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皇上力护郑芝龙船上夜谈交心
崇祯皇上可不傻,现在自己手里还握着的棋子不多,虽然郑芝龙和左良玉都不太听话,可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官军。特别是那个左良玉,想起他,崇祯皇上恨不得吃了他肉。可是政治家就是这样,不会因为喜恶做决定,他会考虑如何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听到张知木说到郑芝龙几次雇佣乾坤门的人杀他,崇祯皇上心里面一提,这是张知木想对付郑芝龙了。虽然崇祯皇上知道现在郑芝龙隔着李自成他们还差得很远,可是窑岗人要是惦记上了郑芝龙,那么郑芝龙好日子就不远了。现在崇祯皇上还不知道,窑岗人的刀已经举起来就要砍向郑芝龙。崇祯皇上更想不到李自成临走前会和窑岗人配合先做掉郑芝龙。更想不到,窑岗人会利用水军优势从海上进攻郑芝龙。在崇祯皇上看来,窑岗人的战船是厉害,可是他清楚郑芝龙的战船可是成百上千,窑岗人无论如何不会到海上去砰郑芝龙的霉头。他哪里懂得差距太大了,数量优势就弥补不了质量优势。
犹豫了一下的崇祯皇上问道:“张东家,你一定是搞错了。郑芝龙虽然有些刁蛮,可是还是非常听朕的。闯贼进攻江南,就是郑芝龙组织兵勇将他们挡住的。除了你们窑岗人,也就是郑芝龙能和闯贼这样大战。现在郑芝龙几乎完全肩负起了大明朝东南海防的重任。再说了,你们相隔甚远,郑芝龙怎么会对你不利呢?张东家此事一定要慎重,小心有人做离间之计。你张东家和郑芝龙都是朕的贴心之人,千万不要自己人互相猜忌。如果那样的话,就让外人看笑话了。”
张知木没想到崇祯皇上会如此坚决的护着郑芝龙,还将郑芝龙和自己都比作贴心人,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自己要是对郑芝龙动手,那就是对皇上的贴心人动手了。
不过,张知木更清楚,不管崇祯皇上说啥,那边的军事行动都要进行了。张知木故意叹口气说:“唉!我们也不愿意树敌太多,更不愿意相信这事儿。其实至从我第一次在淮安遇到袭击暗杀,我们就已经得到是天地会雇佣乾坤门的人所为的情报,可是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我们一直没放松这件事儿的调查。这次我们剿灭乾坤门山寨,要不是救活了他们几个伤者,也得不到直接的证据。其实,我们更不愿意相信这事儿是郑芝龙所为。那位郑芝龙我也去见过,真的是难得一个英雄。我也知道,他归顺朝廷以来,平定了东南沿海的海盗,使海盗猖獗的局面得到控制,外来蛮夷也不敢过分造次。功莫大焉!但是,他如果真的是几次三番的想杀我,我绝对不会放过他。我也知道次事重大,这事儿我会认真对待。”
本来非常高兴的心情,被张知木的这几句话又弄得很糟糕了。不过崇祯皇上还是控制住自己,和大家把这次庆功宴高高兴兴搞得都很高兴。不过张知木看出来了,皇上是强作欢颜,看来皇上是非常看重这个郑芝龙和左良玉的事儿。不过一想也是,崇祯皇上除了这两股说得上的力量,也再没有啥可拿出手的。
庆功宴后,皇上要休息了一下。张知木回到自己的船上,把和崇祯皇上说的事跟陈玉锋和欧阳鹤说了。陈玉锋一笑说:“呵呵!这就行!我们算是跟皇上打招呼了。”
欧阳鹤也是一笑说:“张总,我们现在可是顾不上皇上高不高兴!打一声招呼就行了。我们要尽快解决大明朝境内的问题。然后解决辽东的事儿。”
下午,崇祯皇上午睡了一觉之后,两艘客船都靠向黄河南岸。张知木陪着崇祯皇上来到封堵旧河道的工地。看见了一直想看的推土机,崇祯皇上高兴极了。十几台推土机从旧河道两边将土石不断地向河道中间推去,一点点儿的将拦河坝延伸进河道中间。推土机巨大的威力震撼了崇祯皇上一行人。他们还没弄明白汽车为啥不用牲口拉着就能走,现在看到了推土机不但自己能走,还有这么的力气,能一下子将那么大的一堆土推走,简直是象做梦一样。崇祯皇上问张知木:“朕可不可以坐到那家伙上看看?”
