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矗立在谢府门外的红衣管家,正唱诺般的高声禀告着来客的身份以及贺礼:
“兵部苏尚书遣子苏轼前来恭贺,送上金碗玉箸一对,恭祝谢丞相纳娶美妾。”
“武库署令严三立亲自前来恭贺,送上盛唐吴道子画作一幅,恭祝谢丞相纳娶美妾。”
“振武军大都督折昭携夫崔文卿前来恭贺,送上玲珑玉马一对,玉如意一支,恭祝谢丞相纳娶美妾”
……
话音落点,周边人群便是阵阵喧哗:
“噢呀,折昭?!振武军大都督折昭居然也来了。”
“来,快让我看看,哪个是折昭?”
“就是站在谢府门口的那个女的,身形高挑,长得十分漂亮的那个。”
“啊呀,果然是倾国倾城,貌美如花啊!啧啧啧,也不知道她那夫君究竟上辈子作了何等好事,竟能够娶到折昭这样美丽的娘子……”
说罢,又是一阵连连感概。
崔文卿自然没有理会外面人群叽叽喳喳的议论之声,他正在微笑着招呼许久未见的苏轼。
“苏兄,没想到今日你居然亲自前来谢君豪这里,实在大出我意料之外啊!”
苏轼故作苦色的言道:“文卿兄不知,在下也是受家父之托而已,没办法,也只要前来了。”说到这里,精神一振,笑道,“不过除此之外,在下今日还要充当诗词雅集的评判,听说文卿兄也要参加诗词雅集?”
崔文卿点头笑道:“不错,到时候还请苏兄多多关照了。”言罢,竟是对着他像模像样的行了一个长揖。
苏轼慌忙扶起了他,摇手笑道:“文卿兄啊,你文采非凡,诗词双绝,就连在下也对你服膺至极,乃仰慕你之对象,岂能关照于你?不过我听说今日诗词雅集,倒是聚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常言民间乡野多有雄奇,文卿兄你倒是要注意了。”
崔文卿纳闷问道:“谢君豪面子如此之大,居然能够让这些士子不远百里千里前来参加雅集么?”
苏轼微笑解释道:“非是如此,乃因还有两月就要举行科举,许多才士都是通过了府试州试的举子,因担心大雪道路难行,故而提早来到了洛阳备考,对于诗词雅集这样能够结交权贵的妙事,自然争相踊跃出去了。”
说罢,他正容言道:“今日前来参加诗词雅集的这些士子中,论文采当属决卿尘第一,此人乃江南人士,才华出众,诗词冠绝,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若要评比诗文,今日他必定会成为你的对手。”
崔文卿满是自信的笑言道:“管他是谁,才华有多么高超,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取胜,苏兄放心便是。”的确,拥有着五千年诗词沉淀、通晓历朝历代经典诗词的崔文卿,岂会斗不过一个古人?
此时,折昭走来打断了两人之间的谈话:“夫君,你在这里磨磨蹭蹭的说个甚来?有这么多话聊么?!”说罢,瞪了苏轼一眼,示意风流不羁的他,可不能将自家相公带坏了。
苏轼尴尬的摸了摸鼻头,自然不敢与折昭理论,对着崔文卿笑嘻嘻的拱手道:“既然如此,在下也不打扰两位夫妻商谈了,告辞。”言罢,转身一溜碎步的去了。
崔文卿摇头失笑,便与折昭一道进入了谢府之内。
得知折昭亲来,谢君豪迎出正堂,对着折昭以及崔文卿拱手笑道:“折大都督贤伉俪亲来,实在蓬荜生辉,来来来,屋内坐。”
折昭含笑点头,说得几句喜庆吉祥的话语,这才在谢君豪殷情的相引下走了进去。
来到正堂,座设倒是不多,然却全都是朝廷达官显贵,四顾望去,几乎全都是五品以上的高官。
齐王陈轩乃谢君豪挚友,自然早已到来,且因位尊,居于正堂首座。
见到陈轩,自然免不了一番见礼,陈轩打量着崔文卿,嘴角流淌着意味不明的笑容:“听说今天崔公子也要参加诗词雅集?对吗?”
崔文卿拱手笑言:“的确如此,到时候还请齐王殿下多多指教了。”
“哈哈,本王才疏学浅,岂敢指教崔公子你。”齐王语气中充满了淡淡的调侃之意,指着旁边的一位老年大臣微笑言道,“况且有欧阳尚书在此,本王岂能班门弄斧?”
崔文卿惊讶望去,只见这老年官员乃是一个矍铄健旺却又沉静安详的老人,宽袍大袖,纱罗幞头,散淡闲适,举止从容,望之便让人想起传闻中的世外高人气象。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醉翁欧阳修?
崔文卿尚在惊疑不定当儿,折昭已是微笑行至那老年官员身边,拱手言道:“学生折昭,见过欧阳先生。”
“先生”乃是对学问人之称,但折昭在这老年官员面前自称学生,就令崔文卿有些想不明白了,莫非两人还曾有师徒情分?
那老年官员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缅怀的笑意:“犹记昔年折大都督在国子监就学之时,本官忝为国子监祭酒,那时候折大都督可没少惹麻烦啊!”
一席话落点,倒是激起了周边不少人善意的微笑。
折昭笑道:“那时候多亏先生不计在下之过,多谢了。”
老年官员颔首笑道:“人不轻狂枉少年,折大都督何须道谢?”说罢,目光转向了站在折昭身边的崔文卿,言道,“这一位,莫非就是学生会会长崔文卿?”
崔文卿赶紧抱拳道:“学生崔文卿,见过先生。”
折昭笑吟吟的为他介绍道:“夫君,这一位便是当朝吏部尚书欧阳修大人。”
一听此人果然是欧阳修,崔文卿顿时忍不住激动了,深深一躬满是兴奋的言道:“在下仰慕欧阳先生久矣,今日得见先生尊荣,实乃幸何如之!”
欧阳修摇手笑道:“崔公子客气了,你所作的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本官可是喜爱至极,冒昧作成书画悬挂在自己的书房当中,一来权作欣赏,二来也是一种激励,激励自己勿忘国仇家恨,誓要早日夺回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故土!”说到后面,语气已是铿锵有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