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沈星月的背影,郁离渊也低头笑了起来,自己的确不懂她。
沈星月在房间里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她找了不少的宣纸,加上自己自制的笔,在上面记录了不少自己出门时候收集的消息。
她出门虽然是为了做散财童子,却也不是只有这一个目的。
服装店因为出品了各种标新立异的服装,生意格外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挣钱如流水。
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挣钱多,而坏处……
光是那些街头巷尾的盗版服装店,就如同雨后春笋一样一茬茬的冒了出来。
沈星月看过几家,里面的布料和绣工确实不如自己家的好,可就算这样,也禁不住那些家庭不算富裕的人来这里买衣服,既符合了流行,又不需要倾家荡产。
这些人的心理很好猜,尤其是古代根本没有任何保护版权的法律,就算自己不愿意让他们这样糟蹋自己的设计,也无可奈何。
她能够做到的,仅仅是保持住自家服装店的生意和价钱了。
可事情往往都是不如人意的,一些原本在京城很有名的店铺在观望了一阵,看到沈星月没有做出任何的措施之后,也大张旗鼓的开始售卖沈星月设计的服装。
那些人用的料子和他们家的差不多,价钱却是便宜了不少。
本来沈星月是想走高端路线的,觉得那些小铺子用自己的设计,那也就算了,自己保证住富贵人家,还有官员家眷们的流量就够了。
可京城里出名的成衣铺都用了自己的设计,质量和面料相仿,那些原本的熟客们,也就换了店子。
毕竟其中有好一部分是让下面的人来买的,其他家的衣服便宜,样式也差不多,这些下人们就能够拿到不少的回馈。
看着星月服装店的生意越来越差,而郁离渊还是不动声色,沈星月终于是坐不住了。
她找到在写字帖的郁离渊,站到他面前,试图用自己的气势把郁离渊给镇住。
可惜这个办法并行不通,郁离渊只是抬头看了她一眼,就继续写字帖,完全没有理会沈星月的意思。
“星月服装店生意都差了不少,你也算是店长,你就没什么想说的吗?”沈星月见他这个样子,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郁离渊闻言放下笔,好整以暇的看着沈星月:“我并非是靠这个服装店赚钱。”
虽说前段时间,服装店的收益很是可观,可郁离渊心里也清楚,如果沈星月不能多设计一些服装的话,得到的利润并不会太多。
“我是啊!”沈星月瞪大眼睛,如果星月服装店赚不了钱,那她怎么攒钱?以后开溜的时候怎么过上富足的生活?
郁离渊摊了摊手,没有回应沈星月,明显就是不打算插手这件事情。
沈星月瞪了他一眼,就去找了管家。
“太子妃的意思是……办活动?”管家听了沈星月的话,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转不过来。
沈星月点点头,自信道:“按照本宫的方法去做,肯定能够把服装店起死回生。”
然而这到底是太子妃的意思,管家在应承之后,又找到了郁离渊。
“星月服装店是她开的,自然是她来管辖,这种事情,以后配合她就行了,不需要找本宫禀告。”郁离渊头也不抬,话里话外却都是维护沈星月的意思。
第二天的时候,活动就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沈星月也重新回到了服装店。
服装店的一楼,专门空出了一堵墙,墙上写着“慈善榜单”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和牌匾上的字迹一看就是出自同一人。
店子外面也搭了一处高台,店里的管事站在身上,对周围聚拢过来的人们说着星月服装店的活动。
“凡是在店里买了物件,不管是什么东西,我们店都会抽取半两银子作为慈善基金,并入我们的慈善基金会。”
“慈善基金会顾名思义,就是用大家买东西抽取的利润,攒到一起,然后用来做好事。”
“大家应该都是心善之人,你们买一件衣服,就等同于做了好事,你们省时省力,又积了功德,是会有大福报的。”
“基金捐献基金最多的前十名,名讳和身份将会挂在本店的墙上,本店也会每年抽出一百两黄金,以这十个人的名义,捐给寺庙做香火钱。”
看着外面喧闹震天,也有人陆续进了店里买东西,沈星月才松了口气。
这就她的办法,开展一个慈善基金会,拿捏住古人信神佛的心理,以积攒公德为名号,让他们把星月服装店和其他的店子区分开。
而那些让下人买衣服的,也会在意自己是不是积攒了慈善基金,那榜单上有没有她,当然不会让下人们再去其他的店子了。
至于其他店子连这个都要模仿的话……沈星月叹了口气,她是阻止不了,但是如果因为她的缘故,大家都开始做好事的话,那她也算是积了善缘吧。
郁离渊听着下面传来的消息,眼里也是异彩连连。
她果然能够给自己带来惊喜,这样的拌饭是他都没想到的。
“警告一下其他的商铺,星月服装店明面上毕竟是本宫的产业,本宫放任他们,不代表他们就可以这样蔑视皇家尊严。”郁离渊对着属下吩咐道。
属下应了一声,连忙退了出去。
那些服装店是用着沈星月的设计,可这也是在沈星月没说话,郁离渊默许的时候,他们才敢。
这次的慈善基金是郁离渊亲自提名,同样是沈星月想出来的主意,他们要是还抢的话,就得掂量一下太子的身份了。
服装店的墙上有两个排名,一个是买服装从而抽取银子做慈善的金额排行榜,还有一个是为基金会捐助的排行榜。
而基金会得到的钱,以及用来做的事情,都会变成小册子,在服装店内供人观看。
沈星月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五百两银子,捐给了基金会,而郁离渊也象征性的捐了一千两,两人的名字就挂在了第一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