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之中,是逐渐呈现回旋上升趋势的。而在这一趋势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则是教育!而推动这一切进步的基础,则是生产力与经济!
上古之时,百姓趋于蒙昧,偶有贤人出世,或是筑巢,或是制衣,便被众人推举为王。时间推至中古,王朝兴起,贤人出世则为贵族,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与着一般的野民终究是有了分别。再往后,教育普及,贵族在退为士族,虽不及贵族尊贵,但亦是富贵。时间数至近古,学校兴办,教育大兴,于是士族再退为精英。
这一个过程,便是历史上的演变历程。
时代发展,带来的最大的一个变化真的是科技的进步吗?毫无疑问,不是!在时代的发展中,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教育的普及,从而使得人才的逐渐增多,以至于呈现了泛滥的趋势。说一句不客气的话语,每一个在后世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都有资格古时候谋得一份不差的生计。其中的精英更是有机会步入社会的统治阶层,甚至若是逢了时机的变化,说不得也可以做一下那个至高的宝座。而怎么用好这一部分人才,则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离着李信很远。
作为一口气在长安城外兴办了六座学院的李信,从来都不担心人才泛滥的问题,在他的计划中,人才永远都是不够用的。自然,若是李信只学着大秦只推军政两道的话,那么人才供应是相当充足的。但是,在李信计划中,他所要建立的一个国家是百家争鸣的繁荣的国家,而不是一个穷兵黩武只知道打仗的国家。
至于大夏,嗯哼,李信本身是想要建立一个掠夺式的国家,而掠夺和穷兵黩武还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说掠夺与穷兵黩武看起来非常的相似,但是其中的差距可是大了去了。
军事的掠夺是掠夺,商业与文化的掠夺便不是掠夺了吗?掠夺这个词汇不具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将这个意义赋予它的人。所以,掠夺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其中,军事的掠夺毫无疑问是最粗糙的一种。
李信不想要做这种粗活,也不想当历代先贤那样的冤大头。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虽然是艰难险阻,但是却越走越宽!
萧得里特死去,北魏陷入了汹涌的暗流之中,但是诸多的野心家们都不想当一个出头鸟。于是乎,在汹涌的暗流之下,临潢府之中也保持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而北魏的和平亦是大夏的和平,最起码现在而言是这样的。
不过,现在李信并没有担心这个,时隔四年之后,他第一次派出了前往大赵的使臣祝贺崇宁皇帝殷祯的寿辰。说一句实在话,李信作为大赵的封臣,虽然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但是这个表面的样子还是需要做做的。所以,在国内的大环境安定下来之后,李信第一次派出了前往大赵的使臣。
哦,第二次,上一次是要封赏来着。
心中想着前往汴梁的使团,李信的心中忽然涌起了一抹极大的空虚。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事情做了,而后破天荒的他想要找一些事情做一下。想到这里,李信索性从御书房里出去,顺着宫中的长廊游荡。
虽然说长安皇宫一直都没有修缮过,但是能够作为皇宫的存在,自然也是有着其中的恢弘在其中。而长安皇宫则是汉家恢弘建筑的巅峰之作,不同于江南地区的锦绣风采,长安这里则是充斥着两汉先秦时的壮阔风采。尽管说后人加了不少的改变,但是这个建筑的主体却是以着大气恢弘为主的。
说来也是可笑,皇帝这个职业从一开始的时候代表的就是繁重的劳动。但是到了李信这里,这一切偏偏就做不上数了。由于分权分的比较彻底,每个月总有几天的时间公务会比较少。而在这一段时间的时候,李信则会在武监或是别的地方度过。只是,这一切随着奇巧会的召开,却是变成了不可能。
奇巧会固然是工造司私下里举行的一个集会,但是在内阁的支持下,奇巧会带上了几分大夏官方的意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能够带来钱。事实上,对于能够给大夏带来经济利润的活动,内阁一向是非常的支持。
