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红烧肉
其实从这银子的多寡就能看出来她在沈大人夫妇心中的地位。
她自幼在农家生活,家中兄弟姐妹多,日子困苦,等到她回到了沈家,有了私房银子,从不乱花,就这样,也只攒下这么些。
沈千歌讽刺的笑了一声,吩咐葛嬷嬷,“把那一贯铜钱拿去发给院子里的下人,公中从这个月开始不会给他们发钱了。”
既然要给她惩罚,沈夫人一定会断了主院给她的所有供给,包括下人们的例银,以及她自己的。
跟着她搬出来的丫鬟们至少都忠厚老实,该有的例银,她不能少。
葛嬷嬷一愣,随后点点头。
“剩下的银子,嬷嬷看看咱们还有什么急需的,让人买齐,日子总得先过起来。您再辛苦些,亲自出去一趟,将我那些能当的首饰当了吧!”
其他的葛嬷嬷还能接受,可是当二小姐的首饰,她是万万不想。
“二小姐,银票够应付咱们院里的吃用了,首饰就不当了,您平日里还要用呢!”总不能进宫后,身上一样首饰都不戴,再说,二小姐也就那几样能拿得出的手的首饰。
面纱下,沈千歌扯了扯嘴角,她首饰本来就不多,而且还都是一些装点门面的样子货,看起来还行,其实做工与真正精致的首饰差得远了,当了她一点都不心疼。
每年订做首饰,她与沈娇娇都是分两拨,等首饰送来了,看着好似差不多,其实内里完全不同。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比如四季衣裳鞋袜,小配饰小玩意儿……
沈家夫妇这么多的漏洞,她上辈子为什么就看不清呢?
那时候还是她太自以为是,以为能真的得到原本该属于她的亲情。
没首饰就没首饰吧,她就这般去上书房,丢的不过是沈家沈夫人的脸罢了,她巴不得让沈夫人多丢丢脸。
“嬷嬷,我们难道要坐吃山空?主院若是永远不给我们东西,我们这一偏院的人就等着饿死吗?有了银子,我也好谋划着做点什么。”沈千歌严肃道。
原来事情真的已经到了这般严峻的地步了吗?
葛嬷嬷原本想说还有老夫人,可是想到今早老夫人身边的白嬷嬷带着人送银丝炭来,她身上穿着长袄洗的都发白了,头上手上更是没有一点首饰,还不如她呢!她也知道老夫人那边过的并不是多好,并不能强求她老人家一直贴补二小姐。
葛嬷嬷心里有些惭愧,她一个中年人了居然还没有小姐一个姑娘家想的深远。
葛嬷嬷咬咬牙,应了下来,“是,老奴明日一早就去办。”
见葛嬷嬷彻底明白过了,沈千歌也就放下了心。
她从玫瑰椅上站起身,“走,嬷嬷陪我去厨房看看有什么食材,今日我要多做几个菜,端去和祖母姑姑一起吃。”
早上,沈老夫人让人着实送了不少鲜菜来,把厨房里两个大菜篮子都占满了。
案板上还放了一个小缸,里面是两尾活蹦乱跳的黑鱼,小缸旁的浅竹篓里有一条肥瘦适中的猪肉。
沈千歌看了这些食材,心中瞬间就有了计较。
这黑鱼鱼肉细腻鲜美,没有细小的绒刺,恰适合做鱼片粥,剩下的鱼骨还能用来熬汤。
猪肉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加上冰糖,做红烧肉正适合,红烧肉炖的软烂,肥而不腻,就算是沈老夫人牙口不好,也能多吃。
再做上一蒸笼三鲜蒸饺,炒一个鱼香菘菜,就是一顿丰盛又好克化的晚膳。
昨晚上缺的调料,今早已经让葛嬷嬷派小丫鬟去买了一些。
只是现在市面上的各色调料还很少,还有一些需去药店才能买着,比如桂皮、陈皮、八角等,至于酱油、醋什么的,那是别想了,还是等之后找个时间自己酿吧!
目前大齐人最常见的烹饪方式还是蒸和煮,炒菜都非常少,更不用说煎炸了。
就连京中最有名的酒楼,也不过只是有少量的炒菜罢了,这还是大厨掌握的秘方。
沈千歌一说要做饭,葛嬷嬷也不像昨晚一样不让她动手了,实在是昨晚吃了二小姐做的菜,她一想到那滋味就忍不住流口水,葛嬷嬷决定先带着良辰学,等学到二小姐手艺的十之一二,这活儿就能交给她们做了。
沈千歌让良辰帮着处理食材时,葛嬷嬷就将厨房门口围着的小丫鬟撵了出去。
昨晚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知道了,二小姐这些做菜的秘方怎么能让她们偷学了去。
说句不好听的,日后老爷夫人真的一点都不顾念二小姐,那二小姐也能靠这些秘方活的滋润。
沈千歌动作利索,将粳米淘好,放入砂锅,注入清水,煮成粥,而后将良辰处理好的鱼片成晶莹剔透薄厚适中的小片放入粥中,滚沸后加入调料再炖一会儿便成。至于剩下的乌鱼头和骨头熬汤。
粥可以放在小灶上慢慢炖,鱼香菘菜也快,就剩下三鲜蒸饺和红烧肉。
告诉良辰和葛嬷嬷蒸饺如何制作,沈千歌就负责红烧肉就行。
没两刻钟,宁寿堂的偏院小厨房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来。
这红烧肉的香味仿佛长了腿一样,随着初春的晚风飘的老远。
百年小酒馆的掌柜又站在了门口,抽着鼻子,嘴巴里疯狂的分泌口水,他无奈又悲愤地摇着头,“又是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这味道也太馋人了!完了,今天晚上我又吃不下了。”
沈景晏骑马护卫着沈千歌乘坐的马车到了沈府所在的巷子。
突然他勒住了缰绳,而后低低的交谈声就传到了他的耳中。
“后头老夫人的院子里做了好吃的?那味道也太香了!简直要馋掉人的舌头!”
“老夫人生活清苦,能做什么好吃的,你别吹了!”
“真的!我要是骗你,那就罚我这辈子都吃不饱!”
……
这对话,坐在马车里的沈娇娇自然也听见了。
她眉头微微拧了拧,突然道:“哥哥,我想吃后巷那家老店的胡饼了,你陪我去买吧。”
想到这两个小厮的交谈内容,沈景晏顺口就答应下来。
后巷的胡饼店离那家百年小酒馆不远,恰是宁寿堂临着的院墙。
等兄妹两离沈府后院墙近了,顿时一股霸道的香味飘到了跟前,侵占了他们的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