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争锋乱世

第四卷 内乱再起 第四百六十七章 荀爽老大人

  这郭奉孝,王旭都不知道说他什么好了。

  还真不亏浪子之名。

  …

  “哟!这不是英明神武的武王吗?不和那狐狸精呆着,还回来干嘛啊?”王旭刚刚打开房门,蔡琰那幽怨的声音就传过来了。

  “琰儿!我在和奉孝商量事情,后天我准备去颖川一躺,为奉孝提亲。”

  蔡琰微微一愣,随后笑道:“奉孝是该成家了,整个武国,随夫君一起走过来的,也就奉孝还没有成家了。”

  “不知是谁家的女儿啊?”

  王旭摇了摇头道:“还能是谁,荀家的。”

  蔡琰微微点了点头道:“那就好,采儿妹妹总算没有白等。”

  王旭愣逼了,说道:“琰儿,你认识荀采儿?”

  蔡琰微微一笑道:“那是当然,他的父亲荀爽老大人与我父亲可是好友,只可惜已经仙逝了。”

  王旭这才明白,是了,蔡邕和荀爽都是汉末的名仕,不认识才怪呢!

  这个荀爽可不简单。

  荀爽(128年—190年),字慈明,一名谞。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尚书令荀彧之叔,名士荀淑第六子。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被时人称为“荀氏八龙”。

  荀爽排名第六位,但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

  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着述为事,先后着《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荀爽见董卓残暴,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但在举事前病卒。

  荀爽还是荀彧的叔叔,也是荀攸爷爷辈的人,但是他可不是靠荀彧和荀彧出名的,而是自身就很厉害。

  荀爽从小好学,十二岁时即读懂《春秋》、《论语》。当时的名臣杜乔见到他后称赞说:“可以为人师。”荀爽于是益发深思经书,乡里有喜庆丧吊,他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应。颍川郡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荀氏八龙,慈明(荀爽字)无双。”

  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太常赵典推举荀爽为至孝,授任郎中。

  他上书请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讲究礼制,“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

  ,奏章送上后,就弃官而走。

  后更遇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便隐居海上,再南逃到汉滨,十多年间,以着书为事,被称为“硕儒”。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因黄巾起义爆发,灵帝刘宏被迫解除党禁。

  党禁解除之后,五府(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征召荀爽,司空袁逢(此处有误,或作执金吾)察举他为有道,荀爽都未应命。

  到袁逢逝世时,荀爽为之服丧三年。时人往往效法他,成为风俗。当时的人,妻子死了,多不行服,虽然父母死了,也还有吊丧问疾的。又私自为其君父及一些名士死后立名。

  荀爽都引经据典论其正误,虽说不能都依他的改变,但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后来朝廷派公车征召他担任大将军何进的从事中郎。

  何进怕他不去,迎荐他为侍中,但因为何进于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为宦官所杀,朝廷诏命便中断。

  同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刘协(即汉献帝)为帝,此时董卓又征召荀爽。荀爽想逃避征命,但因官员催迫,不得不去,因此受任平原国相。

  走到宛陵(今安徽宣城)时,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在职三天后,于十二月戊戌日升任司空。荀爽自被征召的命令到位列台司之职,前后才九十三日。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义军起兵,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他大会公卿商议此事。

  当时太尉黄琬与司徒杨彪据理力争,荀爽看到董卓气盛,怕他一怒之下杀害二人,于是和缓地说:“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这正与秦朝和汉初的情况相同。”董卓怒气才稍平息。同年二月,荀爽随献帝迁都长安。

  荀爽见董卓十分残暴,一定要倾复国家,他所推举都是一些有智谋的人才,准备与他们一起图谋大事。他也与司徒王允及董卓的长史何颙等为内谋,因病不幸与同年五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可以说,荀彧对于大汉的忠心,都是受了他的影响。

  荀爽、荀彧真的就是大汉的大忠臣了。

  就连荀攸、荀湛等人都比不上他们两个。

  一个一心为汉,一个正面和曹操硬刚。

  这两个人如果一个不怼董卓,一个不怼曹操,他们活得比谁都好。

  “别以为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就会放过你,那个狐狸精呢?”

  王旭正想着荀爽的事情,准备在荀家再搞几个人才呢,冷不伶仃蔡琰又蹦出这么一句。

  王旭无奈道:“夫人,我的好夫人,我是什么人难得你不清楚吗?”

  蔡琰冷笑道:“我可不清楚哦!前不久勾搭个把小女生,现在又勾搭了个狐狸精。”

  王旭只能将蔡琰紧紧的抱着,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王旭知道蔡琰不是生气什么的,而是有些怨气。

  为什么有怨气呢?因为王旭一年可能都不能好好的陪她几次,换作是谁都会不舒服,哪怕这里是汉末。

  “夫人,你说我去荀家提亲是按照礼节来提亲呢?还是直接带荀采儿回来?”

  “荀家名门望族,不按礼节又显得不尊重,按礼节的话时间又太长了,难免有些人用次来做文章。”

  蔡琰幽幽道:“臣妾可不懂什么礼节,只知道等得好苦啊!整日以泪洗面。”

  “这一等就是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

  “臣妾还好,遇到了夫君,但是采儿妹妹却等了十年,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抗下了多少压力,要知道,荀爽老大人可是早就仙逝了。”

  王旭默默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怎么办了,不给,大不了抢就是了,管他什么礼法不礼法。

  要是想在这里做文章,他一一接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