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雄起中亚

第四百四十三章 兴建工坊

雄起中亚 爱做的事 4869 2022-11-07 22:23

  到了当天晚些时候,天色渐黑,攻城战才算告一段落。剌火儿外城,也尽被护教军攻占。信德总督额格纳齐眼见溃败之势已回天乏力,便领着败军,及时进入内城。并趁护教军赶来之前,关上了城门,重兵把守。

  护教军趁着大胜之势,强攻了几次。但在额格纳齐亲自督战下,守军几次三番打退了护教军的进攻。至此,护教军才暂时停下了攻势。

  到底内城不比外城!不仅城墙更加高耸,防御工事还更为完备。并且内城的面积只有外城的三分之一,需要把守的墙体,也就少得多。这么一来,每段城墙上驻守的士兵就是外城的一到两倍。

  再加上攻城之战持续了这么久,护教军的将士也疲了。偌大的外城,也并不是都在护教军的掌控之中。清理起来,也就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

  最重要的是,天色已经渐黑了。晚上攻城,掣肘颇多。所以一番考量后,护教军在李大气的命令下,全力清剿外城。很多溃逃到百姓家里的败军,也三五成群的被抓了出来。还有一些被额格纳齐鼓动的其它教派的暴民,试图与护教军鱼死网破。结果自不量力,只给城外的乱葬岗多添加了几具尸体。

  这样的清理,一直持续到了后半夜。全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很多躲在城内的百姓,也都听着城外的叫喊,辗转反侧。

  次日天明,护教军又挨家挨户的将百姓‘请’出家门。明面上的意思,是护教军需要他们帮忙做些杂务。但实际上,却是为防止他们作乱,而特意将他们集中起来。

  因为信德之地和古尔不同。这里和呼罗珊有高山的阻隔,使得双方的来往并不密切。当地的信徒,也对护教军的清教有颇多误解。这从昨晚层出不穷的暴·民作乱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为永绝后患,只能先将他们集中起来看管。这样在护教军的眼皮子底下,也不怕他们有什么不轨之举。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因为这时代的屠城惨案数不胜数!剌火儿城被古尔人攻占之时,就经受过。当时也是先用武力将他们集中起来,然后大肆屠戮。

  因此护教军的举动,立即让百姓们心生惶恐。致使护教军到来时,不少百姓都紧闭大门,躲在家里。直到护教军放火烧了几栋房子,才让一些心存侥幸的百姓不得不听令行事。

  但还是有不怕死的百姓,以各种方式避开护教军。有的还对护教军不利,使得少数将士受伤。还有两个将士,被违令的百姓弄死。

  对此,护教军是直接杀人灭口。

  毕竟乱世用重典!这个节骨眼上怀柔,无疑是自寻麻烦。

  同时内城那边,护教军也没拉下。虽没再发动攻城之战,但各种攻城器具,却都运送了过来。一些内城周边的民房,也都被护教军大规模拆除。

  使得没多久,内城周边就形成一圈半径十余丈的空地。并且两尊火炮,也每隔一段时间,轰炸城墙。

  虽然依照墙体的坚硬度来看,火炮对墙体的威胁并不高。但那轰轰轰的声势,却是不断敲打在守军们心里。每轮轰击过后,守军们的守城之心也会跟着弱上几分。

  战场的局势,也越发对护教军有利。但这种情况并没持续多久!因为德里援军的到来,又给内城的守军增添了几分助力。

  大帐内,李承绩坐在铺着银鼠皮的靠椅上。这是从花拉子模运来的,一起的,还有黑貂皮、黄鼠狼皮、蜂蜡、箭、高皮帽、鱼胶、蓖麻油、琥珀等物。

  也是摩诃末带领大军北迁,使得对玉龙杰赤等地的管控,就无形中削弱了不少。即便花拉子模在边境使行了竖壁清野,但是商人逐利的本性,却是怎么都拦不住的。

  因而当地的走私贸易,也就变得空前猖獗。很多原产花拉子模以及北面钦察草原的物产,通过走私商人之手,大规模涌入呼罗珊。再经过一定的加工,又高价卖往周边之地。

  呼罗珊的商业种类,也跟着丰富了不少。马鲁、蒲华两座呼罗珊国最重要的城池,已经成了东波斯和河中两地名副其实的商品加工厂。不少百姓都在耕种之余,进城务工。还有不少牧民,通过农业司传授的家畜圈养方法,留有一定的空闲。便也进城找些作坊,充当工人。

