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战国之风采依旧

第五十六章 秦赵矛盾相如算

战国之风采依旧 龙兴之地 6879 2022-11-08 02:30

  此刻的魏王也是已经说了道歉的话语,他蔺相如心情也是特别的开心意外呢!在他看来魏王这个人这次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呢?为何那么说,那是因为世间上的事物少不了利益而已,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这种事情不可避免呢?

  此刻的魏王这么做除了有不得已苦衷,更为重要的是那就是他魏然也是别有居心,大魏国力现在已经是江河日下,国力更是逐渐衰弱,如今有了赵国的帮助,就能够大大加强目前自己的实力,就不能让他国欺负自己。其实说实话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想要帮助自己的小小的要求,却一早被赵丹看破,当然是后话而已呢?

  此刻的魏王也是笑着对蔺相如说道:“相如先生,您这次来寡人想也不可能是无缘无故,说说吧!你这次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来我大魏,肯定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说说吧!到底是因为何事呢?”

  蔺相如也是笑着对魏王说道:“魏王这次我是给了大王你机会呢?大王我就问您恨不恨秦国,秦国对于您所做的事情,难道您不想报复他吗?”

  魏王心里暗骂劳资不恨秦国那就怪了,我大魏原本不是那么点土地,可是就是因为秦国,我们大魏现在变成土地就只有那么这点呢?相比于秦国,劳资更恨你们赵国如果不是因为土地丢失,劳资不可能会与你们这个国家这么合作下去。

  魏国现在很恨秦国,说起与秦国的矛盾,不得不说起,在天下大乱的战国时代,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没有固定的友好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面临着利益方面的抉择的时候,你的盟友也可能变成是敌人;因此,在战国时代,七大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都是时好时坏的,这些都是寻常的事情,不会有两个国家永远都是盟友,也不会有两个国家永远都是敌人。

  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先强大的国家,也是战国第一霸主,但魏国强大后却死咬秦国不放,原因就是秦魏两国是世仇,从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成立开始与秦国的关系就不是非常的缓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两个国家也是争斗不断,甚至都将彼此看作是自己实力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首要吞并的目标。

  那么魏国与秦国这两个国家到底为什么有着如此紧张的关系呢?为什么在一直以来的发展竞争当中它们几乎都是以仇敌的关系出现的呢?今天就了重点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秦国和魏国为什么积怨甚深?

  魏国为维持霸主地位,需要开疆拓土和争夺人口

  其实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怨还需要从魏国说起,魏国在战国初期诸侯争霸中成为霸主,在那个时候,它迫切地需要开疆拓土,需要巩固自己的国家实力,同时又进行了李悝变法,国内的经济突然强盛起来,它需要有足够的常住人口来进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吞并其它国家的土地,容纳其它国家的人口,就成为了它首要选择的道路。

  魏国刚刚强盛,自然需要选择一个有把握对付的国家,而刚好那个时候的秦国是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弱小的,秦国实力跟魏国相比差距巨大,自然也就成为在魏国强盛的道路上首当其冲的目标;毕竟那个时候魏国只有攻打秦国是最有把握的。

  齐国经济富庶,楚国地大物博,韩赵两国与魏国同源(魏国都不敢动)

  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国家实力都非常强劲,例如,齐国是东海之滨的大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齐国又是一个底蕴非常深厚的国家,春秋三小霸,春秋五霸都有齐国的身影,其国家实力强大,攻打这样的一个大国,魏国没有必胜的把握。

  南方的楚国也是地大物博的诸侯大国,楚国领土广阔,拥有战略纵深,人口众多,并素来被人们当成诸侯强国,魏国没有十成的把握能够与楚国为敌;而燕国地方偏僻,与魏国又是相距遥远,并不适合作为魏国的攻打的对象。

  赵国与韩国虽然是三家分晋后的国家,但也正因为刚刚成立风头正盛,不仅如此,还有一层原因,赵国和韩国与魏国都是同出晋国的,它们在本源上其实同属一家,魏国在刚刚成立的阶段就与自己同宗同源的赵国和韩国开战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秦国贫弱又邻近魏国,成为首个被攻打的目标