“当然可以,不过皇上,推土机上可不像汽车上那么舒服,声音震得要命。”张知木回答说。
“不怕,不怕!”崇祯皇上说,“我看那个坐在推土机上的人不也是没事儿吗?”
没办法,段精忠只好过去跟推土机手吩咐了一下,就让崇祯皇上坐在推土机手身边。推土机手当然紧张的要命,可是一旦开起来,也就顾不上身边是谁了。震耳的轰鸣声让崇祯皇上感觉很不舒服,可是那种跟着这巨大的怪物,将一堆堆土石推进河道的感觉的,让崇祯皇上顾不上这些了。那些记者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不停给崇祯皇上拍照。
一直跟着拖拉机很长时间,崇祯皇上才离开推土机。
下来的崇祯皇上喝了一口递上来的汽水,对张知木说:“哎呀!张东家你们要多造一些这种推土机,有了这东西,再搞啥工程就容易多了。这可不是多几个人就能比得了的。”
“是啊,皇上!”张知木说,“我们现在是产多少这东西也不够用,用处最多的还是耕地用的。有了这东西耕地我们就可以深翻,一台拖拉机可以带上八个或者十个大铧犁,再难耕的田地,拖拉机走过去都可以深翻过来。我们在河套地区进行开荒,用拖拉机耕过去,后面就是可以种植的土地。深耕两年就是好地、熟地。”
“你们窑岗人真的了不起!”崇祯皇上说。
接着,崇祯皇上,又参观了挖掘机、履带式运输车等机械设备。这些东西给崇祯皇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崇祯皇上还是和大家一起吃了饭。不过这次崇祯皇上没有饮酒,张知木也就没喝。他知道今天还有事儿要和崇祯皇上谈。
崇祯皇上用了点饭,就和张知木离开了餐厅,留下那些喝酒的人在一起斗酒。
崇祯皇上和张知木一起来到客船顶层甲板,就着月光,并排坐在藤椅上。宫女们送上茶水退下了。
现在黄河的水位,明显的又长了不少。崇祯皇上说:“今年要是这新河道不开通,淮河那边又在发水,灾害还是不小啊!”
“从新河道工地上撤出来的民工,不少都在淮安那里的入海口挖掘河道。”张知木说,“等他们把淮河入海的河道挖通,淮河的洪水下泄速度加快了,就能减少灾害。淮河两岸可是米粮仓啊!”
