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隐龙惊唐

第四百零二章 时不我待啊

隐龙惊唐 八无和尚 4573 2022-11-08 02:17

  李沐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可有的政令颠三倒四,甚至朝令夕改。

  就象李沐改革杭州的征税制度。

  原本是想令官府和百姓都省事些,将每年赋税中的绢、麻都折合成钱,这样点算方便,家中没有绢麻的百姓也不必去市场购置。

  官府也可省去许多人力进行丈量征收。

  这无疑是一项善政,可真正施行起来。

  李沐才发现,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活法。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一家人不纺织的。

  李沐的这个政令一下,绢、麻等织物价格立马暴跌。

  这就影响到每户百姓了,他们手中的财富迅速缩水。

  而铜钱变得稀缺起来。

  家家户户开始囤积铜钱,直接影响到了市面流通。

  好在李沐还是知错能改的。

  立即下令回复原有赋税征收办法,不过在后面还是留了道口子。

  那就是以自愿的方式进行以钱抵物的交税方式。

  这样的例子很多。

  当然李沐的反应速度很快,加上只有杭州一州之地,扭转局面并不困难。

  加上杭州百姓在经历大旱大涝之后,对李沐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基本上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和混乱。

  不过私底下有好事者,给李沐取起了外号。

  如“一日三变郎”、“朝令夕改王”……等等。

  李沐闻听后,也是一笑了之,并不追究。

  在他看来,一个美名远没有那么重要。

  而杭州百姓取的外号中依然流露着对李沐的爱戴之意。

  但无论怎么说,百姓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

  被李沐下令修筑的水泥路纵横钱塘城内,连贯八县,可谓是四通八达。

  百姓们下地耕作、走街穿巷的时间节省了。

  原本需要走一个时辰的,现在只要半个时辰的功夫。

  从钱塘湖畔新田传出精耕细作的种田方式,渐渐深入人心。

  百姓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学习这种方式。

  大批在宝石山、吴山种植茶桑的百姓,领到他们的月薪后,开始前往市集购买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大量的钱货开始流通。

  慢慢地周边州县的商贩们开始向钱塘府涌来。

  有人潮的地方就会有钱潮,而钱潮更会引来人潮,如此循环不止,兴旺不止。

  解决了水利、道路的基础设施,引导了农商工三者分流,填饱了肚子。

  这三桩事已经让杭州初显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些日子里,魏征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他对李沐有种近乎于溺爱的心态,虽然对李沐很多政令有不同意见。

  可魏征总是去建议而不是阻拦,最后他都是顺从地签字盖印。

  与其说魏征是个刺史,不如说是个幕僚更合适些。

  当然,魏征确实也任着都督府长史的职务。

  可今天魏征确实忍不住出言反对了,因为魏征很清楚府库中的存余有多少。

  如果任由李沐这么施行下去,最多两个月,府库存粮和余钱就会告罄。

  “臣知道殿下是善举,可如今还不是时候,待三五年后府库盈实,再施行不迟。还请殿下三思。”魏征的态度很坚定。

  可李沐的意志更坚决,“治理天下需要人才,我要与朝廷分庭抗礼,更需要大量效忠于我的人才,时不我待啊,魏公。”

  “可殿下以一州之力推行免费启蒙,这……这府库如何承受得了啊,如今杭州有八万户,每户按有子二人计,便有十五万人以上,每人每年以一贯学费计,一年就需要十五万贯。这相对于州府岁入,几乎占了一半了,如何向朝廷交待。臣还是请殿下推迟三年再施行此策。”

  “不。我只争朝夕,钱粮不够,可以征税。”

  魏征大惊道,“杭州天灾刚过,如果加征赋税,必遭致民意汹汹。况且赋税之权在朝廷手里,朝廷闻知,弹劾是小事,如果追究殿下图谋不规可是大事。”

  “魏公放心,我没有要向百姓征税的意思。”

  “那殿下是何意?”

  “魏公没发现杭州如今商贸发展很快吗?”

  魏征突然明白了李沐的用意,如今杭州平添了十六万以上的人口,每日吃喝拉撒增加的需求,令周边州县的商贩大批向杭州聚集。

  由此产生的每日货物进出量,以迅猛的势头上涨着。

  “殿下的意思是要向商贩收税?”

  “对,我已经向主薄了解过了,这些天以来,进入钱塘府的货物进出量皆在万贯以上,这还不算进出其余七县的。如果向商贩抽一成税,就足够满足八县蒙学的需要了。”

  魏征心中略一估算,确实是够了,还可能有盈余。

  可魏征还是劝道:“殿下,商贩有利可图,才会向杭州云集,如果殿下突然征税,万一商贩不来了,那可就麻烦了。”

  李沐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有利可图,商人岂会因区区一成商税而止步?我说过了,有人潮的地方便有钱潮,扬州之所以成为雄州,就因为它是贯连南北大运河的枢纽,人口密集,才成了商人云集之地。杭州嘛,很快就会超过它的。”

  魏征踯躅道:“可虽然向商人征税,但导致的物价飞涨,最后还是会落在百姓头上。”

  李沐道:“这话没有错,可商人多了,竞争也会剧烈,谁的价低,百姓自然是买谁的。况且我已经想好了,政令颁布时,让学子们去宣传商税的用途,必须让每个百姓都明白,这赋税最终用向何处。”

  魏征沉默不语,李沐虽然政务不熟稔,可往往总能切中要害。

  而魏征还发现,任何失误到了李沐这里,最后总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与其说是李沐善于属下错误,不如说是百姓更喜欢或者更接受李沐的做法。

  魏征并不知道,李沐的所有做法并非是李沐拍拍脑袋,想出来的。

  而是上千年的历史慢慢沉淀而来的。

  这其中每一项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甚至是以鲜血为代价的。

  李沐初涉地方政务,显得稚嫩,但他所用的政令来自于后世。

  虽然需要经过民间磨合,并不断地改进,但无疑针对了此时的弊政。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