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寒门枭士

第102章 急报进京

寒门枭士 半纸烟墨 7818 2022-11-08 03:45

  一念至此,赵抟不由对四皇子赵峥更加恼火起来。

  如今他这个儿子也在临江县。

  可是地龙翻身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连个消息都没有给自己通传。

  他当真以为逍遥王爷,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吗?!

  虽然心中恼火,不过在韩致远这个臣子面前,他还是把心中的怒意强行压了下来。

  瞥了一眼满脸喜色的韩致远。

  在确认他并不是得了失心疯后,赵抟这才耐着性子继续看了起来。

  嗯?

  原来如此!

  如此操作,确实可以快速解决临江县的粮食危局。

  “这个叫云逸的小子,的确有点本事,难怪庄爱卿会收他做弟子。”

  赵抟一边读着信件,一边在心中盘算云逸办法的可行性。

  当他读到韩青韵在信中的注解时,不由便惊叹出声。

  “陛下所言极是!”

  “依微臣之见,此子日后的成就,当不在微臣之下。”

  见赵抟也认可了云逸的办法,韩致远的心中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但凡天下各郡县发生灾害,户部都会首当其冲。

  不但要调拨资源进行赈济,还要面对朝中各部的推诿扯皮。

  就连下拨到地方的赈济物资,都免不了被郡县官员层层盘剥。

  许多时候,朝廷发放了足够的赈济物资。

  可是到达灾民手中时,却只有一半不到。

  于是这些受灾的百姓要么冻饿致死,要么愤而反抗。

  所以但凡大灾发生,各地无不是流民四起。

  如今云逸这一套办法下来,不但能解决灾民的粮食问题,更能把可能发生的动乱,消弭于无形之中。

  若是运用得当,那将会对朝廷的赈灾成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仅仅只是一个筹粮的法子而已,爱卿对这个云逸,未免太过推崇了一些吧?”

  云逸这个哄抬粮价的办法虽然新奇,不过在赵抟看来,却只是利用人心的手段而已。

  此等办法若是用得次数多了,效果必然就会大打折扣。

  毕竟那些商贾虽然身份卑微,但一个个却都是头脑灵活之辈。

  “陛下,筹粮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以工代赈才是点睛之笔。”

  见赵抟并未看后面的内容,韩致远不由躬身提醒了一句。

  “以工代赈?”

  疑惑的看了韩致远一眼,赵抟这才拿起信件继续翻看起来。

  “陛下,云逸在解决了灾民的粮食问题之后,又提出了一个叫做以工代赈的法子。”

  “在微臣看来,这个以工代赈的办法,简直就是应对流民问题的良方。”

  听到韩致远如此说,赵抟不由更加好奇起来。

  只见他一目十行往下看去,没一会儿就看到了以工代赈的相关内容。

  只是大致看了一眼,赵抟心中的疑惑,不由就更盛了几分。

  作为大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以工代赈的好处,不用韩致远赘言,赵抟也能一眼看个明白。

  可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赵抟有些难以理解。

  据说那个云逸,只是一个连童生试都没有考过的穷书生。

  可是此等一举多得的良策,当真是一个白身能够想出来的吗?

  莫非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不成?

  自打登基以来。

  国泰民安,便是赵抟毕生追求的目标。

  大周王朝在他的治下,虽然还算稳定。

  不过每隔几年,还是会出现一些天灾人祸。

  虽然他尽力做好了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可依旧避免不了流民的出现。

  流民的问题一旦应对失策,很快就会发展成为流寇。

  大周王朝的国库本就不富裕,除了赈济灾民,还要派兵平乱。

  这对赵抟这个皇帝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良久之后,赵抟终于看完了信件。

  不过由于这封信件寄出的时候,筒车和曲辕犁还没有制作出来。

  所以信上虽然写明了云逸有提高耕作效率的办法,不过却没有具体言明到底是什么办法。

  “关于信中所说的提升耕作效率的法子,爱卿你如何看?”

  赵抟拿着信纸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良久之后,他到底还是没能忍住问出了口。

  话一出口,他自己先忍不住自嘲起来。

  “提升一倍的耕作效率。”

  “这个叫云逸的小子,还当真是敢夸口啊!”

  “他就不怕朕治他个欺君之罪吗?”

