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尔朱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兵南下,刀锋直指佞臣。部队即将进攻京都的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郑俨、徐纥二人是“清君侧”的首选,二人为此惶恐不安,不待尔朱荣进城,就双双出逃。
郑俨逃出洛阳,一口气跑到从兄郑仲明的家里躲藏了起来。郑仲明文武全“菜”,完全是靠着郑俨的势力,才被提拔为荥阳太守的。郑俨逃来,郑仲明以为有了主心骨,两兄弟商量了半天,认为荥阳是中原重镇,振臂一呼,必然会群起响应。尔朱荣一个北方草寇,在洛阳找不到“佞臣”,不出三天,自然就会灰溜溜地滚回北方去,如果他不走,就在他屁股后面放火。
两人决定召集部下,据荥阳造反,招兵买马,待到势力雄厚时,就向洛阳进攻。赶走尔朱荣,恢复郑俨失去的天堂。
议事厅里,众部将见到了久闻大名的郑俨。这个“佞臣”,滚灵太后的铺盖,使国家动乱,都是因为这家伙作怪,要杀他的人,都握紧了拳头。众人此时听了太守的话,居然是发动大家造反,晓得此人是“癞疙宝打哈欠——口气蛮大”,尽都随着癞疙宝的嘴巴点头,假意应允。郑仲明听见众口一词的同意造反,一刻也不耽搁,当即带领众人上城墙布置防务。
众人行走在路上的时候,要杀郑俨的人已经暗暗地作好了分工。太守登上城墙,兄弟俩还在对部下指手划脚的时候,郑仲明被紧跟身后的郡司马一刀割下了脑袋。
郑俨这个曾经在前方部队当过参谋长的家伙,决心要投笔从戎,反攻倒算了,他不能向尔朱荣示弱。兄长的血一溅到身上,见势不好,他转身想跑,被卫兵一枪刺穿胸膛,倒地身亡。可惜老天爷给郑俨这么俊美的身材,被一个小兵一枪戳破。显赫一时的郑氏家族,也就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再说徐纥。此人从宫廷御马监盗窃了十匹御马,慌慌张张载着一家老小和万贯家财出逃,半路上遇见郑俨,害怕此人成为拖累,装着不认识的样子,擦肩而过,马不停蹄逃往泰山。
泰山是徐家的老根据地。此前,他的弟弟徐献伯早已被他提拔为北海太守,另一个弟弟徐季产则是青州刺史,兄弟二人都已成了远离朝堂的一方诸侯。
徐氏三弟兄联合泰山太守羊侃一同造反。羊侃也早就看出尔朱荣是董卓似的奸雄,四人一拍即合,以泰山为据点,向朝廷发起宣战。一个滚灵太后铺盖的佞臣居然要上战场摸爬滚打,反了天了。孝庄帝闻讯大怒,派行台尚书左仆射于晖带兵十万进剿。
泰山尽管是徐纥的故乡,但山东故旧对这个故乡人以阳*物饲太后的行径很是不齿,国家动乱至今,都是这家伙使然,如今罪魁祸首逃回故乡,再不能让山东美名为之蒙羞。泰山守城的将军们都表示响应朝廷的诏命,弃暗投明,决心诛杀徐纥兄弟的人暗中与中央军取得了联系,决定第二天徐家三弟兄出城决战的时候,反水杀敌。
翌日,徐氏兄弟开城迎敌。未经交战,徐献伯、徐季产二人身后的副将长枪一挑,兄弟二人同时倒地身亡。
跟随出城的徐纥早就知道墙倒众人推的道理,此时对任何人都不相信,此次和羊侃一同悄悄的出城,远远地躲藏在一旁观望。见两个弟弟惨死,眼看泰山郡即将失守,徐纥鼓动羊侃,早有准备的二人急忙打马往旁边的深山野径逃跑,不一会儿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好不容易逃出泰山郡,一路上,二人化妆成普通老百姓,卖掉战马换盘缠,急急忙忙逃向南梁,投奔了萧衍。
萧衍爱才,文学佛学都有很高的造诣。因徐纥是文坛领袖,名气很大,为此收留了他,赋予闲职,让他安心在家读书写作,徐纥因此有多部诗作文集传世,最终孤独一生,老死异国他乡。徐纥得意的时候还算善待小民,做了些好事。尽管此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把他乡当故乡,也还算是善终。
葛荣战败被擒,他手下的部将韩楼以范阳为根据地,领兵继续攻占北方诸郡。尔朱荣分身乏术,只得任命手下大将侯渊为北部行台大都督,讨伐韩楼。
尔朱荣从来不肯把武装部队交给别人指挥,授予再大的官职都愿意,就是舍不得赠送实打实的一匹马一条枪,更别说成建制的武装部队了。对侯渊这样的“大都督”,除了名气大,只派给了七百名骑兵,交给他指挥。同时还委派征东将军刘灵助兼尚书左仆射,协助侯渊。明眼人自然是一看就清楚,这人明是协助,实际是监控,是尔朱荣对掌控兵权的人不放心。
侯渊尽管心里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谁叫你处身在人家矮檐下呢,还是硬着头皮上阵吧。倒是好朋友尔朱世隆看不过意了,避开众人对尔朱荣说:“韩楼造反多年,实力雄厚,只给侯大都督七百骑兵。一个大都督,手下只有七百人,让他带几百士兵去打仗,是不是太小器了,会让人诟病的。”
