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文人文化
屈平好奇地看了一眼朱淑真,见萧露和赵萍儿都在厅里坐着呢,便问:“这孩子怎么了?急火攻心啦?”
“李清照被抓了!”萧露道。
原来,赵萍儿回府后,跟萧露侃侃而谈今日太后寿宴上的诡事,说秦桧全部都招了,王爷、岳飞、张宪等人,都是被秦桧诬陷的,沉冤得雪了。
二位王妃正聊得击掌相庆,突然朱淑真就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说禁卫兵去国子监抓走了正在上课的李清照。
朱淑真这是回来搬救兵了。
屈平嘀咕道:“李清照被抓了?”
他还没搞清楚李清照跟秦桧的关系。
朱淑真急忙解释:“我听禁卫兵说,他们说秦桧要被诛九族,所以将李清照抓了!”
屈平问:“不好意思,请恕在下才疏学浅,诛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赵萍儿白了他一眼,道:“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所以,李清照跟秦桧什么关系?”屈平还是没明白。
萧露道:“我们也不清楚,好像是跟秦桧夫人王氏是亲戚。具体什么关系,就不甚了解了。”
屈平心想,李清照是大宋硕果仅存的当代优秀女文人,杀了太可惜了,况且还不清楚她跟秦桧的具体关系之下。
屈平摸了摸朱淑真脑袋,跟大家说:“李清照是具有杰出贡献的女文艺工作者,不能抓得不明不白。我去问一问便知!”
朱淑真红着眼请求道:“一定要救李先生呀!”
赵萍儿道:“你去吧!别牵连了无辜。”
屈平点点头,这才想起身后尴尬站着的郑广,给大家介绍道:“这位是郑广,靖海司的,也是武智深的好兄弟!”
郑广不好意思,赶紧跟两位王妃行礼。
“郑广兄弟!”武智深此时刚好经过,见着郑广,惊喜地叫出声来。
屈平道:“智深来了就好,你们兄弟俩叙叙旧,我去去就回!”
武智深欣喜应允,又说:“那个郑魔王明日就被押送入京,王爷要怎么处置他?”
“大局已定,送官府法办!”屈平道。
屈平骑着马出了府,径直去找李纲。李纲是负责秦桧案件的第一负责人,找他肯定没错了。
李纲正在忙得晕天转向,有太多的相关涉案人员要一一核实匹对,还要联合户部核对每一家的九族人员,不容有失。
大小官员们见着屈平突然莅临,赶紧打招呼。
屈平没空理他们,问明了李纲所在,直接去见李纲。
“宰相大人,听说李清照被抓了!”屈平进门便道。
李纲抬起头,见是屈平风风火火的,道:“李清照?”
“对!她是秦桧九族之内吗?”
李纲跟李清照也是多年相识,听说有她的名字,便上了心,赶紧让一旁的户部侍郎赶紧查一查。
在问题水落石出之前,李纲也有些忧心。李纲当初去秦桧府上是,正碰见李清照出来,她好像是说过跟秦桧夫人是表亲关系。
如果李清照受牵连被杀,确实有些可惜。
“大人,查到了!”户部侍郎捧着名册道。
“快说!”屈平和李纲齐声道。
户部侍郎根据名录关系,说:“李清照的外祖父,和秦桧夫人王氏的祖父,便是神宗时期王珪宰相!”
“竟有这层关系!”屈平看着李纲道,“你也是宰相,你不知道吗?”
“老夫哪里知道,他去世时,估计老夫还在喝奶呢!”李纲叫屈道。
屈平问户部侍郎:“说重点,李清照属于秦桧九族之内吗?”
户部侍郎道:“诛九族的妻族,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并不包括岳父父亲的孙子辈……”
“那即是抓错了!”屈平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然后又和李纲说,“宰相大人,这样抓错人真的影响很不好啊!”
李纲也很无语,道:“是,本相一定让大家严谨工作作风,不能忙中出错!王爷放心,本相让人马上去将易安居士放了!”
“有宰相大人的话,我就放心了。大人公务繁重,我就不叨扰了,告辞!”
“不送。明日上朝,就得向皇上汇报情况,丝毫不能松懈。”
“可别忙中出错了。”
“一定,必须的!”127
屈平告辞了李纲,心中一阵后怕。这样大手抓虱子,难免伤及无辜,也恐怕有漏网之鱼。希望李纲能亡羊补牢,及时改正工作方式,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出现。
太后宫中,太上皇和吴皇后与太后陪坐着,太后一脸愁容,好好的生辰就这样被秦桧搅黄了,心里别提有多恼怒。
吴皇后剥了个橘子,呈给太后,道:“这秦桧,枉费皇上一片信任,竟然做出这等勾当。如今也算是报应循环,自得了因果。”
太后恨恨地说:“哀家与太上皇对他信爱有加,他这般所为,是在往哀家和太上皇脸上抹黑啊!”