  所以,秦国便成为了魏国首要攻打的目标,从魏武侯之时魏国崛起,到实行李悝变法之后魏武卒大出天下,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国可以说是深受其害的;不仅在土地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又因为国家无能为力而损失众多的人口,让这个本来就贫弱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发展更是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如此一来,魏国在对战秦国的时候便更加具有了优势。

  所以说,秦国的国家实力弱小和魏国的发展必然需求,都是魏国首要选择秦国作为进攻目标的一个原因,也是秦国和魏国之间结下深仇大恨的第一个因素;事实上,秦孝公之所以忍辱负重,拿着土地换和平来为后来的变法做准备,也是为了秦国能有大出天下的一天,将曾经压迫它的魏国打倒,以慰秦国历代先祖的在天之灵。

  魏国是四战之地,地缘环境恶劣,无处可逃

  当时的魏国地处中原的核心地区,这样的一个地理位置是非常具有战略优势,魏国具有地理地缘政治的优势,但同时它位居中原的核心地段,被誉为是天下腹地;也就意味着它是被各大诸侯国所包裹的国家,是典型的四战之地,从另一方面说,魏国地缘环境又是最恶劣的,时常被卷入战争中。

  如果魏国一旦强起来,那么必定引发周边各大诸侯国的忌惮,如果各大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它,或者魏国贫弱被强国欺负,那么它将连逃跑的后路都没有。

  所以,那个时候的魏国实际上迫切地需要在各大诸侯国的包围当中,打出一条生路来;而这四方的敌人当中,秦国的国家实力又是最为弱小的,所以秦国必然是首当其冲的;这事实上也是秦国与魏国结下仇怨的一个原因,魏国想要打破在地理上的禁锢,想要改善地理位置的缺陷,就必然要选择秦国这个最弱小的国家进行攻打。

  如此一来,两个国家必然就会产生在利益上的冲突,仇怨也就是如此产生的;事实上,那个时候秦国已经几乎要被魏国给打通了,秦国的国都也是一迁再迁,几乎就要迁移到当时西部的少数民族地段了,连易守难攻的函谷关都被魏国人给抢走,如此的结果,秦国人必然是怨恨的。

  魏国想夺取巴蜀农业区,越过秦国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秦国背后有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是一个农业经济发展非常富足的地区,虽然那个时候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还没有被打通,但中原各大诸侯国却没有一刻停止对巴蜀地区的觊觎。

  每个诸侯国都十分的清楚,在那样的一个时间段里,农业经济就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农业经济如果能够发展起来,那么国家的经济收入就有了保障,百姓们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不仅是能够为军事实力的提升作支撑,也有助于百姓的安居乐业,从而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所以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天然优势的巴蜀地区,曾被中原的各大诸侯国视为囊中之物,尤其是与其相邻的楚国、秦国和赵国,可是因为地理上面的因素,这几个国家都与巴蜀地区有着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所以到了战国时期,巴蜀地区依旧能够安然无恙。

  可是这样一个天然的粮仓,自然不会被魏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所放弃,可是魏国与巴蜀地区却没有相邻的地方,想要攻占巴蜀地区,势必要越过其它的诸侯国;如此一来,必定是难上加难,说不定还会遇到其它诸侯国的联合讨伐,最终让自己得不偿失。

  所以必须需要首先消灭一个横在自己巴蜀地区之间的国家,而赵国与自己同出一源,自然不好动手;楚国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底蕴的地大物博的国家;魏国也没有十足十的把握能够与楚国一战,因此自然就把矛头瞄向了当时比较弱小的秦国,并且秦国与巴蜀地区的联系最为密切,占领了秦国也就能够更好地向巴蜀地区发兵,所以魏国因为这一目的与秦国之间爆发了无数场战争,秦国也因此备受打击,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怨便更加深重了。

  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秦国强大后开始报复魏国

  秦孝公之前,秦国一直受魏国打压,秦穆公孤注一掷与魏国一战,结果中箭身亡;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就会有强盛起来之后的反压迫;秦孝公之后,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迅速的强了起来,与从前的魏国一样,秦国也将矛头指向了魏国。

  商鞅带兵的阶段更是不择手段地去打压魏国的实力,在其中的一场战争当中,商鞅就运用诡计欺骗了当时的公子卬,让魏国军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一次秦国人民自然是喜不自胜,可是魏国人民却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自然是将秦国人视为自己的仇敌,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怨进一步加深。

