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董卓来访[继续解禁]
荀攸笑道,“说起以水冲沙,治河通淤,无非是筑堤、理渠、绝水与立门四法,若是一件件的做起来,不但耗费时日,只怕所耗钱粮亦非汝南可以承受。依攸之见,郡公可驱数万民力于汝水之南,沿河修固原有之堤,能修得几里便是几里。至于低洼之处开掘,攸意与其挖掘低洼,反不如修建湖泊,乏水之时可为供养,水患到时又可分洪溢流。”
“挖掘湖泊是何其巨大之事,非数年不足以建功,如此十余日,如何仓促得备?”孟建皱起眉头插话道。
“公威可知只在此城西约六七里处有一处所在,其地势绝低,方圆也有四五里。百姓因惧雨水倒漫,故无人居住于其地。更兼那处与汝水相距不远,只两里路程。”
“公达所言之处乃称鸭寮,”孟建略显沉吟的说道。“公达之意乃是要将鸭寮变成湖泊?”
荀攸微笑点头,“在下正有此意。”
“还请公达详说。”孟建的口吻明显的审慎起来,看得出他对荀攸的这个提议非常的心动。
“汝水之泛不足二十日,若单以一法治,其效甚微,甚或不见其利,反见其害。故攸思急要之事首在泄水分流。这鸭寮方圆既有四五里,且其地势极低,正可掘两条渠,分通汝水上下,则汝水注入鸭寮,河道水位自然大为降低。郡公再遣民力堆砌磐石于上渠之侧,收束汝水河道,使水力集于一处,须知水不奔溢於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如此冲刷河道,淤积自然一清。”
“公达之言甚妙,”戏志才与孟建一起抚掌笑道,“不意公达竟精通水利。”
“攸少年居家,时常听父亲与叔伯做纵横之谈,因此记得一些,实不堪为用。”荀攸含笑解释。
刘备笑道,“既是妙计,今日即可四处招募民力,此事可发放行文至沿河各县,务使征丁参与。我等立刻前往鸭寮查看地形,以定渠口所设。”
“郡公所言甚是,只是还有一件事不可轻忽怠慢。”孟建赶紧说道。
刘备一怔,道“是何事?”
“此番为治水,需征调民夫不下十万,虽只短短十余日,只怕粮食不够。”
刘备一皱眉道“平舆现有存粮几何?”
“城中余粮不足百石,余者皆已售与百姓。”
刘备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百石粮食只用来供应治河的民夫,那是足够的,问题是平舆现在还有军队,每天也要吃喝,而且因为听说汝南百姓可以平价购粮,很多陈留一带的百姓开始举家搬迁过来。陈留郡守不止一次的向刘备发牢骚,言语中颇有刘备这个权豫州刺史太过偏袒汝南一郡的意思,刘备只好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现在情况特殊等等”,勉强安抚下属。
以豫州的现状来看,刘备只能“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而这个试点只能是汝南,因为刘备在汝南有绝对的空间和自由。
“徐州、寿春与陈留一带是否还有富户运粮至此?”
荀攸三人一起摇头。
“糜府赠粮何日可到平舆?”刘备想起糜纲答应赠送的三千斛粮食。
“只怕还要十来日。”徐晃摇头道。
看来糜家的粮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还得另外想点办法。
“公威可知本郡如何筹措粮草?”戏志才向孟建问道,毕竟孟建是土生土长的汝南人。
孟建缓缓摇头,“本郡之粮现已散于百姓,若是再征,不但朝令夕改,民夫只怕也成问题,故绝无办法可想。”
荀攸想了想,说道,“汝南与许县相去不远,攸或可筹粮。”
刘备忽然想起荀家就在颖川颖阳,那一带的富户与荀家关系非常的好,荀攸出面借粮或是购粮肯定会比较方便。“既如此,此事便由公达筹措。”刘备立刻决定下来,“事不宜迟,我等立刻去鸭寮。”
**
刘备等人去鸭寮观看地形的时候,有两个人正走在平舆城外的官道上。
光和四年的春天似乎特别的长,一直到四月中旬的时候都还可以感受到“三春时节,杂花生树,飞鸟穿林”的景象,而平舆城外的官道上的行人也还多半都穿着夹衣。而这两人却略显与众不同:当先的一人年纪约莫四十岁,身形略胖,满面虬髯,面色熏紫,看起来十分的凶恶,身上一袭长衫,腰上悬着一柄长剑。在他身后的一人不过二十出头,面色倒也白净,只是眼睛不时怪翻一下,露出摄人的寒芒。
“子严与刘郡公曾相识否?”当先那个中年人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
那年轻人眼中精芒一闪,“尝闻大名,尚未曾谋面。”
中年男子微微颔首,“只看此人先平江东山越之锋芒,继而为汉室与鲜卑定下攻守之亲,且与朝中重臣尽皆交好,二十出头便封至郡公,登宗室王爵之冠,隐有封王之相,实不可小觑。”
“雄颇知此人空自持才,却不能行非常之手段,所行之事不过借重手下能臣之力尔。”那年轻人摇了摇头,似乎对中年人的话很不赞同。
“子严可知当其高位者需知人善用,此不变之理。知人而不能用已为大谬,更何况不知人?我观刘备深得知人之要,且能只凭三百甲士便敢赴鲜卑议和之营,实非沽名之士。”
年轻人轻哼了一声,对中年人的话不置可否。
中年人笑道,“子严可曾看到我们一路行来,却见汝南百姓安居乐业,而此前州郡多有流离之民。当此青黄不接之时,竟能安民如此,难道还不能看出此人之韬略?”
