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敢为天下先
李家涛一下子出名了,成了青年行政学院知名人士!
就在今天早上,《青年报》上刊登了李家涛的一篇名为《奔小康,敢为天下先》的文章,文风非常尖锐,观点异常鲜明。(手打小说)
在文章中,李家涛很是严厉地批判了时下的“新的思想僵滞”,鼓励大家“振奋精神,敢冒风险,敢为天下先”,很是尖锐地指出“有些同志总是习惯于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市场调节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的幽灵”这种想法想法要不得,更在文章的最后给出结论: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当中,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小康也将离人们越来越远。
一石激起千层浪!
青年行政学院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可李家涛这也未免太朝气十足!
时下的新闻媒体,到处都是刊登一些影射性评论文章,而大多数评论家们都是眼睛盯着欧洲大陆,想着脚下的土地是否踏实,“和平演变”是否会席卷中国大地,李家涛这样冒失地“木秀于林”,自然是要受到“风必摧之”的惩罚,当然,迎接李家涛的可不是什么和风细雨,而是狂风暴雨!
《奔小康,敢为天下先》一文中的“敢为天下先”一说其实出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现在,李家涛直接把其中的“不”字给去掉,把“不敢为天下先”改为“敢为天下先”,还真是“冒天之大不韪”!
作为一个楚南人,李家涛在文章的开头毫不吝啬对华东人的赞赏之词:“华东人胆大包天,不但敢吃第一只螃蟹,还敢吃蛇吃猫吃蚯蚓,所以天底下没有什么是华东人不敢吃的。华东人敢踏浪扬帆,闯荡四海,所以华东人华侨最多。华东人敢做改革的排头兵,闯出一条血路,所以办经济特区,先行一步,非他莫属。华东人敢于探索,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奔小康,敢为天下先》引用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史料,赞誉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还引用了《盛世危言》中的一些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李家涛一直很低调,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如今,李家涛不想再低调了!
一时之间,青年行政学院的师生们都在谈论李家涛的这篇文章,非常热切地探讨着。
学院的领导们却一个个愁眉不展,从早上到现在,办公室里的电话就没有停过,基本上都是声讨《奔小康,敢为天下先》的电话,一副教训的口吻,把文章的作者李家涛说得一无是处,还连带质疑青年行政学院的教育水平以及学生素质!
学院的院长肖三思不在,因为肖三思只是名义上的学院院长,他的主要工作在团委。学院的副院长孙志彬主持日常工作,所以这个难题也落到了他的手中。
“还真是个烫手的山芋。”孙志彬坐在转动软椅上,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着,“这个李家涛,平时不声不响的一个学生,居然一下子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
要是再平时,哪怕提前半年或者延后半年,这样的文章出来,并不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可就在一周前,苏联刚刚散伙,加盟共和国都宣布独立,总统都没有了一寸的土地了,这让国内很多专家忧心不已!
前不久,一部叫《编辑部的故事》的热播电视剧中,有句“猫和老鼠亲密密”的歌词,都被某些老同志批判为:猫怎么被老鼠和平演变了?
可见,当时的那根弦绷得有多紧!
在这个敏感时刻,李家涛居然提出什么要“敢为天下先”?
孙志彬心里很清楚,明天一早,各大媒体的报纸一定会出现大量批判李家涛的文章,那将会是扑天盖地,漫山遍野的局面!
出了这样的事情,孙志彬不敢做主,沉吟了好一会,还是抓起了桌子上面的电话。
“书记,有件事情要向您汇报一下……”孙志彬一听到话筒里的声音,马上站了起来,微微躬身,尽管知道话筒那端的人看不到自己,可仍旧异常恭敬,一五一十地汇报着。
“嗯。”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淡然,“不就我们学院的一个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孙志彬很是忐忑,欲言又止。
“对我们的学生要保护。”电话那头这次的声音很坚决,“这个叫李家涛的学生是陆涛班上的吧,听说学习成绩一向是第一,很优秀的一个学生嘛,陆涛和我提起过。”
“坚决执行书记您的指示!”孙志彬这下心里有底了,马上大声回答。
“嗯,我正在开会,你忙吧。”电话里很快响起了嘟嘟嘟的声音。
“保护,怎么保护?”孙志彬嘀咕了一声,沉吟了好一会,才打电话叫来了学院的几个中层领导。
而这个时候,李家涛却正在201室接受室友们的审问!
“李大胆啊李大胆,兄弟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穿花格子夹克衫的同学对着李家涛拱手,“还真瞧不出来,平时不声不响,一出手就是大动作哪。”
李家涛嘿嘿一笑,看了看他,却不出声。别看这个家伙平时流里流气的,却大有来头。花格子夹克衫同学叫罗全友,他的父亲是闽南省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
罗全友不太喜欢体育运动,却对下围棋情有独钟,也颇有研究。可碰上了李家涛这个围棋业余高手,罗全友一年多时间硬是没有能够赢李家涛一盘,可以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因为棋友关系,罗全友平时和李家涛的私交最好。
正因为私交最好,罗全友的话语里充满讽刺,未尝不是在发泄着李家涛瞒着他投稿《青年报》的自作主张的不满。
当然,罗全友更多是对这个同窗好友的担心。
read3;<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