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命运

第129章 三晋悲歌

大秦命运 神话将军 4663 2022-11-08 03:22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喜欢就分享

  从秋到战国的转折点是三国分晋,之前强大的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三个小国。其实,这也是秦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虽然秋时期秦国也一度和晋国争霸,但在晋国分裂之前,晋国始终保持着对秦国的战略优势,秦国基本上只能自保,没有多少能力能够主动出击,更没有能力直接威胁中原地区。原因很简单,只要秦国要出中原,就必须经过晋国的地盘,而晋国只要封锁关中盆地的出口,秦国就出不来。

  三晋分立之处,魏国也曾经占据上风,并一度对秦国形成压制之势。但魏国的小霸主地位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衰落了。因为魏国仗着自己强大,几乎把周边的秦国、赵国、韩国都欺负遍了,而且试图欺负齐国。最后是齐国在马陵之役把魏国击败,魏国开始衰落。秦国也击败了魏国,魏国就失去了优势地位。

  魏国衰落之后,秦国就开始不断主动出击,韩国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秦国打垮,接连丧师失地。而且,韩国占据着秦国出中原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三晋分裂之前秦国打不出来,但现在面对的是弱小的韩国,秦国进出几乎没有什么障碍。韩国只能不断割地求和,和秦国的边界线不断后退。

  三晋分裂的同时,秦国也在经历了变法之后不断强大起来,对关东各国的威胁越来越大。所以有了六国合纵抗秦的建议。但这时候只要是六国联合起来,主动进攻秦国,都非常困难。原因也很简单。就像晋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封锁秦国出中原的通道一样,秦国只要在六国攻秦必经的函谷关一带坚守不出,六国也无如之何。

  更重要的是,六国在联合攻秦的时候,也是各怀鬼胎,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都不肯积极进攻。比如齐国在六国联合攻秦的紧要关头,偷偷抽调军队回去灭宋去了。之前齐国和楚国、魏国都对宋国垂涎滴,但谁都不先动手。而在六国联合攻秦的时候,齐国作为合纵的盟主,却偷偷灭了宋。

  楚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不断向北扩张,也让关东几个主要国家都感到很紧张,尤其是临近的魏国和齐国,对楚国都非常警惕。尤其是齐国。楚国在灭了吴国之后,不断北上,已经和齐国接壤,而秦国对齐国来说,中间还隔着三晋,根本说不上有什么直接的威胁。所以,相比之下,齐国对楚国的警惕远远超过对秦国。

  这也是在合纵之说大肆流行、六国联合攻秦的议论在六国最为流行的时候,秦国仍然能够通过连横轻而易举的破解了六国合纵的原因。秦国和齐国相约,各自称帝,齐国也是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因为对齐国来说,秦国没什么直接的威胁。秦国如果能够压制三晋,对齐国的扩张也是有利的,比如齐国就可以进攻燕国。

  相比之下,秦国的地缘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关东六国比较强势的时候,秦国可以闭关锁国,闷声大发财,等到秦国国力强大了,要打出来,首先就是进攻韩国,而韩国也只能向六国求援,但真正出兵救援韩国的,一般也只有赵国和魏国,因为三晋这时候已经明白了,他们虽然分裂了,但仍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所以,秦国不断进攻韩国,不仅是不断的蹂躏和打击韩国,也是不断的消耗赵国和魏国。而这时候秦国又征服了巴蜀,后方的补给更加稳定,同时战略纵深也在不断增加。而赵国和魏国、韩国,都没有什么战略纵深,也没有什么可供他们继续开拓和扩张的空间,只能在内部挖掘潜力,消耗一点就少一点。

  但三晋的重要又在于,在秦国不断消耗和削弱三晋的时候,齐国和楚国无动于衷,作壁上观,各自忙各自的,而当秦国开始进入收割阶段之后,先后消灭三晋,对齐国、楚国就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了,齐国和楚国都没有机会反抗了。齐国甚至是在秦灭三晋和燕国之后就直接投降了。楚国虽然抵抗了一阵子,但也已经孤木难支了。

  赵、魏、韩三国如此强大,为何没能瓜分秦国?

