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庆锦年

第129章 扬名

庆锦年 梅青 4553 2022-11-07 18:33

  就算那乞儿窝真的背后有人又怎么样?既然出手救了人,自然一救到底,难道还能因为怕几个乞丐而不救了?

  传说去叶家岂不是成了笑柄?

  但早些知道,她自然不会将人带到如意坊,偏还得装出一副感激楚璃早告诉了她的样子,一想到这个叶锦辉一肚子气。

  回府之后,赶紧先找安国夫人禀明了此事。

  安国夫人皱眉:“乞丐也这么嚣张了吗?我叶家既然救了人,自然不会半途而废。”说着又向跟着的两个侍女道:“你们去两人人去如意坊,就近保护那几个姑娘。”

  叶锦辉这才松了口气,“幸好有姑祖母在,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你们小孩子家,没经过事罢了。”安国夫人安抚道,“这泉州的土地,皆是你祖父带着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妻儿怎能被人如此对待?”

  正好当天晚上叶老爷子回来了,安国夫人便把这件事直接告诉了他。

  “自我上任之后,朝廷虽然没有给泉州拨任何军饷,但是我这些年跟着老将军,还是存了一点银子。倭人攻城之后,死去的将士一共三千五百一十八人,抚恤费一共是十万两银子,摊到人头,一人应该也有三十几两银子,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也不过是三五两银子罢了。”

  但战事才过去两年,却已经让这些孤儿寡母生活不下去了。

  “明天我便派人去查,到底是哪个王八蛋贪了银子!”叶老爷子暴怒,“至于城里的小乞儿,不如由阿妹出面,办一个善堂,将他们全都收养起来,不然我难以心安。”

  安国夫人点头,“我也这么想。若不是辉丫头,只怕我们都还要被蒙在鼓里。这孩子倒是有一副慈悲心肠。”

  叶老爷子第二天一早就把几个千户、百户全招集到了一起,说了平显兵和郝飞的事,那些百户都默不做声,甚至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若管得太严,以后只怕会指挥不动人。”

  叶老爷子就把这样的人默默地在心里记了下来,也不去查他,只是增加了冬日训练的内容,完不成任务,就直接罚那几个反对清查的百户。

  不出三天,就有谣言传出来,某某百户、总旗贪了手下的抚恤费。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许多人便觉得,若想往高处走,必须把上面的人先给拽下来。

  不等叶老爷子说换这些人,下面就已经闹开了,悄悄地找到叶家爷子告密的人一茬又一茬。叶老爷子顺理成章地换掉了那些借用官职只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人。

  也有人怕丢官,把贪的钱偷偷地又给死者家属送去了。

  这样的人,叶老爷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都说了,水至清则无鱼,我考虑了两天,觉得非常有道理。”

  贪了银钱的人,只要还在任上的,便悄悄地又把挪用的钱给补上了。

  事情只要做了就有痕迹,何况是贪钱,不知有多少人明里暗里来揭发那些补钱的人。

  对于那些被揭发得次数多的人,叶老爷子便慢慢地寻着机会换了一些,当然,他并不敢大刀阔斧地动手,毕竟这几年边境一直不稳,就算如此,在大家的眼里也算是大换血一次了。

  不过,这些事都已经和叶锦辉无关了。

  “事情你祖父在,你就放心吧。郝飞和平显兵也去善堂帮忙了,你可要去看看?”安国夫人在姑娘们去请安的时候,问叶锦辉道。

  叶锦辉摇头,“他们能得到姑母的照顾,也是他们的造化,我又帮不上忙,还是别过去添麻烦了。”

  安国夫人却执意让杜嬷嬷给姑娘们讲了善堂的事。

  “那些孩子们起床时间跟大姑娘差不多,早起先练一些防身的功夫,然后吃早餐,早餐是一碗米粥,一个粗面馒头,上午的时候去帮着挖地,中午吃五谷杂粮配一碟青菜,表现得好的,下午开始读书、识字,夫人专门请了个老爷给他们做先生。到了晚餐,则食米粥配腌菜。”

  叶锦华一听就琢磨开了,姑祖母这是拿那些流浪儿来告诫她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呢。“那些孤儿的生活实是太苦了,侄孙女愿意将每个月的月例拿一半出来,赠与善堂。”

  此时不表现,更待何时?

  经她这么一表态,其他的姑娘也纷纷表态,唯有叶锦辉道:“我愿意把去年做生意的银钱捐出来给善堂。”说着拿了两千两银票出来。

  叶锦华又羡又恨,“大姐姐真是有钱!”

  叶锦辉但笑不语,反而跟着李家的表姐们扬长而去了。

  她这几天,一直忙着给表姐们画围屏的图样,先画小图给她们挑,然后再决定画大图。

  “我们看着这个也好,看着那个也好,居然不知道选哪一个了。

  李三姑娘却道:“我有一次看别人家里有一套春夏秋冬,每季三副,单独可以摆,又随时可以换,不知多羡慕。不如真妹妹就帮我们画这个吧。”

  李大姑娘有些犹豫,“那就等于每人要绣四幅,时间有点太赶了。”

  李三姑娘皱眉,“那边绣了九百九十九个福字呢,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她给压下去了。”

  “四副就四副吧,先把别的事都停下来。”李二姑娘一锤定音。

  如今姑娘们年纪也大了,郑先生并不给她们布置功课,反倒是让她们自己约束自己,有不明白的去问她。

  李大姑娘和李三姑娘琴棋画一概不学,“那些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不过是个虚名罢了。我们只需认得字,明白书上的意思就行了,其他时间便学针线,“我们的目标,便是开一家绣坊。”

  李二姑娘倒是什么都学,“若是不学,岂不是辜负了许多人?”

  李二姑娘虽然学得杂,但是做事却极快,绣功并不比其他二位差,“我们每天绣上三个时辰,只怕两个月就绣好了。”

  表姐们这么有上进心,叶锦辉也不好劝阻,少不得站在凳子上好几天,终于在绢上画了出来。

  自此,李姑娘们就开始了繁忙的刺绣生涯,李大姑娘有时候甚至会挑灯夜战。

  她是姐姐,总不能拖妹妹们的后腿。

  见她这般,另外两人也不甘落后,等到屏风绣好,却又用布遮了起来,就是叶锦辉也没让看,一直到安国夫人寿辰那天,才命人抬了过去。

  “你们这些孩子,以后别绣了,免得伤了眼睛。”安国夫人半天没有说话,半晌才微抬着头道:“也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给我把屋里这雕花的紫檀木收了,换上这些亮堂的。”

  叶锦华就比表姐们晚半刻钟送寿礼过来,但她那绣着九百九十九个福字的插屏,已经没地方放了,只能抬到了库房。

  李大姑娘绣的是盛开的牡丹,鸟语花香,蝶飞蜂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李二姑娘绣的是鱼戏荷叶间,清风徐来,旭日东升,荷香正浓,影色怡人。

  李三姑娘绣的是秋菊傲寒霜,斗妍群芳,艳而不俗,无拘无束,遗世独立。

  三人合着绣的是幅喜上梅梢,万花怒放,枝蔓缠绕,雀鸟栖枝头,花叶相映成趣。

  只要看到的人莫不称赞一声好。

  李姑娘们的手艺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泉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