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武侠朋友圈

第五百六十一章 除旧革新

武侠朋友圈 小笋炒肉 7299 2022-11-08 02:02

  应晓晓带着人清理了一下小镇周边方圆七十多里,抓了一千多个土著,送回中原当劳工。天籁小说Ww』W.』⒉因为小镇人口较少,应晓晓没有继续折腾,而是把心思放在移民和建设上面。

  经过上次的事情,应晓晓觉得季阳的手下不靠谱,她决定训练一批忠心的战士。但移民多数不会武功,偶尔有几个武者功力都很弱,明显不足以训练成标准的战士。

  按照季阳现在的标准,至少五重境界才能成为士兵,应晓晓不求那么高标准,三重境界还是要的。因为黎州土著整体较弱,有一支三重境界的千人军队几乎可以横扫大6。

  于是应晓晓在小镇里办了一所学院,就叫黎州书院。招收了两千多名移民孩童,都在十二岁以下,根据星宿书院的模式进行培训。

  应晓晓以前就是教书的,因此她很清楚该怎么洗脑,她亲自撰写了一部黎州特色政治文化基础教材。这部教材的名字叫《黎州志愿》,上面先把移民都描述成志愿者,他们为了开辟一片美丽的新天地,不辞辛苦不惧危险自愿来到这里。

  她把建设王国这份事业描写的极为崇高,率先得到孩子们的认同感,培育他们的荣誉感。应晓晓把自己描述成王国的领袖,领导大家来新大6建设新家园,一个没有压迫,没有灾难,团结有爱,万众一心的国度。

  关于新国度的未来景象,应晓晓添加了很多私货,力求在培养孩子们的理想的同时,让他们认同应晓晓这个领袖,认同她是新国度的希望之光。

  《黎州志愿》最终要告诉孩子们一件事,应晓晓就是未来的希望,是希望之光。她是黑暗中的黎明,她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只有她可以带领大家建设一个幸福美丽的新国度。

  应晓晓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写完这部洗脑教材,她看了好几遍,确认没有问题,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应晓晓仿佛看到了她自己一挥手,百万大军勇往直前,当她遭遇危险时,身边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要守护她这个希望之光的景象。

  只有我才能领导大家建立一个美丽自由的新国度!应晓晓差点把自己都洗脑了,为这份崇高的事业感到自豪。当然,她是绝对不会搞美帝那一套的,美丽自由可以,民主就算了。

  就在这时,斥候传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现了许多灭亡的土著部落。根据斥候的探查,那些部落应该是生了瘟疫之类的疾病,他们无法抵抗这些疾病,大片大片的死去。

  应晓晓深怕疾病蔓延到她的小镇,于是搞了一次卫生治理,并派军医去探查。最终结果显示,这些土著得的其实是天花,在中原很常见的一种疫病。

  此时中原已经差不多普及了种牛痘的技术,所以天花得的抑制,汉人拥有抗体。但是在这片封闭的黎州大6,土著们从未接触过天花,这种疾病对他们来说犹如死神。

  “应该是我们带过来的,没想到会生这种事。”应晓晓不知该庆幸还是愧疚,其实她一直对土著的处理挺苦恼的,因为要把土著全部转移到中原不切实际,但是屠杀这种事她又做不出来。现在天花帮了她大忙,估计土著们要死掉不知多少。

  天花使得小镇安静下来,应晓晓亲自去书院讲解《黎州志愿》。果然,她对新国度的描述极大吸引了这些孩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被应晓晓画上了专属的颜色。

  黎州小镇确实比孩子们之前的家园更美丽和谐,所以孩子们很快认同了应晓晓的理念。只洗脑了几天时间,应晓晓便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增强许多,他们不用老师和大人催促,会自觉地苦练武功,苦学文化。

  移民还在进行当中,每个月都有一批新移民送过来,黎明小镇的人口很快增长到了三十七万多。书院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达到三万多孩童后,应晓晓不得不分地区开设分院。

