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

二十四 告御状

  小寡妇老板娘,说让他们自己找地方。

  可放眼望去,周围都是吃饼喝汤的食客,就几张矮桌子都坐满了,哪还有地方。

  朱雄英给了李景隆一个眼神,后者顿时会意,不怀好意的朝着几个已经吃完了,但却依旧赖在凳子上走,眼神瞄着小寡妇的食客走去。

  “且慢!”谁知,朱标上前,对朱元璋小声开口,“爹,这地方人太多了,要不咱们边上茶楼里坐着,她做好了差人来拿就是了!”

  “嘶,你咋啥都管呢?”老头儿有些不高兴,“在外面吃饭,吃的就是这个热闹劲。茶楼雅间里一坐,吃着还有啥滋味?”

  “儿子知道!”朱标继续小声道,“这地方,啥人都有,儿子是怕有不长眼的再冲撞您老!”

  朱元璋上下看看朱标,万般不情愿,“下回不带你出来了!”说着,拉着朱雄英朝旁边的茶楼走去。

  其实朱标说的有理,此等市井之地,人人说话行事都是口无遮拦。朱元璋再怎么喜欢热闹,可也是大明的天子,万金之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小时候还好,越长大越是古板!”朱元璋一边走,一边数落朱标,“现在出息了,还管起你老子来了,以后你不用跟咱出来!”

  朱标哭笑不说话,朱雄英拉着老头儿的手笑道,“爷爷,孙儿跟着您!”

  “好,还是咱大孙知道疼人!”老头儿笑道,“方才那几脚踢的,稳准狠!那汉子让你踢得一激灵!”

  “孙儿看他对您口出恶言,就要揍他!”朱雄英道,“现在孙儿还小,等孙儿长大了,用不着李景隆,孙儿自己就能揍他满脸花!”

  “好,男子汉就得这样。谁敢对咱们横眼,直接揍他狗日的!”

  朱标眼角猛的抽动两下,别过头去。

  边上一个茶楼,看起来是平日准备的给行商或者有点身份的人,喝茶歇脚的地方,屋子倒也干净敞亮。

  老头儿在前,朱英雄在后,一行人进了茶楼。

  刚进来,迎面马上过来一个小伙计,十来岁左右,憨厚的笑道,“来了老客,用些什么,您几位?”

  老头儿背着手打量着茶楼没说话,朱雄英简单的说道,“茶!”

  小伙计愣了下,然后伸出手指头,对着一行人,“一二三四五六七..........”

  “倒茶!”朱雄英哭笑不得,哪来这么笨的伙计。

  小伙计再愣住,“七六五四三二一!”

  “上茶!”朱雄英大声道。

  小伙计明显蒙了,目光对着棚顶,“这位少爷,小的往上看,可就查不了啦!”

  “滚一边去!”柜台里,一个掌柜的风风火火的走出来,一脚揣在小伙计的后腰上,然后对朱雄英等人低头笑道,“老员外,小少爷,让你们见笑了。这伙计刚来的,没见过世面,您多包涵!”

  朱元璋已是笑得合不拢嘴,朱雄英摇摇头,“二楼雅间,上茶,上好茶!”

  “好嘞!”掌柜的答应一声,嗓门嘹亮,“二楼伙计伺候着,雅间一间,好茶伺候,各色果子点心四盘儿!”

  二楼雅间,正好对着街,不但能看到卖肉饼的许寡妇,还能看着不远处人头攒动的人群。

  老头儿靠着窗户坐下,对下头正在烙饼的下寡妇挥挥手,“闺女,要热乎的啊!”

  得到对方脆生生的回应后,老头儿笑呵呵的抓起一把瓜子,一边看着街景,一边磕着。

  “世人都说皇帝好,可皇帝整天到晚都窝在宫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半点乐趣都没有!”老头儿若有思的说道,“过得哪是日子?你们看,这外边的百姓,过得才是日子。乐乐呵呵的,有说有笑的,多美!”

  “国泰民安,百姓才有笑脸,日子才能顺畅!”朱雄英在边上给老头儿倒茶,不动声色的送上一记马屁,“楼下集市虽小,却是人间的真是百态。百姓们脸上有笑容,生活有着落,都是皇爷爷的文治之功!”