  争夺天险,也是秦魏两国爆发战争和结怨的原因

  此外还有这两个国家在争夺天险方面的一些争斗,其实这两个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如此多的战争,就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最多的,无论是函谷关也好,还是崤山也好,都是横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天险,也都是这两个国家用来制约对方的利器,所以不管是谁,都不想放弃这样的工具。

  所以,自魏国成立以来,与秦国在函谷关等河西地区发生的战争是不计其数的,有战争就会有伤亡,自然也就会让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僵硬。

  魏国强大想拿秦国开刀,秦国崛起将魏国看成进军中原的跳板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在一直以来发展进程当中,都是比较敌对的,因为在战国前期,魏国自恃自己的强大,不将秦国放在眼里,并且将它当作自己首要进攻的目标;而到了战国中后期的时候,秦国强盛了起来,为了一雪自己之前被魏国欺凌的耻辱,更是与魏国水火不容。

  同时,秦国强盛起来之后,也将魏国当成是它东进道路上的一块跳板,只有拔除了魏国这只插在心脏上的匕首,秦国才能肆无忌惮的东出天下,才能更好地打压山东六国。所以无论是秦国也好还是魏国也好,都将对方看成了是自己发展道路上必须要吞并的对象。因此,无论是到什么时候,这两个国家都不可能变成盟友的关系。

  而真实的历史上也是如此,这两个国家唯一的一次联合,是在燕昭王乐毅伐齐的时候,但那一次也只不过是顾及燕国的颜面,与燕国结成联盟而已,这两个国家都是象征性的出兵,彼此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也并不能够说成是真正的联合。

  看到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魏国失利于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的时候,秦国人甚至比齐国人还高兴,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后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了。

  利益决定一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

  事实上,无论是秦国人表现出的过度兴奋也好,还是信陵君后来为了抵抗秦军的窃符救赵也好,都能够表现出这两个国家水火不容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并非是偶然的,毕竟战国时代就是一个为自己的国家谋取利益的时代,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着更好的发展机会,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着更加强势的实力,那么哪一个国家便可以在一段时期国家关系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

  战国前期的时候,魏国实力强盛,对秦国是打还是和它说了算,可是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到底对魏国是攻打还是和平相处,则秦国说了算。这也能够看得出国家的实力对于国家的动向的影响。

  古人认为,魏国与秦国之间紧张的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这两个国家一直以来选择的行走路线所必然决定的;毕竟中原地区的能提供发展的资源就是那么多,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起来,仅靠它自己国内的那些土地和人口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要去压榨其它诸侯国的发展资源才能够达到它强盛的目的,才能够成为最终横扫六国一统中原的对象。

  所以不管是秦国发展壮大也好,还是魏国发展壮大也好,这两个国家都不可能寻找永远的盟友;就如同秦国与齐国那样,秦国在战国时代对齐国的态度一直都是比较友好的,基本上没有与齐国进行过正面战争,就是因为齐国与秦国没有直接相连的土地,它也不能够在齐国那里获得什么直接的利益,所以对齐国的态度一直都比较友好。

  可是魏国牵扯到的是秦国的切身利益,同时它又是秦国东出天下的一道屏障,秦国自然不会与魏国打成什么友好关系,毕竟魏国是能够影响秦国实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魏国来讲,战国前期时候被自己压迫的不能反抗的国家,突然成了能够一举将自己击溃的国家,自然是心有不甘的。

  同时,魏国也十分清楚,如果秦国一旦强盛起来,那它自己国家发展和宗庙社稷便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它也不可能与秦国达成友好关系,任由秦国发展壮大。总之,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与我们当下的一些国际关系也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两个国家都没有永久性固定的关系,而决定两个国家关系的往往不是领导者的态度,而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切身利益。

  所以,谁能够把控利益这个命脉,谁就能够在一段关系当中掌握主导权;这其实也是历史给予的一个思考,如何把控利益,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去主导一段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将是能够在历史当中所寻找的答案,也是必须去历史当中才能够得到的回答。

  这也是为何秦国魏国都是互相矛盾,而蔺相如就是要把机会送给魏国,让魏国与秦国相互作对,坐山观虎斗,结果自然也是很明显呢?赵丹是当世奸雄,他可不能错过机会,这也是为何蔺相如会这么问他的原因,一场可怕的阴谋即将开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