  除了教育之外,应晓晓最重视的是工业展,现在中原正在推广织造炼钢船炮,各种蒸汽设备。黎州湾的鱼类十分丰富,应晓晓先展的就是造船业。

  她从中原,瀛洲和康州弄了很多工匠回来,各行各业都有,造船的最多。其中一些工匠参与过之前东瀛舰队的建设,技术精湛,加上星宿工坊的技术支持,黎州小镇已经能织造百米大船。

  黎州内6的锌铅金银等矿脉十分丰富,应晓晓当然不会放过,她找到了两个金矿和五个银矿,采集之后进行简单的冶炼,然后送到中原换取各种资源。

  现在黎州已经不需要季阳进行大量支援,应晓晓可以采集各种资源,购买所需的成品。应晓晓是皇帝的妻子,又是黎王,价格方面当然很公道。

  农业方面就不用说了,黎州的土壤肥沃,使用蒸汽设备进行农耕,效率高产量高。只用了一年时间,黎州小镇便可以自给自足,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

  春去秋来,太昊皇朝的局面基本稳定下来,包括康州和瀛洲。

  新年到来之前,季阳说出了辞旧革新四个字。

  先是官员考核,以前是由本衙门正官考核,但是季**据暗影阁汇报的资料,得知下面各衙门都很烂,让他们自己考核基本上各种徇私舞弊。

  尽管立国的时候,季阳把许多贪官废官都换掉了,依旧有一大批蛀虫。为了确保考核公正,季阳在几个月前就开始重组锦衣卫,头领是徐元一。

  徐元一上个月晋级先天,以他现在的能力,放到童鹿手下跑腿太浪费。

  季阳重组的锦衣卫和以前的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职能,原来的锦衣卫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现在的锦衣卫只有侦察权,等于是季阳的耳目,没有实际杀伤力。

  季阳把锦衣卫分为官衣和民衣,官衣穿制服,光明正大的调查。民衣就是便衣队,暗中调查各地各衙门的官员,两个部门一明一暗相互监督。

  “徐元一,这次官员考核由你们锦衣卫进行监督,我要看到最真实的资料。”季阳说道。

  “属下明白。”徐元一回道。

  锦衣卫监督考核,许多官员都是心中一紧,想尽办法跟徐元一套近乎。

  他们套近乎的办法无非就是金钱美女宅子之类,奈何徐元一压根不在乎这些。身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先天高手,徐元一岂会为了这些俗物给季阳留下不好的印象。

  官衣队明着监督考核,民衣队在暗中观察,想作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考核最严格,考核名单拿上来,将近三分之一官员不合格。再把锦衣卫两队的名单拿上来,不合格的官员瞬间突破一半。

  “下等一律罢黜,中等视情况降级或保留。”季阳大笔一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这年头不缺官员,罢黜一批还有一批等着上任升官,实在不够就任命一批年轻人当基层官员。年轻人当基层官员有好有坏,优势是充满干劲,工作认真,没那么多私心,劣势是没有经验。

  可怕的是连太保陈举政都被罢黜了,根据锦衣卫的报告,陈举政贪污十分严重,各种僭越不说,还公私不分,利用职权为亲戚经商谋财。

  陈举政在朱定当皇帝的时候就是吏部尚书,后来独孤一方当皇帝,他很快就投诚了,然后又封了太保。现在季阳当皇帝,陈举政也是很快就投诚了,季阳刚开始没有准备,所以留着他办事。

  现在季阳准备了一年,已经不需要这种软骨头的三姓家奴。

  明朝时的三公没有实权,只是虚名而已,陈举政真正厉害的还是吏部。吏部尚书被称之为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官员考核就是督察院负责,而吏部复考,可见吏部职能的重要性。吏部握住了所有官员的命根子,其实权仅次于内阁辅,竟然被季阳罢免了。

  还有更可怕的,季阳把前朝内阁辅严昌也给罢免了。内阁辅的实权比吏部尚书还要大,辅权利最大的时候,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权。