  “哈!”老头儿顿时大乐,“咱大孙会说话!”

  “可不是孙儿奉承您,您想想,咱大明才开国多少年,以前蒙元当政的时候,街面上可曾这么富足?”朱雄英笑道,“这些年咱大明休养生息,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孙儿看,盛世不远!”

  “那咱可得再多活些年!”老头儿吐出两片瓜子皮,“好好看看,咱大明的盛世!”

  这时,楼梯上腾腾响。

  李景隆呲牙咧嘴的捧着一个托盘上来,里面装着滚烫的羊杂汤,还有金黄色,刚烙好的肉饼。

  “吃!”老头儿笑道,说着也不用筷子,不嫌汤直接抓起肉饼,咬了一大口,然后嘶嘶的吐着热气,又喝了一口滚热的羊汤。

  “香!”老头儿说道,“让掌柜的弄些小咸菜上来,再给咱上酒。标儿,你别杵那看,过来一道吃!”

  香,确是香,朱雄英也是吃的香甜。

  金黄色的肉饼外焦里嫩,一口下去里面的汤汁在口腔中荡漾,回味悠长。

  肉饼的肉馅都是手工剁得,颗粒一般大小,吃起来软糯又有嚼头,里面还加了小香葱,别有一番风味。

  “呵呵!好!”老头儿一边吃一边笑,“咱当年在外面要..........游历的时候,就心里暗暗发誓。将来若是发达了,天天吃肉饼和羊汤!”

  话音落下,旁边人还没说话,忽然听到城门口那边传来一阵喧哗。众人诧异的望出去,只见那边城门口,数个兵丁举着兵器,把几个人从进城的人群中拉扯出去,不住的推搡叫骂。

  朱元璋顿时拉下脸,“去看看,那边咋回事,咋还和百姓动手了呢?”

  不用吩咐,李景隆又蹭蹭的跑出去。

  众人依旧靠着窗边看着,城门口那边隐约传来骂声。几个骑马的兵丁,纵马赶过去。其中一个武官模样的人,在战马上骂着什么。

  旁边本有许多百姓,不自觉的朝那边涌去,要看热闹。可城门口的兵丁,把手中刀枪举起来,刚聚集来的人群又散了。只能远远的,好奇的张望。

  不多时,李景隆一头汗的跑回来。

  “老爷子,城外头...........”

  “说,吭吃瘪肚的!”

  “城外头,有人举着大诰要进京告御状!”李景隆大声道,“城门口的兵马巡检,差役不让那些人进!”

  “啥?”老头儿顿时须发皆张,好似愤怒的狮子一般。

  一边的朱标,也是脸色大变。

  古往今来,朱元璋大概是唯一一个,允许并且鼓励百姓告官的皇帝。出身于乱世,有感于官员贪赃枉法对于百姓的危害。所以登基之后,亲手制定御制大诰。

  里面不但详细阐述了,若是官员犯法,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并且还严格规定了,所用的各种刑法。

  最低,也是杖毙。最高,点天灯,剥皮充草,做成人皮灯笼等。

  御制大诰是用来监督天下官员的,朱元璋亲自下令,天下读书人务必熟读深知。并且地方官,要发给百姓,并且详细讲解。

  人人家中都要有,若百姓犯法家有大诰,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就能罪减一等。反之,若是百姓家中没有,则罪加一等。

  同时,若百姓拒而不受,不接受大诰。那就全家发往海外,世代不得为大明之民。

  而且,倘若有百姓受了冤屈,无处伸冤。可以拿着御制大诰,进京告御状。此刻的大明朝,可没有民告官,无罪也要发配三千里的说法。

  若有百姓告御状,各地官府,沿途官吏不得阻拦。不但不能阻拦,还要好吃好喝的把百姓带到京城。

  可现在,就在朱元璋眼皮子下边,居然出现了不许百姓进京告状的一幕。

  饼不吃,汤也不喝了。

  朱元璋站起身,眼神凌厉,“走,大孙,跟咱去城门看看,谁那么大胆,敢不让百姓告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