且不提别的,单就是客栈酒楼。川中蜀中还有大赵的商旅云集一处,试问,这将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量。而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毫无疑问的要在长安本地解决,诚然,可能有一部分人在长安有着亲眷。但是,这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要住在客栈里的。
这么大的客流量会带来多么庞大的利润收入,李信没有算过,但是从各家客栈饱满的居住状况,还有客栈老板的笑脸来看,应该是一个极其客观的数字。
说到这里,李信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今天,好像是奇巧会的最后一天了。
事实上,真正开办奇巧会的时间只有两天,这两天的时间则是让四海的商旅来熟悉一下奇巧会之中推出来的货物。在奇巧会被内阁注意到的时候,奇巧会就注定从一个技术展览性的售卖会变成了一个功能极多的大会。
从奇巧会的最后一天开始,诸多的商旅就会陷入一段非常忙碌的时间。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之中,会有着相当一部分厂家卖出去一部分份额。而卖的方式,毫无疑问便是价高者得。
没错,大夏在做了一段时间的产销一体之后,决定在开发出一个批发商的职能。毕竟,大夏的商业兴起也没有多长时间,买卖各种东西也是有着极限。以着如今大夏的商业体系,最多也就是在国境内铺开一下盘子。至于向外,却是想也不要多想了!
于是乎,内阁之中的诸多执政在讨论了这些之后,决定向一部分大赵的商贾卖出一部分商品的份额。当然,也仅仅只是份额。
或许,后世之人对于这一幕相当的鄙视,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有一点却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产生过正儿八经的商业体系。无论是后世的徽商还是晋商,这些商人之所以会有着那么大的名声,纯粹是靠着走私而堆起来的。而走私,实在是算不上正当商业。
因着儒教的统治,因为对于商贾的严苛,古代商业一直都是处在一种极其怪异的状态。若说他繁华吧他也繁华,但是他却没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将一个老大帝国推进资本主义的社会中去。若说他不繁华吧,这纯粹是瞎话,作为马可波罗历险记的形容,他曾经将东方评价为遍地都是黄金的地方。
故而,李信认为,中国古代商业的繁华是一种极为畸形的繁华。就好像是曾经雄霸两极的苏联,固然是有着超级大国的称呼,但是却根本比不上大米朝。就好像是一个胳膊变粗了,另一个胳膊依旧是骨瘦如柴那样。
对于这一点,李信实在是没有什么改变的方法。毕竟,他又不是经济学的高材生,他所能了解的一点经济学知识也是平时无意中看到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他能做也就只有一点,那就给商业一个发展的空间。换而言之,也就是松松商业脖子上的那一根套锁。
商业不像农业,只要有那么一点生长的机会,商业就会蓬勃的生长,然后开出令人惊讶的果实。所以,李信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商业自然也就会开始发展。当然,这里面有着一个度!那就是国家的监督必须要做好!虽然,这个可能性并不大,最起码,李信是没有这个信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官更坏的东西,也没有比官更不是东西的东西。让官去监督商人,十有**都会发展成官商勾结。当然,这也可以让李信去相信官的节操,如果他们有这种东西,并且节操值并不低于负三米的话。
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便是一个长歪了的例子,作为江南商人代表的东林党奋力的对抗着皇帝,不遗余力的将整个朝廷望着地狱中推进。待到明朝亡国的时候,东林党的党徒们没有一个想要尽忠,反而是想要做一下新朝的忠臣。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刘宗敏并不这么想。史册记载刘宗明入京之后,即刻所拿大臣抄没家产,拿不出者则是当场杖毙。
玩完了大明的东林党终于是倒了霉,一个个哭嚎着没有先皇尽忠。后来的时候满清入关,东林党们又是去抱大腿,结果多尔衮发了一道令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然后又是屠杀了一通,到了最后,一帮子东林党徒终于想起了前明的好处,念叨起了反清复明。且不提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最终下场究竟是如何,李信考虑的是另外一个东西。
本章节来自于逐浪小说手机版感谢小海豚_23473687订阅支持。
<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