  当然,这种权利不是正规的,而是某位辅用特殊手法获得。

  这一年来,季阳通过批阅奏折可以感觉得到,严昌的票拟总是夹杂私货,而司礼监总是有意无意的提示季阳认同严昌的票拟。

  毫无疑问,严昌肯定跟司礼监有私下沟通,企图影响季阳决策。

  “严昌,你年纪也不小了,该回家好好休息。”季阳当然不会直接罢黜严昌,而是用这种话来提醒他,要点脸就自己辞职。

  严昌闻言神色大变,一张老脸好似枯朽的树皮,最终还是摘下帽子。按照朝廷的潜规则,季阳应该挽留他三次,不过季阳没有玩这套规则,直接同意了严昌的辞呈。

  “封太傅辰央为新任辅。”季阳说道。

  辰央的资历比严昌稍弱一筹,虽然也不是什么很好的官,但多少会做实事。

  “封工部尚书吴昆为内阁次辅。”季阳说道。

  吴昆一来就当了工部侍郎,以他的能力在工部如鱼得水,各种基础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很快就被季阳升任为工部尚书。

  工部在六部当中的实权是垫底的,而且吴昆才二十七岁,许多人站出来反对。但是季阳的皇权太强大了,任由他们说什么,都无法改变季阳的决策。

  “废除八股文,从今年开始,科举改为考四书五经,格物算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十科,按总分排名,按特长任职。”季阳说道。

  又是一次大地震,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不知多少读书人吐血三升,大骂季阳倒行逆施,不尊伦理,有的没的什么都骂出来了。

  可惜季阳听不到这些人的骂声,就算听到了也不会管他们的意见。很多人学八股文都学傻了,要他们考格物算数,政治军事,真心为难老一辈读书人。

  不过年轻一辈还是有机会的,从现在开始放下八股文,读有用的书。

  “四书五经由礼部出题,格物算数由工部出题,政治由吏部出题,经济由户部出题,法律由刑部出题,军事和天文地理由兵部出题。六部赶快拿出一个章程来,你们是做什么的,就出什么题目,内阁审议后交给我看。”季阳说道。

  “臣遵旨。”六部和内阁官员回道。

  从官员考核到科举改革,文武百官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现在他们算是看出来了,季阳不喜欢虚浮的东西,他要的是能做实事的人才。

  不等他们松口气,季阳又道:“朕决议,把地方官考核除功过和德行之外,改为地方粮食生产总量,经济总量和税收三种。”

  以前官员考核只算税收,很多官员为了完成业绩,死命压榨百姓。现在季阳要算粮食和经济的生产总量,总量这个东西就不是能压榨出来的,必须做实事才行。

  为避免官员报大数,税收还是要算在考核当中的。

  “粮食和经济生产总量,这个怎么算?”官员们都懵逼了,官府没有下乡,根本管不到乡镇一级,连田亩都弄不清楚如何算得出生产总量。

  “很简单,叫各村镇,县城各自统计,逐一上报。”季阳说道。

  “乡镇偏远,若是乡镇士绅弄虚作假,县城的官员如何管得到下面。”辰央站出来道,此时乡镇没有官府,帮忙收租的一般都是士绅地主。

  “如何弄虚作假,报少还是报多?”季阳问道。

  “依圣上的法子,若是报多了还好,就怕士绅报少了县衙门要挨罚。县衙门哪里管的了偏远乡镇,这可十分冤枉。”辰央说道。

  “朕就不信,这一年到头的,县衙门的老爷们下乡走一趟会累死。”季阳说道。

  “微臣该死。”辰央吓得马上弯腰低头。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如此来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官府下乡。”季阳说道。

  为何古代官府不下乡?有的说税收不够养不起,有的是交通不便不好管。

  季阳认为都不是理由,乡村能养的起几个大地主,还能养不起几个村官?官府下乡之后,对税收的掌控更加紧密,自然可以收到足够的赋税。

  至于交通不便的问题,以季阳这套考核制度,量他们也不敢乱来。

  报少了就罚,报多了得多出税收,赋税都是按比例来的。

  至于为何要算粮食和经济生产总量,是怕当地官府偏重农业或商业。假如只考核经济总量,官府为了赚钱改稻为桑,岂不是祸害老百姓。

  <更新更快就在笔趣网www.biquw.com>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