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朱棣重生土木堡

第二百三十五章:京察结果

朱棣重生土木堡 崛起的石头 4362 2022-12-20 12:25

  朱棣在裁撤下十四卫中显露的手段,所有人都清楚地看见了,自那以后,也就再没有什么成规模的抗议。

  因为,大家都怕死。

  而这个新皇帝,是真的会杀人,就算你祖上曾是为朝廷立过功的,也是照杀不误。

  没有文臣在明里暗里的搞事情,剔除了最后一部分反对力量以后,裁撤下十四卫的行动就顺利得多。

  当军户们听见朝廷允许该隶以后,很快就放下手中刀枪,开始欢呼万岁了。

  对他们而言,什么抚恤都不重要,只要是能脱掉这身世世代代的军户皮,比什么都高兴。

  愿意打渔的,可以到福建沿海做一个渔民,隶入渔户籍。

  有心在山东晾晒盐货的,也可以和朝廷说,朝廷会给山东位于两淮的盐场、盐田发去公文,给予他们盐户的身份。

  隶为民籍最主要的一点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就算以后他们的子孙不再想打渔晒盐,也可以随时改换。

  这就是自由,是世世代代的自由,这是十两抚恤所达不到的效果。

  之所以不久前会群情激愤,主要是因为那些不想失去世袭军户的权贵子弟,蒙蔽了军户们的视听。

  当这些权贵子弟闭嘴之后,事情就变得顺利多了。

  裁撤掉下十四卫,下一步便是要招募新一批的亲军卫士卒,将余下上十二卫的军卒补充起来。

  可问题又来了,下十四卫都已经裁撤了,难道上十二卫的世袭权贵子弟和军户世袭身份,还要留着吗?

  要知道,不仅是下十四卫中如同于全这样的人不少,上十二卫中更多。

  上十二卫之所以是上十二卫,那是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批设置的,是朱元章亲手设立,涉及到的权贵家族比下十四卫更多。

  朱棣已经清楚地明白,亲军卫现在战斗力衰弱的根本原因。

  还不只是土木堡之变早成的军官断代,主要原因和卫所中相差不多,是权贵子弟的世袭制度。

  这些人中有不少,根本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仅凭父母的官身和朝廷的世袭制度,就在亲军卫留有一席之地。

  他们的身份,使得他们一出生就位于许多军户子弟努力奋斗上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朱棣忽然想起当年,东瓯王汤和曾在醉酒时,向自己提起的一句玩笑话,当时汤和以酒醉后的玩笑口吻说:

  “你爹把所有朱家子孙都封王,子孙的子子孙孙,也要封王,现在还好,可十代百年之后呢?”

  “这么多的王,还不把大明给涨破了?”

  上一世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朱棣还很年轻,第一个想法只是害怕,害怕朱元章听到这些话后,会对汤和秋后算账。

  要知道,他的老爹眼睛里是从不揉任何沙子的。

  朱棣没有细想,当时便第一时间捂住了汤和的嘴,看着他沉沉睡去,也没有将这件事向第二个人提及。

  可是经历了一世之后,现在重生到三十年以后的大明,朱棣身处的角度已经和当时截然不同,想法也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

  汤和的话,实在是细思极恐。

  这种说法不只是限于朱家的子孙和子子孙孙,他们这些开国功臣的子孙和子子孙孙,也是同样适用。

  是啊,现在这种比例还不算多,因为毕竟才两三代人,可要是再过上三十年呢,再过上六十年呢!

  过了十代以后,这些拥有能征善战祖先的权贵子弟,还能有他们祖先十之一二的本领吗?

  朱棣一思考到这种情况,就觉得时不我待。

  这早晚是一个大问题。

  一旦以后让类似于全这种权贵子弟,占据了大明全天下卫所的主要军职,那么大明也就离衰亡不远了。

  将领不敢死战,文臣只知内斗,这样的国家岂能长久?

  “陛下,吏部尚书求见。”汪直来到跟前,小心说道。

  朱棣的思绪被打断,滴咕了一声:“何文渊?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

  不多时,尚书何文渊捧着一沓本子,来到朱棣面前。

  朱棣一见,心里便是阴沉起来,看他这个架势,准没什么好事儿。

  吏部尚书何文渊,是王直举荐的继任人选。

  当初,前内阁首辅王直致仕,这也是朱棣给他的恩典,因为王直知道,皇帝完全有本事把他留住,或者让他晚节不保。

  但是朱棣,没有这么做,固然是有上一世对王直精明能干的心态,最主要的是,还是不愿意让这个为大明操劳一辈子的老臣寒心。

  王直掌管下的内阁,虽然在很多事情上毫无建树,但却为刚刚重生回来重新继位的朱棣,压制了土木堡后文臣集团的嚣张气焰。

  别看王直在景泰初年当首辅那两年没干什么事儿,可实际上,他干的事儿一点也不比于谦少。

  只不过,于谦干的都是大事,王直是小事。

  身为文官集团当之无愧的领袖,王直既没有在土木堡之后,对武勋势力大肆打压,也不怎么在朝政大事上和新皇帝叫板。

  他所做最多的,就是对文臣们的请求视而不见,私底下对文臣们过激的行为加以训斥,如果没有他压着,有些事朱棣还真不好办。

  也正是因为王直这种不显山露水的聪明之举,朱棣才给了他这份最后的恩典,让他能以内阁首辅的威严结束一生仕途。

  而王直举荐的这个何文渊,也是有深层考虑的,绝对不是随手拿出来一个就让朱棣去用的。

  王直已经颐养天年了,更没必要故意坑朱棣一把,举荐一个喜欢和他对着干的下属上来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个何文渊也正是如此,在吏部中一直被王直当做接班人培养。

  自从上任吏部尚书以来,吏部就基本没在朝政大事上和朱棣唱过什么反调,但凡事却也不是完全向着皇帝。

  这恐怕就是王直私下的传授了,这个何文渊自打主政吏部以来,这还是头一回来到乾清宫。

  朱棣就知道,肯定是有大事了。

  不过,朱棣也握着一张对付他的底牌,那就是何文渊并没有入阁。

  何文渊是肯定想入阁,在翰林中存有名位的,这也是文臣们都想要的。

  他一进门,便将本子交给一旁小太监,躬身说道:“启奏陛下,臣部经核天启九年京察过失,及景泰元年京属各部院衙门文武臣工,开列革职九十二人名单。”

  “恭请陛下御览,万岁万万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