太上皇赵佶叹气道:“好在发现及时,还能亡羊补牢。”
“是啊,太后您就不要忧心了。您不妨这样想,秦桧及其党羽被连根拔起,利国利民,其实是献给太后您最隆重最有意义的一份大量了!”吴皇后换个思路开解韦太后。
韦太后听皇后这样解释,心里好受了些,说:“那这份大礼,就是襄亲王专门送给哀家的了?”
吴皇后不好回答,怕太后对屈平更有成见。
“不妨说是朕送给太后的!”皇上这时走进殿里说道。他故意没让宫女传话,自己径直就进殿了。
吴皇后见皇上进来解了围,笑说道:“原来是皇上筹谋,果然非同凡响!”
太后听皇上这样说,虽然自己也是不全信这话,但皇上都揽到自己身上了,她也不好再追究。只是一脸哀怨叹气。
太上皇对皇上说:“你事先该跟你母后知会一声,她不用这么哀伤。”
皇上也不避讳,道:“儿皇知道太后对秦桧多有青睐,所以事先不敢告诉她,怕秦桧看出端倪。”
太后见皇上如此说,想起在皇上生病时,自己插手屈平和秦桧之间的立场,心里有些委屈和愧疚,言不由心说道:“哀家年级大了,以后这后宫的事,也不想管了。”
太后说完就后悔了,可是已经来不及,皇上接话了。
皇上丝毫没有犹豫,道:“也好,皇后年轻力盛,自该让她多担待。”
太后欲言又止,只能哑巴吃黄连。
吴太后知道太后恐怕是一时冲动的气话,说:“太后乃后宫尊长,我虽身为皇后,也还是要时常向太后请教的。”
太后见皇后谦虚,便也不再多说。
赵佶见太后心情好转了些,说:“后面一段时间,皇上肯定有的忙了。我再宫中逗留许久,也该去回杭州行宫了。”
太后听赵佶说要走,挽留道:“不多待几天?”
皇后道:“太上皇何不多陪陪太后,也让我们晚辈有机会多孝敬您?”
太上皇多待十天半月的都不打紧,关键是怕挨着皇上的眼,让皇上内心觉得不安定。
皇上思考着:“现在天下大定,百官皆臣于朕,若能将太上皇迎回宫中,岂不更显得自己豁达与孝敬?这点底蕴和底气,自己应该要有!”
于是,皇上开口道:“父皇,朕寻思着,南方多梅雨湿气,您和其他姨母身子骨也都不再似壮年,朕想迎请你们回宫长住,您意下如何?”
太上皇寻思皇上这是看自己无欲无求,要向自己伸出橄榄枝,也做样子给天下臣民看,如果自己拒绝,只怕忤逆了皇上的圣意。
太上皇也是做过皇上的,懂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于是便不假意推辞,回复说:
“皇上真是有心了!我一定多多专研书画,发挥余热,争取为大宋文化做出一定的贡献!”
太上皇这样说的意思很明确,自己无心权势,只愿醉心搞文艺,让皇上放一百个心。
皇上突发奇想,道:“国子监文艺院正缺一位院长,父皇可有兴趣谦任?”
放在任何朝代,堂堂太上皇去当一位学院院长,肯定是要自惭形秽或者被人贻笑大方的。
但大宋民风开放,特别是文艺气息浓厚,若能有一位曾经的皇帝担任此职,一定能促进百姓对文化的挚爱。
加上赵佶书画造诣颇高,也算是行业领军人物,若赵佶自己不反对,那便是众望所归的好事情。
太上皇赵佶心想:“国子监乃大宋最高学府,文艺院便是全国之精髓所在,汇聚了全国最顶级的行业佼佼者、最全面书画作品,还有最有潜力的莘莘学子。自己做了文艺院院长,那便是文艺界的皇帝!这不正是自己酷爱的事业吗?”
太上皇对到手的香饽饽不敢不要,点头道:“自然乐意!”
吴皇后恭维道:“太上皇统领文艺界,定能带领大宋文化达到质的飞跃!”
从此,大宋国子监多了一位文艺院院长。
赵佶隐藏身份,对外只称“瘦金上人”。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赵佶换了新的岗位,到了新的领域,萤火骤然成皓月,以数十载光阴,带领大宋文明走向更高峰。五年后,国子监祭酒告老不仕,赵佶总揽国子监……
宫廷内部,关于赵佶和韦太后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吴皇后正式真正接手后宫,成就皇上最温柔舒适的夜色。
这一天,李清照得到救助,从个人方面,挽救了文坛的损失;这一天,赵佶得到自己最爱的舞台,从国家和民族方面,促进了文化的盛兴!
华灯初上,夜已黑,十二月的寒风带着瑟瑟寒意,仿佛要冻杀一切暴露的害虫!
刑部大牢里,油灯死气沉沉地燃着,中间空地上,狱卒们围着火盆子在烤火取暖。
应天府衙门大牢被挤满了新增犯人后,刑部大牢至也已经被塞满,后来,除了重要犯人关押大牢,其他连坐犯人都被锁在普通房间看押,等候处决。
这时,外面守门的狱卒一声大喊:“宰相大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