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明进城
很快,有了他的授意,很多人不明不白的被带进了这个房间之中,其中不少人搞不明白情况,询问着这人。
在场这么多人中,只有少数人,是知道这次黄得要干什么的,知道的人,全部都是黄得功最信任的心腹。
其余这些不知道的,要么是等级不够,要么就是黄得功不放心,虽说不会背叛,但是,这件事情,暂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就在众人摸不清头脑之时,城外想起了阵阵轰鸣之声,大明的铁骑来了。
马蹄塌地的轰鸣声,响彻整个南京城,城内之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轰鸣整的有些发懵。
这是什么情况,这个时候怎么会有大批部队的声音,听着声音,这批部队的人数还不少,看外面的滚滚狼烟,就知道这批部队的气势一定及其的强劲滂沱。
这时,城内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就连翻山鹞和黄得功都是这个想法,要不是他们知道这是大明的铁骑,只怕他们都要出去准备应战了。
在战场上,遇到这种气势滂沱的队伍,他不仅能让每一个将士恐惧,更能让每一个将士兴奋,这样一支队伍,战斗起来一定很舒服,就算是死在敌人的刀下。
也会让人及其舒坦,谁都不会去介意,自己死在一个强劲的敌人刀下,最多的就是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怎么没有多杀他个一两个,这样才舒坦。
当然这只是对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要是那些新兵蛋子,只怕一遇到这种人就会止不住的打颤,甚至是浑身发抖的投降,这种人不在少数。
很快马蹄声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大,远在皇宫之中的福王也感觉到了大地的震颤,也听到了金戈铁马的声音。
在这一刻,福王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准备反攻,在这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
他终于知道,这刘泽清是为什么,多次召见也没有出现了,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刘泽清投降,二是刘泽清兵败如山,已经死在大明将士们的手中。
至于说翻山鹞和黄得功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呆在南京,只怕这两个人早就已经投敌了,这一点,福王可以肯定。
他不相信,这么久了,这翻山鹞和黄得功两人,听不到一点前线的消息,这大明的军队,都到家门口了,他们居然才知道,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除了翻山鹞和黄得功投敌,福王也想不出其他理由,为两人开脱。
只是他想不明白,这两个人为什么投敌,为什么不为南明而战,要知道这崇祯帝可是出了名的暴虐无常,就算那始皇帝都不杀忠心之臣,可这崇祯帝杀。
福王还不知道的是,这大明已经再大换血了,这崇祯帝也早就不是当年的崇祯帝,至于那些他所想的忠臣,一个忠臣的家里,能比之前的国库还富有吗?
要不是崇祯帝携带系统穿越而来,只怕这崇祯帝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忠臣的家里极其的富有,比整个大明国的国库都有钱。
这些人极其的过分,有钱就算了,各个喘着补丁朝服上朝,一上朝以前的崇祯帝听到的,都是哭穷,各个地方都哭穷。
要是周言儒的书信传到南明,只怕这福王也能知道这一切,只可惜,自从大明开始封锁消息,整个大明的消息网,全部被打断,只要消息一处,就会被血卫之人拦截。
确认消息无害,才会放出消息,现在人能看到的消息,没有哪一条,不是崇祯帝想让别人看到的,他不想的,也没有任何人能看到。
“陛下!大明军队进城了。”
这时,一名官员跑了进来,行色匆忙,语气急促,脸色布满恐惧。
“朕知道了!”
福王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随后就再也不说话了,穿着一身龙炮,静静的坐在那里,一点也不准备反击。
这大明的铁骑都到家门口了,现在反击有什么用,只怕自己派出去的人,还没有抵达城门,就会被拦截。
就算现在福王派人锁住皇宫,那又能怎样,不过是他最后一丝的顽抗罢了。
现在他做出抵抗,那完全就是自寻死路,要是不抵抗,说不定还会有一线生机。
这官员看着福王这样,也没有再说什么,一脸绝望的瘫在地上,等待着大明铁骑的到来。
果然不出父王所料,大明军队畅通无阻的进入了南京,一路直接冲到了皇宫之中,这南明的皇宫第一次人满为患。
在很久以前,福王想过今日之场景,但是他所想是自己的南明称霸了这片大陆,这皇宫之中,都是朝中大臣。
可是事情往往总是事与愿违,现在这里站着的,是一群杀气腾腾的军队,一支从大明一路杀进南明的军队,就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直直的刺进了南明。
“薛将军,到了这里,我们就不进去了,你们进去就行。”
到了皇宫的深处,看着近在咫尺的宫殿,王将军停了下来,让薛仁贵和刘国栋还有郑成功三人进去。
也是,这福王怎么说,也算是王将军的老东家,事情都到这份上了,还是给福王留一点面子的好,就算是死,也让这福王死的体面一点。
“好,王将军稍等片刻,我们去去就回。”
薛仁贵也不是什么死板的人,点了点头就同意了这王将军的要求,随即带着郑成功和刘国栋,直接进入宫殿,一路上不管是官员,还是奴婢,都是跪在地上不肯抬起头。
说是不肯,其实就是不敢,毕竟谁都不愿意,就这样死去。
薛仁贵三人不紧不慢的走进宫殿,看到薛仁贵三人的那一刻,福王真的是撑不住了,没有了之前的那一份淡定,直接从龙椅上掉了下来,瘫倒在地。
在薛仁贵没有离开之前,福王还抱有一丝希望,说不定这一切都是黄得功和翻山鹞二人的计谋,想要请君入瓮呢,可是现在看来,一切都是福王自己一个人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