  在秦国立国开始,在诸侯国中,并不受尊重,大家总认为它远离中原,偏居西方,跟游牧民族混杂在一起,与蛮夷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直到周朝东迁时,秦人立下功劳,这才被封为诸侯建国。但秦国还是太弱小。比起齐国、鲁国这些富裕又盛产人才的国家,秦国看起来什么都没有。

  尤其是面对三晋时,早期的秦国面临着随时被吞没的危险。三晋地区是原来晋国的所在,赵、魏、韩三国瓜分晋国后,他们成了秦国要面临的强敌。这三个国家虽然地盘都不如原先的晋国,但他们在经历各自的改革后,国力大增。而且,他们都把当时弱小的秦国当成可以瓜分的对象。双方屡次交战,各有损伤。不过,赵、魏、韩三国直到最后,也没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跟秦国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经历的历史,有非常大的关系。秦人的崛起过程,就是一部靠血战奋斗出来的历史。他们除了要面对三晋,更要面对羌戎。羌戎在一段时间内,曾是中原大患。周天子为了激励秦人平定羌戎,曾许下诺言,只要秦人可以赶跑羌戎,那么,羌戎的土地,就可以归秦人所有。

  秦国最初几任国君,都是在与羌戎的交战中去世。秦人虽然常被中原诸侯认为是落后的国家,但与羌戎相比,他们的组织形式仍是比较先进的。而秦人在近百年与羌戎的交战中,也形成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等到秦人平定羌戎后,他们等于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而秦国所处的关中,虽不如齐国、鲁国富庶,但却十分的险固。这是一个四塞之地,除了跟三晋地区有接触,其他诸侯国根本打不到它。后来贾谊在《过秦论》中,就赞誉了秦地的险要。“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秦代以后,许多王朝定都关中,也是看中了这里险要的地理环境。

  不过,仅仅凭借这些,依然无法让秦国真正得以避免被瓜分、吞并。三晋的军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杀进秦国。三晋当中的魏国,在名将吴起的率领下,接连击退秦军,占领秦国的河西地,挥师关中。秦国大败。

  而这次失败的根源还是在于,秦国的贫弱。所以,根本解决的办法,还是得让秦国富强起来。而三晋地区的存在,也一直在刺激着秦国,让他们如履薄冰,不敢松懈。

  而在秦孝公时期,商鞅登上了秦国变法图强的舞台。商鞅本来是卫国人,曾长期居住于魏国。在魏国的时候,受到魏国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这两个人都是魏国变法图强的关键人物。跟过去的变法不同,商鞅的变法,不只是对秦国进行边边角角的敲敲打打,而是由里到外的翻新。

  秦国当时的制度,跟三晋地区赵、韩、魏三个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商鞅的变革,其实一定程度上,引进了三晋地区的制度。尤其是魏国李悝变法时采取的制度。商鞅用了不少。如李悝编纂的《法经》,后来商鞅就拿到秦国,成了秦国法律的来源。

  郡县制、军功授爵制,以及世官制的废除,都可以看出商鞅从三晋地区引进的痕迹。当然,商鞅的变法,相比较于其他变法的优点在于,它更持久。即便是商鞅被杀后,他推行的变法仍然可以被推行下去。

  除了秦国,三晋地区赵、韩、魏三个国家,也有自的缺陷。他们之间虽然同时从晋国分裂,并组成联盟,却并非铁板一块。彼此之间都有矛盾。这些矛盾一旦被刻意的挑拨和激化,就会他们的塑料花谊,瞬间崩塌。这使他们多次错过了灭秦的好机会。等到秦国真正富强起来,三晋与秦的关系就调换过来。他们成了被秦国灭亡的国家了。

  魏国作为战国初年的超级大国,是怎样衰落的?

  时间追溯到公元前40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华夏大地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由于瓜分晋国时,魏国得到了晋最为富庶的土地,加之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能臣良将,率先在国内推行变法,和当时相对有利的国际局势,魏国在战国初期迅速崛起。当时韩、赵、燕实力尚弱,齐国忙于田氏代齐,秦国经受四世之乱,楚国因受吴、越重创而被迫暂时收敛锋芒,魏国在一段时间内极为夺目。

  军事上,靠着精锐的魏武卒,魏国在对外战争中无往不胜。公元前409~408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大将,夺秦临晋、元里、洛等五城,长驱直入至郑,又于前389年在晋大破秦军50万,尽收河西之地,锁秦于洛水以西八十载。公元前404年,魏文侯趁齐相田和去世,田氏家族内乱之机,挥师东伐齐国,兵临齐之长城,将齐国的势力遏制在山东半岛,又于前406年派大将乐羊跨境灭亡了中山国。魏文侯之子魏武侯在位时,合三晋之兵南下,占领楚国北方的大片土地,打得这个曾与晋争霸达百年之久的大国节节败退,屈求和。

  文化上,魏文侯尊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大兴儒学,魏国取代孔子的老家鲁国,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可以说,在战国初期,魏国是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其声势比之当年的晋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时,局势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马陵之战后,魏国在列国的围攻下,连遭惨败,国力益衰竭,魏惠王无奈之下,先与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称对方为王,后又被迫与秦结盟以抵御齐楚。

  昔横扫天下的霸主,沦为了秦齐楚三强争霸的筹码,以至于魏惠王悲哀地感叹: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失秦地七百里,河西尽丧,南辱于楚,失八邑,寡人耻之!

  喜欢就分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