  不过更多的,还是工坊主们从各个牙人手上买来的奴隶。因为随着呼罗珊国的强势崛起,很多周边势力,暂时都不敢与呼罗珊国杠上。再加上李承绩也派了使者,去各个势力游说。用威逼利诱的办法,促使这些势力接受呼罗珊国的商品。

  再开设商行,扩大贸易据点。致使呼罗珊的商业影响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数倍。

  又因呼罗珊的商货品类繁多,价优质廉。很多东西,更是超时代的。特别是官方下设的工坊以及带有明显官方色彩的工坊,生产出的东西更是一顶一的好。

  就拿呼罗珊的食盐来说!既精细又便宜,即便输入呼罗珊境外会征收很高的赋税,但相比当地产的食盐,还是性价比高一些。并且很多食盐,都是通过走私商人之手进入的。

  那些守在关口的士兵和官吏,也都被他们买通。所以市面上,价格更低。

  如今那些盐田、盐场已基本关门歇业。还有勉力维持的,也是风烛残年,只剩一口气了。

  所以东波斯和河中的地界上,已基本是呼罗珊盐的天下。

  至于其他商品,也不比食盐差。因而商业上,呼罗珊可以说是统一了东波斯和河中。

  正是这商业上的刺激,使得呼罗珊境内出现了火热的‘开工潮’。但凡有点财力的,都投资工坊。商业司对此也是大力扶持,所以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商品生产方法,以卖专利的形式,转让了出去。

  而工坊是需要人的!

  后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还实行了圈地运动。致使当时的民众,将其比喻为‘羊吃人’。

  所以工坊的大规模新建,需要大量的工人。而呼罗珊境内实行了‘土改’政策,使得种田种地的有了田地,养牛养羊的有了牧场。在自己有所依仗的情况下,百姓们对做工就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另外官方下设的工坊以及大家族开办的工坊,都规模大,待遇高。使得很多百姓就算做工,也对那些小门小户的工坊瞧不上眼。

  于是工坊主们的视线,就顺理成章的转移到境外。

  很多花拉子模、西喀喇汗国、波斯故地、大辽、古尔等境外势力的百姓,都被工坊主们委托的奴隶商人以各种方式,诱骗到了呼罗珊的工坊里。且因周边之地的奴隶们,已经大多知道呼罗珊废除奴隶政策的缘故,所以奴隶商人们,只得将目光放得更远。

  东喀剌汗国、蒙古、钦察、伊拉克、叙利亚、拜占庭等地,都成了他们购买奴隶的重要来源。

  且相比钦察、蒙古等草原人,工坊主们更青睐拜占庭、伊拉克、叙利亚以及东喀剌汗国等地的奴隶。因为这些地方已进入农耕文明,社会分工相对细致。文明程度,也比草原人要高一些。

  进入了工坊,也不像草原人那样笨手笨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这就促使呼罗珊境内的拜占庭、伊拉克、叙利亚人增长极快。

  呼罗珊国虽废除了奴隶贸易,但也明白眼下缺人。所以对工坊主们的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奴隶’的身份,是决不允许在呼罗珊存在的。所以那些被工坊主们买来的奴隶,都会在入境之前,被那些奴隶商人们勒令签下用工契约。

  上面按照呼罗珊国最低的薪资待遇,签订最长十年的用工合同。原本呼罗珊国规定,用工契约是不能超过三年的。期满了,必须继续去商业司续约。

  只是购买这些奴隶,工坊主们也确实花了不少钱。再加上,这也增加了呼罗珊的人口和税收,富裕了国库。便顾及到他们的积极性,针对性颁发境外百姓用工契约条例。

  将这一期限,直接延长到了十年。

  境内的话,则还是保持三年的期限不变。为了有效的区别开来,各个入境口岸都有商业司的办事人员。特意为工坊主们的用工契约盖章,算是为他们背书。

  这使得各个入境口岸,都排起了长龙。特别是图斯郡与蒲华郡,入境的百姓最多。有的到了晚上,关口外都是长长的等着入境的百姓。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眼下最要紧的,却是剌火儿的战事。尤其是德里援军的到来,很容易使护教军腹背受敌。所以如何退敌,就成了在场军将急需考虑的事情。

  (很感谢Chinesesoul1、天空梦静、寒情射月等书友不懈的支持。毕业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已经工作了。不过我会在工作之余,坚持更新。)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