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成汉衰微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伍辛老祖 3574 2022-11-07 18:41

  虽然慕容皝容不下兄长,但除了这一点之外,还算是比较合格的领袖,又有几个勇猛的儿子为他开路,终于带领前燕不断壮大。

  相比之下,成汉政权的发展可就逊色多了。

  李寿比慕容皝更加不容人,他刚上位就把堂哥李雄的所有子嗣全部杀光,有胆敢劝他归降晋政府的大臣也被处决,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罗恒和智囊解思明,因有助他称帝之功,得以幸免于难。

  这等作为自然对国家毫无裨益,到了341年底,随着被俘的李闳从后赵归来,李寿更是变本加厉地祸国殃民。

  成汉终究过于落后,李闳身为一州之长,毕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被后赵擒获之后,一路被带往邺城,结果他竟忘了身陷囹圄,反而对当地的繁华大感惊异,活这么大年纪还没见过那么富丽堂皇的殿堂,更没见识过那么热闹的街道。等回国之后,不断向李寿诉说石虎的宫殿多么豪华,石虎的部下多么听话,虽然石虎施政残暴,但能让部下的人都像哈皮狗一样俯首听命,这才是真正的皇威啊。

  李寿听完了李闳的叙述,十分神往,但自家国力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本达不到别人的那种状态,为了自欺其人,竟把邻近郡县中有三个男人的家庭全都强迫迁到成都生活,以此使都城看起来繁华充实,然后大修宫殿,制造各种珍贵用具,部属犯了小错就立刻处死以建立威严,有人想直言劝谏,也一律诛杀。

  为政者非白即黑,从来没有中间的选项,李寿既已选择做一个昏君,于是就再也办不出一件正经事来,心情好了就大兴土木、滥刑害人,心情不好就流连后宫,纵情声色,这么折腾了一年多之后,身子终于不堪重负,于343年秋离开人世,享年44岁。

  他虽死了,他的儿子李势继承大权之后,比他更招人恨,成汉百姓的生活越发艰难。

  李势身宽体胖,但柔韧性却很好,俯仰之间不费吹灰之力,可惜这种“特异功能”并不实用,对于扭转穷奢极欲的污秽之心没有丝毫帮助。

  到了这一时期,成汉的文臣武将基本没有独当一面的了,只有智囊解思明勉强还可以主持大局,但李势上位不久便将他诛杀,从此国内陷入彻底的混乱。

  李势的身材过于肥胖,也由此留下的子嗣很少,实际上按史书记载,他只有一个绝色的女儿。但显然女人是不能继承皇位的,李势的弟弟、大将军李广出于一番赤诚(也可能脑子潮湿了),主动找到李势,请求立自己为皇太弟,李势都惊呆了,你哪来的奇思妙想,坚决不许。智囊解思明则担心李势死后会引起夺权之争,便劝李势答应李广的请求,毕竟胖子本身就容易猝死,而李势又那么胖,指不定哪天就没了。

  不料此举引起了李势的不满,认定解思明要支持李广叛变,竟将其诛杀,并屠灭三族,然后派太保李奕袭击李广驻防的涪城,接着把李广贬作临邛侯,失魂落魄的李广最终选择了自杀了断。

  此事发生在345年,两年之后,成都便被晋军攻陷,李势成了亡国之君。

  讨伐成汉自然不是东晋政府的灵光一现,实则蓄谋已久。如果指望清谈大师们是无论如何都不靠谱的,促成西征的还是得力于朝中的务实派。庾亮死后,他的三个兄弟庾冰、庾怿和庾翼便成了务实派的代表人物。

  自从前燕使节刘翔来访,留下了许多振聋发聩的名言,庾氏兄弟深感惭愧,决心扭转王朝的颓势。

  但受清谈势力的阻挠,庾氏兄弟面临不小的挫折,庾怿甚至为此铤而走险,想到用极端的办法来解决麻烦。

  342年正月,时任豫州督导官的庾怿专门派人馈赠江州督导官王允之美酒,声称一起努力报效国家。王允之本来与他没什么交情,怀疑所谓的美酒有问题,于是倒给狗喝,结果喝了“美酒”的狗果真很快挣扎着死掉了,王允之大为愤慨,紧急派人秘密奏报皇帝司马衍,说:“大舅已经乱了一次天下,难道还要让小舅也乱一把?”

  司马衍顿时冷汗直冒,公然毒杀地方要员,这跟造反还有什么区别,可此事终究不好公开处理,只得让太监也送了壶毒酒给庾怿,并劝他为了大局着想,望能理解陛下的苦心。

  2月,庾怿自知难以善后,怀恨饮下毒酒,享年51岁。

  庾怿一死,王允之可不淡定了,他本来只是提醒一下司马衍,却没想到竟发展到这步田地,生怕被庾氏兄弟报复,于是上书请求调职。

  但他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仍旧是杀害庾怿的真凶,担任立法院副总立法长的庾冰很快就秘密将其处死,为兄弟报了大仇。

  庾怿的死让安西将军、荆州督导官庾翼意识到,与其和清谈势力对抗,不如无视他们,直接干脆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于是打算先把司令部从武昌转移到乐乡,以此试探朝廷的反应,然后循序渐进地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此举果然还是引发了清谈派的争议,征虏将军府秘书长王述首先发难,上书朝廷:“武昌的部众有数万人之多,一旦迁移,不可避免地要再修筑城池,乐乡距离武昌近一千里,于公于私都辛劳困扰,而且产自江州的物资要逆江而上数千里,才能运送到乐乡供应,费用和人力消耗,都会加倍。退一步说,武昌位置重要,不仅仅体现在控制上游的局势,当发生紧急情况,无论出动军队赴援,或是等待拯救,都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如果迁移到乐乡,远在西方边陲,万一长江下游出事,必然首尾不能相顾,情势将极其危险。”

  朝廷对此进行好一番议论,但多数人都同意王述的见解,庾翼被迫停止行动。

  王述此番上书固然对他提升名望大有帮助,但他这辈子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其实是另两件事:

  之前王导在世的时候,每次讲话,众人一定都拍马屁争相赞美,只有坐在末座的王述,往往不紧不慢地嘀咕:“主公又不是尧、舜,哪里能事事都对!”因此让王导眼前一亮,十分欣赏,也真正开启了仕途生涯。

  但他这种性格自然很难年少成名,30多岁了还没什么名气,若非误打误撞地得到王导的推荐,怕是很难再出头。书圣王羲之就为此很轻视他,可后来王述竟然越来越有名气,王羲之十分恼恨,有一次趁着王述母亲去世的机会,假装答应要去吊唁,结果到了门口之后,观望一阵就自行离开,想以此凌辱对方。王述当然不能容忍,让属下不断检举王羲之辖区存在的各种问题,逼得王羲之无奈辞职回乡。?

  虽然有这段不怎么厚道的过往,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却是无可指摘的,从后世那么多精美的书法摹本就可见一斑,而在当时的影响则更为波澜壮阔,比今天的明星更为耀眼,庾翼的儿子侄子们就专门练习王羲之的字。

  庾翼与王羲之都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但王羲之的行书更显飘逸,也因此更受年轻人的喜爱,庾翼为此还“争风吃醋”,说他的孩子们不爱家鸡爱野鸡——成语“家鸡野雉”就是这么来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