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迟暮的武则天突然的问到了上官婉儿。
其实我知道上官婉儿和武者天之间有很多外面世人传闻的故事。
我只是对武则天说:“这几天我家中的孩子在让上官婉儿补习诗经,得空我让婉儿来看你。”
武则天是笑着说:“你的几个孩子很可爱,下一次一起带来见我吧。”
其实......李显不让更多我的人来见武则天,更不可能这样随意的让孩子也进来。
当时大唐政局圈子里的一种格局,谁能说得清楚。
其实退位后的武则天,不看82岁了,说话就连中宗李显都害怕。
此刻的皇帝是怕再生什么事端。
其实把这个上阳宫重兵把守。不让百官和各位贵族进去看武则天。
即使去看,也是中宗带队,一群人一起进。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之职务。
于是上官婉儿深被信任,在野史中说,某天深夜,李显酒后乱性,事实宠幸了身边这一位博学多才的上官婉儿,......不久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此前就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亦多往来,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的过往故事。
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规定全国士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
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民望。
这一切举措李显都准许了。
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领进宫中,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这些其实都是上官婉儿的设计,上官婉儿又与其暗中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李氏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这导致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要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
当时兵乱时,上官婉儿得到消息,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的后宫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
李显和韦皇后不是很知情,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兵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李重俊此后兵败被杀。这成为当时的一段很令人费解的历史
但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曾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最终以死相谏。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上官婉儿从此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于是让她专秉内政。
其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就此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
每次都同时代替李显和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
对大臣所作之诗,李显又令她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由此可见,上官婉儿在权力上和文坛上在当时都是权势很大的人物。
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也涌现了很多中唐和晚唐诗人。
上官婉儿酷爱藏书,有人传说她曾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薰之。
百年之后,其书流落民间,依然芳香扑鼻且无虫蛀。
其实这都是有点牵强说法了。
当时很多贵族的书都是用此法防止虫蛀。
当时上官家的人受到重用,也是百官一直看在眼里的事实。
我在上官婉儿成为李显身边受宠的妃子时。
我就事实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宰相这个词汇来自汉朝么?
其实来自更早的秦朝。
嬴政时期不就有一个相父吕不韦么。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
宰相并非具体的官名。
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
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高官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产物。
从名义上说,三高官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此后,无人敢再担任此官。
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高官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
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
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
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此刻我独揽尚书,中书令、侍中的诸多实权,其实就是所谓的宰相了。
其实此刻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等五王之党被剿灭。
凌烟阁开国二十四功臣之后,也是势力日衰,人丁凋零。
武则天提拔的重臣狄仁杰、姚崇、魏元忠、杜景俭,武将如娄师德、裴行俭、唐休、谏官李昭德、王积善、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等人不是老死就是病死。
事实这些人都不在朝阁之上了。
后来的一群武家和李唐的子孙,虽然为官职位很高,但是这些人都毫无卵用,毕竟不懂得治理国家。
所以李显唯有抱着我的大腿,来临时的支撑朝局。
何况朝堂上唯有我两边党羽都服气,没有谁有任何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