“雄当谨记公之教诲。”年轻人终于露出服膺的神色。
中年人笑了笑,“眼前就是平舆,子严可知此行之意?”
年轻人迟疑了片刻,点头道,“以报丧之名,请刘备为公一谋。”
中年人笑了笑,“我们便在此处更换衣物吧。”说罢,他率先向道旁树林走去,那年轻人紧跟其后,片刻之后,两人已换了行装,中年人一身戎装,而年轻人则换成了一身重孝。
两人入城之后,直奔郡公府。来到门前,年轻人递上名刺,门前的仆役一看上面写着“河东郡守董卓”,赶紧送了进去。
**
“此地极好,”刘备浑然不知道董卓与华雄的来访,他正兴致勃勃的看着鸭寮一带的地形,忍不住大发感慨。荀攸与戏志才、孟建三人紧随在他身后,闻言都是一笑。
“武帝的‘瓠子歌’说‘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想到来日我等修湖治水,只怕汲黯也要自惭。”刘备兴高采烈的说道。
“汲黯治黄,其中艰辛远非我等可比。”戏志才委婉的说道。
“是备失言了,”刘备歉意的笑笑,“备只为想到此处若成湖泊,则沿湖之民从此又多了一个衣食之所,心中一时兴发,以致失言了。”
“郡公所言甚是,”荀攸接过话头,“湖泊若成,必滋养水土,沿湖一带皆可成其良田,又得鱼虾鲟蟹,实为有百利而无一害。”他这么一说,就把刘备自责的话题转移开了。
刘备忽然问道,“不知此处为何叫做鸭寮?”
“郡公且看此地形状,”孟建手指鸭寮道,“此地不知何故形成如此一处地凹,然形状极似一鸭,且此地湿气极重,百姓便呼之为鸭寮。”
“原来如此,”刘备脸上露出恍然之色,心中却在翻江倒海。他适才忽然想到一件事,就是二十世纪的汝南建了一个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名字叫做“宿鸭湖水库”,地点就在汝南县城西六公里处,而水域面积远远大于现在的这个鸭寮。“难道眼前的鸭寮便是后世那个宿鸭湖水库的前身?”刘备心中不由既感惶惑又感好笑。[注一]
“主公,”徐晃远远跑过来,适才一个兵丁前来报告,说河东郡守董卓前来拜访,徐晃吓了一跳,他不知道是事情能让一郡之守冒着被弹劾的危险私下跑到汝南来会刘备,所以赶紧跑来告诉刘备。
“董卓来访?”刘备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肥头大耳的乖戾形象。
戏志才一皱眉道,“志才以为郡公切不可见此人。”
“为何?”刘备惊异的看着戏志才。
“此人既为一郡之守,居然私下出外,若是朝中有人弹劾,恐怕惹出不小祸事。张让之辈本已对郡公虎视眈眈,此时只怕更要大做文章。”
荀攸笑道,“志才可知此人有何依仗,敢如此胆大妄为?”
戏志才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必是侍郎何进。”
“不错,”荀攸笑道,“其人远来,当是为何进做说客尔。”
刘备想到董卓就是凭着何进的信任才进了洛阳,顿时觉得哭笑不得。
**
【注一:宿鸭湖水库位于汝南县城西6公里处,始建于1958年,是目前是亚洲面积最大平原人工水库,有“人造洞庭”之美誉。】
这是本周第三章解禁,一直等稿子的达人们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