尔朱荣笑着说:“天光当时西征,本王同样只给了他一千人,不同样创下盖世奇功。本王的长处是知人善任:侯渊临机善变,这是他的长处;若是给予大量的部队,他未必能指挥得动。侯渊是将才不是帅才,让他指挥百人,他得心应手;若要他指挥百万人,他就没这个驾驭能力了,而且会不战自乱。你放心吧,给他七百名骑兵,已经是够多的了,相信他定能以少胜多,击败韩楼。”
既然主帅不愿追加兵力,连尔朱天光都劝说无效,侯渊也没法,只得率领七百名骑兵进入范阳地界。
侯渊也确实是个怪才,他不是勉为其难硬着头皮上阵的,而是自有办法让一碗米做出一斗米的饭——他命令士兵在四方树林里竖立军旗,八方吹响号角,又命令士兵埋置十万人的军灶,炊之烟尘,为部队创建浩大的声势。
部队“浩浩荡荡”,一路向北方挺进。眼看接近敌方阵地,侯渊命令部队在蓟县百余里的良乡(今北京房山县南)的山凹里设下埋伏。
韩楼见敌军前来,派前锋主将陈周率领步骑兵万人迎击敌军。部队列队整齐地往蓟县行进,陈周心雄天下,决定组织万人的部队,在蓟县好好打一场攻坚战,希望能一战成名。他根本没想到侯渊只有七百名骑兵,更没有想到这七百人就埋伏在他必经之路的草丛里。
陈周率部队刚刚走进山弯,路旁突然伸出钩镰长杆,猛然把陈周拉下马,随之跳出几个莽汉,把陈周捆绑起来。刹时间,漫山遍野号角吹响,侯渊的骑兵从两边冲杀出来。一时间,刀光闪闪,污血突突。陈周被擒,部下没有一个将领组织抵抗,一万人的部队四散溃逃。
侯渊只此一战,轻轻松松就俘虏敌骑五千多人。侯渊命令俘虏们各自收拾好自己的武器、马匹,退回幽州(今河北涿县)。俘虏们战败被俘,没挨一句骂、没挨一次打,被敌人好酒好肉的灌饱了肚皮,还这么轻而易举地就被释放了,尽都心里充满了疑虑。
临走前,侯渊对俘虏们说:“既然我们是朋友,我现在放了你们,在我攻打幽州的时候,你们充作内应,为我打开城门。”
俘虏们对侯渊的话更加疑惑了:难怪不得这么轻松的就被释放了,原来我们的队伍中有很多人是他的朋友,放我们回去的目的是为了在攻打幽州城的时候当内应。俘虏们互相猜疑,你怀疑我,我怀疑他,也不知道谁是侯渊派出的“内应”。俘虏们跪地叩谢,感谢侯都督不杀之恩,尽都在表示要遵从大都督的命令,当好“内应”之后,骑上战马,完好无损地重回幽州驻防。
放走了俘虏,刘灵助甚是不解,对侯渊说:“我军既然已俘虏了五千敌军,就该收编他们,扩充自己的实力,主帅怎么能将杖甲、战马都归还他们,就不害怕他们重新持械为敌?”
侯渊晓得刘灵助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就说:“大师放心,北方人耿直,不会做出不要脸的事。我军既然兵少马缺,就是收编了这五千人,也不足以与韩楼的十万大军对抗,更不可能打一场两军对垒的攻坚战,须用奇计离间他们,才能克敌致胜。”
侯渊估算时间,知道败将们已经退回幽州,也就率领七百人的骑兵部队飞驰到幽州城下,向城里喊话,“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好一阵呼朋唤友,要求作为内应的士兵打开城门投降。
驻守幽州的韩楼听说败将中有很多人是侯渊的朋友,返回幽州的目的是作为内应回来,到时候开城迎敌。韩楼怎么能容忍家里有内鬼,抓来几十个逃跑回来的将军询问,又是拷打又是关禁闭的,追问了几个时辰,也没问出究竟谁是内奸。见问不出所以然,又法不责众,韩楼只好作罢,留待以后有时间再审吧。
韩楼此时顾虑的是幽州的八道城门,他此时对八门的守将都不放心,急忙带领几个警卫员去视察城门的防务。他看了东门看西门,望了南门望北门,总觉得道道门都不像投降敌人的样子,又觉得道道城门都像是马上要投降敌人的样子,弄得疑神疑鬼的,不晓得哪道门会开城投降。忙了半天,人累得要死,总觉得到处都是漏洞,整得神经衰弱,不晓得身后什么地方会射来暗箭。
好不容易在家里呆了一晚上,刚刚天亮,听到侯渊又在城外呼喊,“开城投降的时间到了”。韩楼更加深信重返幽州的五千骑兵将士中有不少是敌人放回来的奸细。敌人就在身边,韩楼一个也不敢相信,深害怕不知不觉中掉脑袋,急匆匆带领几十名亲兵,趁着秋雾初起的早晨,打开城门就往东溃逃。
急忙逃命的韩楼逃出了幽州,在半路上见后面没有追兵,暗暗庆幸自己捡了一条性命。正暗自得意时,突然马失前蹄,被牵扯在路上的绊马绳绊倒坐骑,摔倒马下,被活活擒拿。
捷报传到洛阳,尔朱荣把战报交给尔朱世隆观看,而后抚掌大笑,自夸自赞“知人善命,有自知之明”。孝庄帝因功封侯渊为平州刺史(今河北卢龙县),刘灵助为代理幽州刺史。
<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