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命运

第76章 血染平原

大秦命运 神话将军 4999 2022-11-08 03:22

  秦军营寨外五里。

  太阳初升,大雾尚未消散,沉寂数日的赵军出动了。中央步军6万,两翼骑兵各是3万,总共12万白色胡服大军,便如寒冬的冰霜。

  赵军前进的战鼓声惊天动地般的响了起来,大队赵军将士立即开始嘶声呐喊着挥动着利剑、铍、戟等兵器向着秦国营寨冲锋而来。第一道壕沟到了,训练有素的赵军步兵们在漫天的箭雨中奋不顾身地用背负的泥土填平壕沟,自然每一个士兵身前都有一两面盾牌。

  秦军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赵军填平壕沟。壕沟后,一种犹若老人磨牙似的吱嘎声正在缓缓响起,上千架弩箭蓄势待发。忽然间,随着秦军军官的一声呼喝,秦弩发出一种令人耳鼓轰鸣的“呼呼”声,无数的弩箭射入空中,开始了覆盖性攻击。

  转瞬间,箭雨到达赵军上空,呼啸着落了下来。霎那间,赵军阵上响起一阵碜人的“扑扑”巨响,一蓬蓬湿湿的泥土和枯黄的草根溅起在空中,随之而起的还有那腥红的血液和那纷飞的肉屑,紧接着便是秦军们惊天动地的哀嚎声,空气中立时扬起一片刺鼻的血雾!

  秦军第一轮攻击波过后,打击的中心地带几乎是血肉模糊,哀鸿遍野,秦军弩箭的攻击力果然可怕!

  赵国中军大阵。

  赵国大将扈辄看着前军士兵伤亡惨重,虽然于心不忍,还是继续下达了攻击命令。

  “儿郎们,为了赵国!为了身后的父老乡亲们!前进……”

  “前进、前进……”

  赵国士兵高唱战歌《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赵国崇尚白色,所以但凡精锐军队都是整体银白,显得爽朗利索。北方戎狄也崇尚白色,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败北方游牧民族,所以赵国人认为自己更有资格拥有白色,就如同覆盖天地的白云雨雪一样强悍。

  赵国士兵们继续用生命为代价填平了壕沟。而赵国的攻城利器投石机也终于铺设好了。赵军的投石机射程有限,只能等壕沟填平后,方能架设在最外围的壕沟后面。赵国士兵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而炮梢架在木架上,一头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方便人力拉拽。将石弹抛出,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十三梢,最多需500人施放。

  秦军最后一道壕沟的后面就是营寨,都是用粗大的圆木制成栅栏。

  赵军也有一批火油袋子等引火物,不断地利用投石机砸在栅栏上,而秦军弩箭的射程只能到最外围的壕沟边沿。无法射杀操作投石机赵军士兵。

  相传投石机发明于我国的周代,发明之初被称为”抛车“,为了攻击城池碉堡而制作的,利用的是杠杆原理,使用时,在木头的一侧装上批兜,把石弹放进去,然后几十个人过来一起把它拉起来,靠杠杆原理,将石头弹出去,从”飞石重十二斤,行二百步“的记载可以看出投石机的威力,一般守城时用来对付集合起来的敌军,或是攻击坚不可摧的城堡。然而,由于抛射的石头质量过高,很是费人力,加上只能在敌人阵前埋设投石机,操纵的士兵就会暴露在敌人的弓箭射程内,很容易死伤,所以,其实际作战中效果并不佳。

  秦军大寨内。

  秦国主帅桓齮见对方的投石机在秦军弩箭射程外,明白不可能完全依靠营寨杀伤敌军了。

  “哎,看来还是得依靠血肉拼杀。不过赵军兵少,这场战争,我们秦军依然占据上风。”秦国主帅桓齮

  “传令,让儿郎们出战吧。”

  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秦军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漫漫黑色如同遍野松林,看阵势仿佛与赵军大体相同。

  这是两支实力堪堪抗衡却是风格迥异的大军:且不说秦军持阔身长剑,赵军则弯月战刀,两翼骑兵更是不同。

  骤然之间,赵军鼓声号角大作,纛旗在风中猎猎招展。赵军两翼骑兵率先出动,中军兵士则跨着整齐步伐,山岳城墙班向前推进,每跨三步大喊“杀”,竟是从容不迫地隆隆进逼。与此同时,群均凄厉的牛角号声震山谷,两翼骑兵呼啸迎击,重甲步兵亦是无可阻挡地傲慢阔步,恍如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来。

  终于两大军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又如万顷怒涛扑击群山。长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

  这是两支战国最为强大的铁军,都曾拥有常胜不败的煌煌战绩,都是有着慷慨赴死的猛士胆识。铁汉碰击,死不旋踵,狰狞的面孔,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整个山原都被这种原始搏杀的惨烈气息所笼罩所湮灭.....