  韩致远本来还想替云逸这个小师弟美言几句。

  可是他见赵抟如此说,连忙识相的闭上了嘴巴。

  虽然云逸哄抬粮价和以工代赈的主意很是惊艳。

  可要说他能提升一倍的耕作效率,这就未免有些太过匪夷所思了。

  若是真能提升一倍的耕作效率,大周王朝的粮食产量必定会随之增长。

  届时不但天下百姓可以丰衣足食,就连岌岌可危的国库,相信也能很快充盈起来。

  若是真能提升一倍的耕作效率,不但大周王朝会迎来中兴之治。

  就连自己等人,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是提升一倍的耕作效率,哪里有这么容易。

  一时间,君臣二人相顾无言,脸上皆是苦笑。

  “启禀陛下,临江县有六百里加急送到。”

  正在君臣二人相顾无言的时候,御书房之外突然传来了小黄门的通报。

  “快拿给朕看!”

  乍一听到六百里加急,君臣二人全都吓了一跳。

  莫非临江县的灾民发生了动乱不成?

  见皇帝如此着急,报信的小黄门哪敢犹豫。

  临江县的奏报,很快便送到了赵抟的手中。

  赵抟拿起奏报,先是检查了一遍火漆。

  见没有问题后,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

  “臣刘庚年为陛下贺,为大周贺……”

  看到奏报的第一句,赵抟提着的心不由放下不少。

  只要不是灾民生乱就好。

  不过紧接着,他便对刘庚年生出了不满。

  仅仅只是为了报喜,就动用六百里加急,这刘庚年实在太不像话了。

  可是当他看到奏报后面的内容时,直接就震惊的从御座之上站了起来。

  “陛下,莫非临江县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见赵抟如此反应,韩致远心中不由也是一惊。

  若是因为云逸的办法,导致临江县的灾民发生了动乱。

  那这件事情可就真的麻烦了。

  正当韩致远惴惴不安时,赵抟却哈哈大笑起来。

  “这云逸,当真是朕的福星!”

  “能得此子相助,实乃大周之幸也!”

  福星?

  大周之幸?

  莫非不是临江县发生了动乱?

  转念一想,韩致远瞬间想到了一种可能。

  “陛……陛下,莫非云逸真能提升一倍的耕作效率不成?”

  正在抚须大笑的赵抟闻言,直接把手中的奏报递到了韩致远面前。

  “刘庚年已经对筒车和曲辕犁进行了测试,结果确实如云逸所言。”

  韩致远闻言,也顾不得什么仪态,直接一把接过奏报看了起来。

  良久之后,他这才不可置信的喃喃自语道:

  “陛下,微臣……微臣不是在做梦吧?”

  赵抟此时已经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

  他见韩致远如此失态,当即不由抚须笑道:

  “除非他刘庚年不怕朕诛他九族,否则他是断然不敢在这件事情上面欺瞒于朕的。”

  “如今筒车和曲辕犁的图纸已经送达,只需命人打造出来一试便知。”

  听到赵抟如此说,韩致远不由也是恍然。

  想来就算给那刘庚年十个脑袋,他也不敢在这件事情上面造假。

  赵抟又拿着奏疏端详了一阵,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转头望向韩致远询问道:

  “如此看来,这刘庚年倒也是个人才。”

  “你之前上奏的那件事情,如今调查的怎么样了?”

  韩致远本来还在思考筒车和曲辕犁的事情,突然被赵抟问起,先是微微一愣,这才躬身答道:

  “回禀陛下,那件事情青韵一直在暗中调查,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

  “不过有四皇子在临江县坐镇,相信很快就能查出蛛丝马迹来。”

  赵抟的心情原本不错,可是当他听到赵峥时,眉头不由就皱了起来。

  “峥儿那小子根本就指望不上。”

  “当初如果不是青韵主动请缨前往临江县,那小子估计现在还在宫里斗鸡遛狗呢!”

  韩致远本想拍一下皇帝的马屁,如今见赵抟如此说,也只得讪讪的躬下了身子。

  “告诉青韵,如果实在找不出证据,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如今临江县在他的治下,倒也算是安稳承平。”

  “就算再换个人当这个县令,就能保证不会贪腐吗?”

  “若是一个尸位素餐之辈坐到县令的位子,恐怕危害只会更大吧!”

  赵抟放下奏报,不由用手揉起了额头。

  “臣,遵旨。”

  韩致远闻言,不敢有半分置喙,当下便直接下跪领旨。

  “对了,这个云逸不错,你先替朕考察一番。”

  “如果没有问题,再报于朕知晓。”

  “如今这京城一潭死水,也是到了该整顿一下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