张知木知道,崇祯皇上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他的压力可是比自己要大得多,不过,张知木看出来了,崇祯皇上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就先说道:“皇上,自从我离开北京,离开您,又发生了很多事情。有很多事儿,我都想和您说一说。”
“是啊!朕也是无时不刻的惦记着你们窑岗的情况。要说大明朝的命运和你们窑岗人连在了一起,一点不过分。”崇祯皇上说。
“这些年,我替皇上您,替朝廷做了一些事儿。但是也有不少事儿,皇上一定是不满意的。”张知木说到这,崇祯皇上没说话。
张知木又说:“比如,我们赶走了李自成得到了不少地方,没有马上交给皇上您和朝廷管理,您一定会很生气。可是皇上,我没有把这些地方交给您是有道理的。把这些地方交给你。您派官员管理,顶多是能收点税银。可是那里的百姓就要遭殃了。”
“哦?怎么我们朝廷派人管理,百姓就要遭殃?”崇祯皇上显然对张知木的说法不满意了。
“呵呵!”张知木知道崇祯皇上不愿意听这些,耐心的说,“皇上,不说之前朝廷官员管理那些地方时候怎么样?就说我们赶走贼兵之后吧。那里百姓们经过几十年大灾,又几经战火,活下来已经就不容易了。朝廷派去官员,不可能不收税银。否则官员们自己也没饭吃。可是被榨干了百姓们还哪有能力交银子纳粮?再说了,你也知道现在朝廷的官员除了要给朝廷收银子,大部分还要自己贪占。这不是让百姓们遭殃吗?而我们治理的下,几年之内不用纳粮,所有官员薪俸都是我们窑岗担负。我们还给百姓们送种子,送化肥,提供牲口,扶住百姓们耕种。那些特别困难,无地可种的,我们给他们送去种羊,支持他们自救。特别困难的,我们不但不收钱粮,还要救助他们钱粮。这是朝廷官员们做不到的。”
“嗯!这是你们窑岗人有钱有粮,要是你们把钱粮拿出来,我们的官员也一样会做的很好。”崇祯皇上还不服气。
“我们要是拿出钱粮,大部分都会被官员贪进自己的腰包。”张知木说。
“呵呵!张东家这话说的有点儿过吧?”崇祯皇上不满的说,“我们大明朝是有不少贪官,历朝历代都会有,但是大部分官员还是清廉的。”
“这件事儿,我不这么看!”张知木说,“大明朝之所以到了今天这个局面,有很多原因,但是也与太多的官员们贪腐有很大关系。不过,官员们贪腐,也不能全怪这些贪腐的官员。自从太祖开始,大明朝剥皮抽筋的贪官有很多,可是官员们为啥还是前赴后继继续贪,一个是他们不贪不行,另一个贪了被捉住的可能性并不高,除了个别的,各级官员都会互相保护。因为大家都是这圈子中的一员。这是这制度本身决定的。”
“呵呵!按照你说的这大明朝官员们不贪腐还不行了?”崇祯皇上显然接受不了。
“是的,皇上。”张知木知道崇祯皇上接受不了,“就说我们窑岗前面的秀容,那里的知县我熟悉,是个清官。可是他不贪腐也不行,他的上司,经常要摆宴席请他去,不论是儿子娶妻,女儿出嫁,还是他们自己纳妾,都要摆宴席。这摆宴席可不是能空手去的,每次赴宴都会将他的俸禄都掏空。可是他不去行吗?不去人家找一个理由就把他的乌纱帽摘了。大明朝的官员,你为百姓做再多的好事,只要上司不满意没用。所以大明朝的官都是给自己上司做的,而他的上司也是这样。官员贪了可能被治罪,可是不贪不送礼,被治罪的危险更大。您说官员们不贪行吗?”
张知木一席话,说的崇祯皇上脸有些发红,但是没有说话。崇祯皇上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在大明朝做官不贪不行的说法,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反驳张知木。
“那么,你们搞的那种愚民们选举的官员就不能贪腐了吗?”崇祯皇上用了愚民两个字,显然对窑岗人搞的百姓选举官员们很反感。
“呵呵!皇上,”张知木说,“完全靠选举官员也不能避免贪腐的事,还要有配合的法律,比如选举上来官员所有财务情况要公开,接受百姓们监督,官员自己财产要公开。所有官员必须接受****,重大事务要公开讨论,使权利在阳光下运作。这样才能减少官员们贪腐机会。这样的事儿,还要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任何制度都有缺点,但是民主制度相对来讲是先进的。官员的好坏要有他服务的百姓们来说,而不仅仅是他的上级来说。这样官员们执政的时候,所作所为就要时时考虑百姓们的意见,百姓不满意他就可以被选下去。”
“要你这么说,官员们的地位还不如百姓了?”崇祯皇上不认可这种说法。
“官员的地位不如百姓们到不一定,但是他们做的事儿要接受百姓们监督,要守法。”张知木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样吏治才能有所改善,不然靠捉住了,杀几个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吏治历朝历代都是头等大事儿,历朝历代也都是头疼的事儿。”崇祯皇上虽然一时接受不了张知木的说法,可是他的话崇祯皇上还是听进去了。
“我知道,皇上一定也会我用了一些朝廷不满意的人不高兴,…”
张知木刚说到这,崇祯皇上连忙打断他的话,说:“这都是小事儿,有些人到了你手里发挥了作用,也算是没有浪费人才。说说你们下一步的打算吧!”
