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早,罗马皇帝哈德良就来到了罗马战场,后山的兵营。
三天后的约战时间到了,我蒙古大军将要接受对面罗马军团正面的攻击。
毕竟我的回答是:让他们杀。
凌晨,后部勤务兵就用牛车送来了下半夜就准备的铁板烧烤肉,大笼包子,稀饭,锅贴饺子等早餐。
在起床号令之后,蒙古兵营的战士都起身用很快的速度梳洗和装备起来,在营地中的早餐桌前坐下,享受一顿富足的早餐。
然后在天亮时,去一边的战马集合营地,骑着自己的战马,跟着自己的百夫长,去阵前列队。
我也在天亮前简单的和自己的十几位将军一起用了点食物。
然后提着我的斩魂刀,走出了我的大帐。
对于今天的战法,我临时找来十几位千夫长做了调整。
此刻能看到投石车,弓箭巨弩,连珠炮石车在向阵地后靠拢。
这里没有看到长两米多的大炮。
毕竟这些装备在哪里存放都是保密的。
阵前罗列了五万隶属黑虎王城的,西班牙属地的战士。
这全部是重甲、配备两把长1.1米武者刀、圆形钢盾的步兵战士和长矛战士。
不过长矛战士拿着的是长方盾,除了一支2.8米的钢管长矛外还是配备了一把0.9米长的苗刀。
按照两排长刀步兵和两排长矛步兵的排列,这样依次一排22人,向后叠加到16排。
然后就是四排投矛手和四排弓箭手,
整个军团行列两边,还有弩箭重盾钉锤手各一百,分为四纵队,掩护长矛方盾的两边侧翼安全。
因为这里是最容易被骑兵冲击的位子。
在方阵前后分队刺出长矛时,侧翼是最不安全的部位。
在我研究了罗马的方阵以后,把这样的军团阵列经过了进一步的兵种调整。728个战士一个方形阵列的排列法,比罗马的一个阵列要多出来近两百七十几个侧翼的战斗力量。
这样的步兵团是十个一排,前后七排,横向排列在战场上。
罗马军团重步兵应当有3000人,轻步兵有800至1200人,骑兵约300人,共计4100至4500人。
罗马战斗编队的一个方阵,大约是410人到450人。
有时,临时的排列雇佣兵在前列,这不能算正式的战斗编队形式。
我是按照实际有效,攻防一体的战术模式来计划战斗的阵列的。
我的步兵团,每一个阵列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攻防一体的战斗单位,可以单独的攻击和防守,发挥最大的战场运作效能。
排在后面的轻甲投矛手和弓箭手,不过是没有大盾的负担,身体的主要盔甲比较轻便外,是为了灵活的在小范围追击射杀敌军的需要。
他们没有盾牌,但是上身的钢甲和钢盔足以保护生命安全。何况是远距离攻击兵种。
在他们方阵遇到四面围攻时,首先就会变成圆形阵列。
弓箭和投矛手会被重甲步兵围在战圈的核心,钉锤手在最前面,砍刀手在身后,协助抵御敌军的步兵和骑兵的冲杀。
长矛手这是密匝匝的向四面伸出长矛犀利的锋刃。
此刻五万西班牙重甲步兵的出列,使得对面罗马出营的十五万人,都显得不那么显眼。
相比之下,我这边的战士没有花哨的东西去昭彰自己的强大。
而是一片肃静中带着萧杀的气氛。
我的蒙古骑兵并没有出列。
只是在我的黑虎王城外围果园树林外围,扎了营地,出了五万步兵。
第一天我们打步兵战。
而且是经过一年的训练,这五万当地的民众子弟中选出来的战士,都经过了体能,攻击技术,防御战术,还有兵种配合的演练。
在三十万青年壮年男子中选出来十几万士兵,训练半年后,十几万人中选出来五万,其余的都作为后勤和远程武器的攻击兵种了。
毕竟上阵地冲杀,没有过人的战斗技术和技能,就是送命的事实。
战斗能力差一点,可以留在后面作为投石车和巨弩攻击兵种,城市防御兵种。
罗马人是把没有经验的新兵,放在前面作为实验,我是把最厉害的放在前面和两边。
后面的弓箭手和投矛手,更是有着过人技术能力的兵种。
第一天我的战队推出去一列,十个方阵,七千多人,然后在十五分钟后,再推上去第二列和第三列。
其余的都在原地待命。
此刻身边的军团副指挥阿基里斯过来问我:“狼主,巨弩和投石车的距离我们调整到多少米?”
我正在用望远镜看远处五公里外山头的情况。
对面在我的三排军队推进快半小时后,才派下来四列罗马军团。
大概是17000多人。
“让我们的军队慢点推进,在两公里线上等候。”
在看到我的21000多人抵达前面的两公里附近时,我的人停了下来。
对面的接着出牌,连续在四排罗马方阵后面,继续推上另外四排军队。
他们是想用绝对的战力挤压我这边的步兵,想取得首轮平地野战的胜利。
我冷冷一笑说:“投石车调整到最大距离(3200米)箭弩调整到1800米(有效杀伤距离),让前列三队向后回退五百米。”
此刻没有开战就把队伍一进一退,这样我的打法或许很多人不是很懂。
事实上是我在微调我的弓弩的杀伤范围。
退回到1500米线上,就可以看到巨弩的满天箭雨能泼洒到对面敌军阵营中。
1600米到1800米的开阔地,会在半个小时里布满四十几万支重箭,几乎每平方米四到五支的密度。
这是通过精密的战区面积投放效果计算出来的。
每一架发射重箭的钢铁机括都是能准确的按照距离和方向,落点偏差不大于前后左右两米的事实,精确计算过。
此刻罗马一边想收回投入战场过多的步兵阵列都来不及。
何况打仗就是命令进攻以后,就不可能轻易收回指令。
我后面让另外两队人也跟上去,但是把最后的两排。一共一万四千多人,分成了左右两股,向对手的侧翼包围过去。
于是,罗马在此刻不可能收回前面八排,三万五千多人。
更不可能轻易的把后面的十几万投入到战区的核心部位。
毕竟罗马的斥候,明确的知道我投石车能轻松的投石抵达战场的中部。
这是人多,密度大,被巨石打击后伤亡就更大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