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孤竹君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杯羊羹亡国,一壶飧得士二人(求全订)

大秦孤竹君 洛锦寒 5873 2022-11-07 22:37

  第二百九十二章一杯羊羹亡国,一壶飧得士二人求全订

  升米恩,担石米仇。

  这个典故出处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出自淮阴侯韩信身上。

  总所周知,韩信之所以被所有人推崇,除了他的兵仙之名和刘邦的国士无双硬捧之外,最重要的是韩信的故事,是一个标准的寒门子弟,从小吃着百家饭,卧薪尝胆甘忍胯下之辱成大事的逆袭故事,还有一饭千金的优良典故陪衬。

  这种故事模板深受大多数人喜爱。

  但是淮阴侯列传还有另外一种记载。

  就是韩信还是个普通人的时候,什么也不干,既不去工作,也不去耕地,每天都在乡里蹭饭吃,蹭的最多的,就是亭长,而且韩信饭量大,每天准时准点的去亭长家蹭饭,风雨无阻几个月后,亭长夫人终于有了怨言。

  于是亭长夫人为了驱逐韩信,想了个办法,就是把故意把吃饭的饭点提前了,其中早饭还是在床上吃的,不等韩信过来吃饭就抢先吃完了,这样一来,韩信按正常饭点过来吃饭就什么都吃不到了。

  韩信自然不是傻子,看出了亭长夫妇的态度,于是大怒离去,再也不进亭长家门。

  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然后时隔多年后韩信封侯拜相再回到村子里,看到亭长夫妇,讥讽二人公,小人也,为德不卒,然后扔下一百文钱就走了。

  而转头却送给当年在韩信要饿死时给了一碗饭的漂母千金报恩。

  韩信对于亭长和漂母的报恩态度何为天差地别。

  亭长的几石饭,最终没有落得韩信的回报,漂母的一碗饭却让韩信报以千金。

  于是这就成了升米恩,担米仇的典故。

  而且似乎也侧面了反应了韩信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

  但是实际仔细想想,先抛开淮阴侯传中的描写角度,探讨一下,韩信和亭长与漂母之间的人物阶级特征,不难发现。

  其实韩信蹭饭亭长并不道理,亭长毫无疑问是当时的资本阶级了,十几石饭对于亭长来说,应该是无足轻重的,但是漂母,一个靠着洗衣服养活自己的无产阶级老妇人,一顿饭很可能是她仅有的财产。

  所以这么看,韩信也似乎并无道理,虽然说白吃白喝不太好,但是韩信应该也许诺过亭长日后重谢,而且客观来讲这些古代资本阶级本来就是用特殊手段侵占社会资源,榨压基层得来的利益,按照韩信的脑子,应该也是看清了这一点,才心安理得的在亭长家中蹭饭的。

  所以当亭长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之后,自然这担米恩就变成了仇。

  而反观无产阶级的漂母,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资产拿出来来资助韩信,这个才是真正的恩。

  这是价值观角度不同造成的后果。

  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典故,只会想到其中的道德观念,很少有人能够再深入客观的分析这种深层寓意。

  恰好,王诩就是这么一个闲的无聊的人。

  所以在最开始,孤竹国人口第一次收纳野人的时候,王诩就给墨怜上过一堂课,叫做恩惠的施展手段方式与作用效果。

  孤竹国在臧荼这些燕人最危难的时候收留了他们,前期免费提供了住宿,衣食物援助,但是燕人却对孤竹国毫无感激。

  为什么?

  因为这些燕人本身潜意识就认为,孤竹国帮助他们是应该的,因为孤竹国富有啊,而且是愿意主动帮助他们的,在他们眼中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义务帮助。

  而且燕人甚至还认为无事献殷勤,对孤竹国一直有一种抵触心态,所以一直对于孤竹国的规章阴奉阳违,以公谋私。

  这是因为孤竹国没有接纳已经三观成型的人群的经验。

  燕人的心思,孤竹国大多数人都弄不懂。

  而当时王诩着急去带兵支援辽阳战役,国中的事情就交给墨怜和仇禾处理了,于是导致了燕人成为了孤竹国中的一根刺。

  为此,墨怜苦恼了,很久。

  但是吃一堑长一智,知道自己处理燕人的方式不对,墨怜马上就吸取经验,派人在燕人中混迹,了解他们的习性和想法,最后总结出一套专门对付这些中原文化群体的方法。

  那就是利用中原人的所有劣根性,也就是人性之恶。

  比如,贪婪,嫉妒,猜忌等等。

  孤竹国之前的构成是孤竹人,野人,胡人和奴隶构成,这些人的心思太过淳朴,所以初期怎么治理都不会出现问题。

  但是中原人不一样了,中原人的心思,复杂到让人毛骨悚然。

  墨怜将毫都仓库中囤积的所有肉食都拿出来接济齐国难民,并非只是因为实在吃腻了兔肉和蛙肉,更重要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将臧荼和田安的表演击碎。