张知木没想到崇祯皇上还很大度,赶紧说:“我们总的想法还是‘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大明朝必须内部统一安定了,才可将精力用在对外方面。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对付满清、彻底解决辽东的准备。我们已经有一个专门的班子在作对辽东作战的研究。西面,我们的那个打通西域丝绸之路的队伍已经出发。北面我们想最后解决。我们必须给我们子孙后代,找到一个合理的边界。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想占领整个天下,但是我们要给子孙万代找到一个容易界定容易防守的边界,给我们子孙万代留下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这些事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张知木这番话,让崇祯皇上听了都开始兴奋了。“张东家,听了你这番话,朕也有些激动。可惜啊!朕没有力气做这些事儿了!”
“皇上!您一定听到不少人说我要造反吧!但是我跟你说过,我对当皇上没有兴趣。”张知木顿了一下又说,“其实,我们做事儿的时候,对朝廷的有些做法也是不满意的,也有人鼓动我说,凭我们的实力就反了吧!但是我一直不为所动,皇上知道为啥吗?”
这个问题提起了崇祯皇上的兴趣,“朕也想知道为啥?您借给朝廷的银子足以养很多军队,但是你没有造反。”
“除了我不想当皇上之外,我知道只要我造反就会死很多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上您。从古至今,还没有那个皇上象你这样自律这样勤政,您还很年轻但是已经满头华发,都是为国操劳所致。我绝对不能造你这样皇上的反。”张知木说,“虽然,您没有使整个大明朝有啥根本改变,但是你尽力了。这也不能怪您,因为连续七十几年的旱灾,必然引起人祸。内忧外患都赶在一起,您又能如何。可是皇上,再从远点考虑,这新旧朝的更替不是必然的吗?新旧朝的更替原因是不是该思考一下了?”
“我们大明朝自从太祖开始,就一直是国穷民富,一直执行养民的国策。官员和平民的收入差距是最小的,这样的朝廷是从来没有的。就是天灾人祸,老天也不会让大明朝亡。”崇祯皇上很难听进张知木的话。
“是啊!大宋朝的时候,朝廷每年的收入是几千万两银子。可是我们大明朝每年才收入几百万两,大部分还是盐税,这是很大一部分还富于民了。但是大宋朝的大部分收入是对海外贸易关税收入。而我们大明朝执行禁海政策,不但少收了不少银子,还断了很多人的生路。弄的海盗走私严重。我们是不是也要检讨一下我们做的是否正确呢?”
张知木的话,让崇祯皇上不得不思考了。但是皇上的面子还是让他撑着,转个话题问:“如果你们统一大明朝内部,又解决东面的辽东、北面的蒙古人,西域蛮夷。你们打算怎么办?”
“皇上,世上的事我们都只能是到啥时候说啥话。”张知木恳切的对崇祯皇上说,“我再说一次,不管啥时候,在我面前要是有皇上,那这只能是您。我也再次向您承诺,不管天下如何变幻,您和您家人的安危我都会负责到底。我也真心的希望,皇上有时间能考虑一下我说的话。考虑一下,怎么样才能是我们百姓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如何才能长治久安!”
“唉!有些事情是朕一直在思考的事儿,”崇祯皇上说,“虽然你说的话,你们的一些做法,朕可能不一定同意,但是有时间会好好想想,因为你们做的事情确实是做的非常好。朕也不能再固执己见。”
“呵呵!皇上也要从善如流啊!”张知木说。
“呵呵!能和你好好谈谈真的很好。朕身边不缺人,但是缺能说真话的人!”张知木听得出崇祯皇上说的是真心话。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