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第120章 握手言和
善阳君赵霍虽然并没有直说,但是话里话外全部表露着自己的愤懑之情。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是主动求饶了,赵括在心底依旧没有打算放过自己,定是记恨着当年的一箭之仇。
赵霍不想最后落得一个臭名远扬、身首异处之局,所以才会前来拜访赵括,以期能够如平阳君那样保住自己头上的封君之位。
赵括也只是笑了笑,拿起侍女盘中的果浆轻轻放在赵霍身前的案几之上:“善阳君何以动如此大怒,大王没有批准善阳君理应去找大王,何必跑到本君这里呢,”
“晋阳君,此时吾国局势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你有何必在本君面前揣着明白装糊涂?左右不过是你晋阳君心中记恨于本君罢了,本君说得可是实情?”
赵括没有回答善阳君的问题,而是指了指案几上的果浆:“本君府上的果浆味道非常不错,善阳君可以尝一尝。”
善阳君重重的拍打着身前的案几,盯着赵括说道:“晋阳君你到底是什么意思,真要与本君不死不休吗?”
赵括品尝着杯中的果浆,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怒来:“果浆味道确实很不错,善阳君真的要暴殄天物吗?”
对方迟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复,善阳君心底虽然想要拂袖而去,可又害怕赵括真的下死手。
此时他已经失去了和赵括谈判的资本,只能端起案几上的果浆品尝了起来。
看到善阳君尝了一口眼前一亮的神情,赵括笑着说道:“本君并没有欺骗善阳君,府上的果浆味道真的不错。”
“味道是非常不错,只不过却让本君如坐针毡!”
面对赵霍不善的眼神,赵括将手中的果浆放在案几之上,轻声说道:“大王之所以不愿意让善阳君致仕,肯定是希望善阳君为吾国继续发光发热罢了,善阳君何必执着于此呢?”
“笑话,晋阳君此言怕是自己都不信吧。”
善阳君听到赵括的答案顿时有些炸毛,因为从他心底来说是绝对不会相信赵括会留着自己继续身处朝堂。
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善阳君赵霍现在站在赵括的角度考虑,是绝对不会容忍自己这样的政敌的。
看着赵霍愤恨的目光,赵括摇摇头说道:“本君如此说善阳君定然觉得本君是在说笑,可是实情确实如此,还望善阳君不要觉得本君是在诓骗于你。”
“呵呵,你我之仇人所共知,晋阳君何以觉得这番话之后,本君就会相信呢?”
“今时非同往日,说句不客气的话,本君若想对善阳君对手,何必等到现在?庐陵君反叛之时正值兵荒马乱,只需给善阳君扣上一顶勾结庐陵君帽子,善阳君觉得结局会如何?”
善阳君听到赵括的话,顿时沉默了下去:“自然是本君身首异处之局,哪里还有今日本君前来拜访晋阳君。”
赵括抚掌而笑:“此乃正解,看来善阳君亦开始相信本君。不错,善阳君请求致仕的奏书是本君扣押下来,那是因为本君并不想让善阳君远离朝堂中枢。”
“善阳君与平阳君不同,平阳君素来与庐陵君交好,庐陵君反叛谁也不能确认平阳君是否参与其中。”
“善阳君为人本君是了解的,虽然想要在中枢再进一步,但是万万没有任何不臣之心。既然如此,本君又何必对善阳君苦苦相逼?”
其实赵括还有一点没有说明,那就是善阳君赵霍此时的处境。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知道善阳君与自己的过往,在自己掌控赵国的时候,是绝对没有任何人敢站在善阳君一边。
而司寇或者说是赵括谋划中的刑部尚书,需要的就是这样不群不党的一个人。
只要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赵国律法的施行,保证赵国政坛的清明。
善阳君赵霍听完就一直观察着赵括的表情,想要从对方的细微表情来判断你这番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
赵括端起案几上的果浆,遥敬了一下善阳君:“本君此言句句发自肺腑,还望善阳君不要怀疑。”
善阳君赵霍没想到赵括居然真的要和自己化干戈为玉帛,心里准备好的所有说辞一瞬间全部失去了作用。
“本君的善意已经传达给了善阳君,不知善阳君意下如何?”
赵霍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赵括的问题,而是闭上眼睛思考了起来。
作为沉浸在政坛多年的老人,赵霍几乎短短一会就缕清了赵括话语中隐含的意思。
“看来晋阳君还需要用到我这把老骨头,也罢,本君就为晋阳君站好这一回。还请晋阳君放心,无论是谁胆敢触犯国法,本君绝不容情。田仓虽然跟着本君已有很多年头,不过本君已然觉得此人心有大才,就交予晋阳君了。”
赵括一听心中了然,这是赵霍看清了自己的意思,正在向自己表达今后不群不党的决心。
“善阳君此举大善,今日本君就给善阳君交个底。本君准备对吾国中央政体进行改制,改制之后的六部之一刑部尚书自然是需要善阳君去担任。”
赵霍点点头,将案几上的果浆一饮而尽:“既然话已至此,本君还是明说吧。本君此时断然没有与晋阳君为敌的念头,今日以浆代酒,昔日恩怨就让他随风而去,如何?”
“固所愿尔不敢请耳,请!”
世间万事总是这般妙不可言,之前两人恨不得打生打死。
居然就在赵括的晋阳君府之中握手言和,若是传扬出去该有多少人捶胸顿足。
当赵括解决了善阳君的问题,可以说扫清了赵国政坛之上最后一个障碍。
只要赵括能够保证牢牢掌控住新任赵国国君赵满,整个赵国就在他的掌控之中。
自善阳君赵霍辞别之后,赵括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赵国中央政体的改制上面。
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的尚书和侍郎也在赵括的挑挑选选中逐渐浮出了水面。
像是在朝中素来为赵括不喜的楼昌、郑朱就在赵括的挑选中开始远离朝堂中枢,终其一生怕是再也不能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