也不想累着大爷爷,都一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