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种痘实验
处于17世纪的穿越众,自打登6澳洲这片大6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在和这个时期的各种病毒进行打交道,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天花和黑死病可是非常流行的。
而且天花病毒并没有什么特效药,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的方法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和小说中见到的种痘,通过种痘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和预防再次传染。
虽说种牛痘术是由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所明,而他本人也被称为免疫学之父,但实际上这一伟大的明,他是根据中国人种痘术而受到启之下,最后明了种牛痘术,由此可见中国在消灭天花病毒中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小的。
要说这澳洲有没有天花病毒,至少目前为此穿越众还没有现,这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大多数的病毒进行隔绝,但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欧洲人,大明移民,穿越众本身,都有可能将这种病毒代入澳洲。
穿越众这一代基本上从小就已经接种过牛痘疫苗,是不会感染上病毒的,但新生儿和新移民却是很难说。
所以弄出牛痘疫苗出来非常重要,只有弄出了疫苗,澳洲以后的新生儿才会免于遭受这种病毒的折磨。
作为船医老胡,他的责任就有些相当重要了,要说搞研究这不是他的强项,但穿越众里缺乏医学人才啊,即便是他不想也必须硬着头皮上,别说是他,就是那几个还没毕业的医学院学生都被纳入到医学研究小组。
除了要坐诊医院之外,他们的还需要弄出各种特效药,其中牛痘疫苗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都可以推迟在弄,但天花病毒可是在大明实实在在存在的,不弄出来执委会的领导可不放心。
别说他们不放心,随着第二代新生儿出生,他们也要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其实按照老胡的意思,要接种牛痘疫苗,先得弄到牛痘的病毒,这东西他们找遍了整个澳洲土著部落也没有现。
看样子只能在大明进行寻找,而且吧这东西不好运输,放在玻璃瓶里是密封性不好,在一个就是病毒一旦在不同的温度下可能会生变异,这事谁都不敢保证。
所以呢老胡提议,这个疫苗研究室最好放在香港海外领,这里可以方便弄到疫苗,同时也可以寻找合适的实验对象。
要想进行牛痘实验,先要找到患牛痘的牛,只有找到了患逗的牛才能从里面取出想要的疫苗。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从患有轻微天花病毒的脓包里提取脓液,然后种植到接种者的身上。
不过这种方法的风险比较大,就是必须正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确患有的天花病毒比较轻微,如果不是轻微的话,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当然想要找到天花患者其实也是很难的。
古代官府对天花病毒的防御同样非常严格,一旦现了患有天花病毒的患者,一定会将其驱赶到无人居住的区域或者直接将其关在家中,让其自生自灭。
一些身体好的患者可能会挺过去,最后除了脸上一脸麻子之外,就在也不会患上天花。
为了安全起见,老胡决定还是从牛痘身上接种比较靠谱,同时风险也比较低,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华佗,老华对天花病毒自然是了解的,这个东西他那个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了。
而且最早的时候中国是没有天花的,西汉时期由外国传入中国,最早的记载是晋代炼丹士、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对天花的流行及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比岁有病时行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阻,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数日必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黯,弥岁方灭。引恶毒之气也。”
虽然早在晋代就有记载,但种痘术的明却是相传唐宋明,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但实际上种痘术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因为一些人种痘之后还是会死去。
所以官方并没有进行推广这一技术,但穿越众知道,种痘术到了后期已经相当完善。
华佗是名医,一个敢于给曹操动开颅手术的名医,对于老胡讲解的种痘技术他只是听完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所以他的外出考察目的主要也还有一个就是寻找到患逗的牛,然后从它的脓包中提取到脓液,对人体进行种植。
虽然人体试验这个在澳洲是不被允许的,那帮子人权斗士即便是对土著也不允许用这种方法,所以老胡提出弄到香港来试验也是有这个打算。
香港属于海外领,不受该项法律的限制,即便是有这个限制,也可以跨过境去大明那边进行试验,所以老胡特别交代了华佗,这件事情秘密进行就得了,最好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国内那帮子人怎天没事干就闹着要给土著自由,要驯服土著让他们归化成澳洲国民,但实际上大多数土著要从野蛮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入籍国民其实需要很长时间,除了语言能力需要过关之外,还要进行一个时间段的观察,是否具有攻击性。
万一他们起疯来可是会造成人员伤亡的,所以执委会也没有批准他们的建议,为此这些人就试图从其他方面进行入手。
船医老胡为了避免麻烦,所以让华佗别让其他人知道。
进行牛痘种植实验的人除了周比利知道外,包括周扬在内的其他人并不知道华佗考察真实原因。
这次他提前结束考察实验的主要原因也有找到了患痘牛,等于找到了本体病毒,他现在就需要带着这个病毒对人体进行试验。
为了确认实验效果,华佗决定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但最终被周比利给制止了,他可不敢让老华有什么闪失,给他从难民中弄了几个人,并且告诉他们会对他们进行种痘,如果没死,以后有吃有喝,死了的话,他们的家人会被妥善照顾三代无忧。
这种丰厚的条件下,几个人拼命的点头表示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