  领袖,就是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正轨和困境的存在。

  田安和臧荼身体力行的接待难民,两个目的,田安要在齐人难民中确认自己的领袖位置,因为这个时候的难民是最脆弱的。

  虽然这些难民没有奴隶那么凄惨,但是也是一种变相的奴隶群体,几千年来他们都在遵从贵族百姓的方针来生活,已经对国家和贵族产生了依赖感,一旦没有国家的引导,他们就会有些无所适从,而且十分没有安全感,这是几千年来引导压抑造成的。

  而这个时候,领袖是最容易确认自身地位的时候。

  如果在齐国内,即便田安有着王孙的身份,贤良的名,这些人依旧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吹嘘吹嘘,不会把他当做一个领袖,他们的领袖依旧是十里乡的亭长,而亭长的领袖是更高一级的官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齐国亡了,整个统治系统崩塌,需要一个能够站出来确认领袖位置的人,而这个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身份多高,名声多好。

  这个人只要给他们充足的粮食吃饱肚子就可以,甚至不需要提供遮风避雨的房屋。

  所以田安就先孤竹国一步,把自己东拼西凑的粮食从城中掉出来接济难民。

  而臧荼的目的,就是明面上帮助田安这些齐人,实际上为了团结在毫都城中安逸了三四个月的燕人们,臧荼回来之后,发现大多数燕国人已经丧失之前的斗志,被孤竹国安逸的生活蚕食了斗志,这样对于臧荼的统治领导很有威胁。

  所以他决定用齐人难民惨痛的现状,提醒一下燕人,若是一直依附着孤竹国,没有自主权,那么迟早有一天,也会再变成难民。

  如果田安和臧荼的目的达成了,那么这十几万燕齐人,一定会成为孤竹国最大的隐患,而他们也确实是抱着这样的心态。

  之前臧荼带着三四万燕人不敢做什么,因为臧荼知道没有这个资本,但是现在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了,那么地位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是臧荼和田安做梦也没有想到,墨怜会拿出肉食来接济齐人难民。

  这简直,太荒谬了。

  本来臧荼以为,就算接济,也就像是当初接济他们燕人一样,用黄豆粥和野菜接济,这样一来,两者的恩惠不分上下,在加上田安的身份,齐人的领袖位置自然确认了。

  但是现在,一马车一马车的肉食击碎了他们所有的计划和预想。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看上了一个女同学,好不容易攒了前买了一辆自行车想去接她上下学,结果发现隔壁班的男同学,开了一辆法拉利。

  肉食,对于春秋战国这个生产力低下,普遍物质贫瘠的时代,毫无疑问就是食物中的法拉利,对于百分之九十的普罗大众来说,基本都是祭祖或者重大事件时才能吃到的东西。

  即便富庶如齐民,也是如此,因为通常一口肉,以最便宜的狗肉也能换十口粮食。

  而且更有很多关于肉食的段子,比如中山国,就是因为国君中山君在分羊汤的时候,羊汤不够了,没有分给中山司徒子期,于是子期怒离中山国,投奔楚国带着楚国来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在逃难时,被两个不知名的侠士救下,中山君问其姓名。

  两人说当年是因为国君赏赐一晚饭才活下来的,所以发誓必然世代报答大恩。

  于是中山君大发感慨:“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都足以见肉食对于春秋战国时普罗大众的重要性。

  落难的齐人受到一碗黄豆粥都感恩戴德,更不用说收到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清蒸兔肉了。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杂食性动物,看似什么都不挑,但是偏偏又挑剔的不得了。

  肉和粮食都能填饱肚子,但是却普遍认知肉食比饭食贵重无数倍。

  这是因为人类给肉和饭,赋予了额外的价值。

  而这种价值,恰恰就是一种引导陷阱。

  所以在孤竹国赏肉之恩,和田安赐食之情当中,齐多数都毫无例外的感恩戴德,跪地拜谢孤竹大帝救命之恩。

  于是之前田安和臧荼的表演,就似乎变得廉价又卑微起来。

  当看到自己从城中带出来的的燕人都去那面玄鸟旗下领肉食的时候,臧荼一把将手中的铁斧砍入书中,脸色阴沉的向着不远处的魏咎走去。

  Ps:书友们,我是洛锦寒,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