  赵国士兵面对强兵,缺兵少粮,为何还如此强悍?

  赵国开国之初,西有强大的秦国,南有魏韩两国环绕,东有富庶的齐国接壤,东北为古老的燕国。北部则与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接壤。其外部环境可谓纷繁复杂,不利发展。

  比之继承了晋国核心地带的魏国,赵国的国力可谓稍显不足。若与有八百里秦川沃土的秦国和占据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相比,赵国的国土简直捉襟见肘。对比秦、楚两国,赵国的可谓“地薄人众“。而起,赵国占有的是曾经晋国北部领土,也就是今山西北部、内蒙南部、河北、山东部分。从农业耕作的角度来说,赵国的开发潜力自然比不上南部的诸侯国。

  即便如此,自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起到秦剪灭六国(公元前221年)为止的几十年中,唯有赵国一直同秦国正面抗争。秦国坐拥4倍于赵国的国土面积,自然有更为坚实的后勤补给。但是在长平之战后,却仍要花将近40年的时间才将赵国击败,而且这期间赵国甚至还有反扑的机会。凭这一点便可知赵国军队有多么顽强。那么,赵国的军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且看下文慢慢道来。

  虽然开国时国力疲弱,且忙于应付周边情况。但是不代表赵国的子民柔弱不堪。作为一处与草原接壤的地域,这里民风彪悍。直至李唐、五代时期以及赵宋,这里可谓辈出精锐之师。也正是有了这个民众基础,才使得赵国有可能组建骁勇之师。此外,其自身出产马匹,又与草原民族多有往来,故有资源组建精良的骑兵。以上种种条件相加,才让赵武灵王能够挥手改革。公元前306年,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以提振军力。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革,胡服骑射所带来的最大改变不在于骑兵,而在于军队的服饰。赵武灵王已改曾经的宽袍大袖,命军士们作战时上袄下裤,腰系裤带。如此一来,赵国的士兵们在战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因为当时还未出现马镫,所以各国的骑兵虽为精锐,但也只是负责辅助战斗。远远没有达到单独作战的标准。自然赵国军队引以为傲的,依旧是步兵。

  关于赵国军队的编制,分为两种:一是郡县征兵,二是常备军。

  前者,属于义务兵系统。在战国时期,“兵民合一“是各大诸侯国常见的兵制。赵国自然也不例外。虽然缺乏相关的记载,参照当时各诸侯国的普遍做法,赵国的服役标准应该也是十五至六十岁的男性。在特殊时期,也不排除激进的做法。如长平之战,赵国就“悉其士民“。从战后白起释放的战俘来看,其中甚至还有不满十五岁的孩子。由此可见,当时征兵制度基本涵盖了全国男性。

  后者,便是招募而来的战士。史书载,赵国拥有“带甲数十万“,这当中的“带甲“便是常备军。虽无关于这些常备军遴选和战绩的直接记载,但是从一些史料中我们还是能一窥究竟的。自胡服骑射后,赵国军力陡然增强,击破了林胡、东胡和楼烦,使他们称臣。在李牧镇守边关的时候,匈奴“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在边关之地,自然不大可能启用临时征召的义务兵,多半可能就是这些常备军了。

  最令人惊叹的,是阏与之战时赵国军队的表现。公元前269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得知消息后命赵奢领兵前去解围。领命后,赵奢率军在邯郸城外30里地驻军停留不前。28日过后,赵奢领兵奔袭阏与城外50里处。茫然不知所措的秦军仓促应战,赵军大败之。在地图上,两地直线距离相距100多公里;据史书载,这次奔袭仅用“二日一夜至“。而且,从邯郸到阏与城,是平地进入山区。对于带着甲胄的士兵来说,其难度更大。由此次奔袭,也看出赵国募兵的耐力和战斗力不比魏武卒逊色。

  如今在邺城的东崮山脚下,赵国士兵再次爆发出来了强悍的战斗力!

  广袤的平原上嘹亮的歌声余音不断: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