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宰三国

第一百零四章 蔡邕与文姬

宰三国 1怕白1 5622 2022-11-08 04:38

  蔡邕,何许人也。

  蔡邕,乃东汉的大儒,著名的辞赋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等等。。。

  琴棋书画,鼓瑟琴笙,蔡邕都样样精通。如要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大文豪。

  蔡邕之碑刻,‘熹平石经’,乃东汉时代,天下读书人之范本。

  蔡邕之书法,‘飞白书’,乃书法一道之精髓。

  蔡邕之鼓琴,‘十二雷音鼓’与‘焦尾’。似梦似幻,让人欲罢不能。

  蔡邕之辞赋,‘青衣赋’,乃中国最早的恋情赋。

  人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然蔡邕之文韬,在东汉来说,当真无人能敌。

  尤其是辞赋,书法,音律方面,蔡邕,是东汉最耀眼的那颗星,可谓独领风骚。

  与蔡邕相比之人,只能在各朝各代中,方可寻找。

  春秋的伯牙,战国的屈原,西汉的司马公,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李白,宋朝的苏轼。

  也许,只有这些天纵奇才,方能与蔡邕一争高下。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尊重知识,尊重大儒的东汉,蔡邕,就是东汉士人的偶像。

  蔡邕带给众人的第一眼,是祥和。

  蔡邕身高六尺有余,额骨很高,眼神深邃并炯炯有神。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儒者之气。

  儒家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在蔡邕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人见到蔡邕时,蔡邕正教其小女,文姬弹琴。

  让陈平没想到,已经五十二岁的蔡邕,却是晚来得子,小女文姬,今年只有十岁。

  陈平望向弹琴的文姬,一瞬间,就喜欢上她。

  十岁的文姬,长得甚为可爱,更生得一副美人坯子。

  大眼睛,小琼鼻。樱嘴,薄唇。

  粉嫩的小脸上,带着胖嘟嘟的婴儿肥。梳两个小辫,远远望去,真是一朵娇艳的小花。

  众人驻足,细听文姬弹琴。

  时而鸟在唱歌,时而蝉在鸣叫。雨打芭蕉,小河流水。温馨的曲调,让人流连忘返。

  一曲终了,陈平缓缓的睁开眼睛,惊奇发现,小鸟飞蝉,正欢乐的与文姬玩耍。

  没想到,文姬的一首琴曲,竟能引起动物的共鸣。蔡文姬,当得一代才女之名。

  “哼,弹琴而已,为何带有杀心。”蔡邕满脸怒色,训斥着文姬。

  听着蔡邕的话,众人皆不解。如此美妙琴音,何来杀心之有。

  一首极其温馨,与动物共鸣的琴曲,蔡邕竟能听出杀心,蔡邕的品鉴,当真不敢苟同。

  文姬看着蔡邕,绷着小脸,嘟着小嘴,道。

  “刚刚在弹琴时,有一螳螂,正要捕蝉,女儿不想看到蝉死,用一琴音,将螳螂击退。”

  文姬的话,让众人终于明白,蔡邕所说的杀心。

  用琴音逼退螳螂,就有了杀心。蔡邕的听琴品鉴能力,当真了得。

  看着弹琴的文姬,品鉴的蔡邕,陈平一颗火热的心,不停躁动。

  陈平想将蔡邕,文姬两人,接到琅邪去。

  蔡邕,当代大文豪,翻译周公七卷,最合适不过。还有那古琴绕梁,迷魂之曲,回曲。

  说不定蔡邕,真有极大可能,修复绕梁。教陈平‘回曲’。

  而文姬,陈平更多的是仰慕。有一代才女相伴,岂不美哉。

  陈平有此心,陶谦同样如此。

  拜访蔡邕,陶谦是有目的和想法的。

  陶谦想拉拢蔡邕,借助蔡邕之名望,在徐州,吸引更多的名士,为陶谦效力。

  陶谦和蔡邕不停寒暄。到了最后,陶谦说出了来意。

  陶谦言。

  “蔡大家,本州牧来此,一是拜访蔡大家,二是诚心请蔡大家,当得徐州别驾。”

  陶谦现为一州之牧,身份高贵,但面对蔡邕时,却极为恭敬与谦卑。

  陶谦的真诚话语,让蔡邕感动。但蔡邕看着文姬,摇了摇头。

  蔡邕言。

  “多谢大人美意,然吾对仕途之事,以然看淡。吾只想和小女,能安稳的生活。”

  蔡邕的话,让陶谦惋惜不已。可与此同时,让陈平抓住了机会。

  看来蔡邕与文姬,在河东卫家,生活的很安逸。

  如让其不安逸,那么蔡邕,自然带着小女文姬,来徐州,或者直接来琅邪。

  陈平想到这里,心中以有了想法。

  陈平要用‘周公七卷’的诱惑力,直接将蔡邕和文姬,拉到琅邪去。

  陈平绝对相信,身为一代大学问家的蔡邕,看到神书,必趋之若鹜。

  在陶谦与蔡邕寒暄过后,陈平直接单刀直入,对蔡邕躬身拜道。

  “蔡大家,小子名陈平,在琅邪时,偶得一部天书,其上之字,小子完全不识。”

  “小子深知,蔡大家学问高深,将天书为首四字,强行记下,向蔡大家请教。”

  陈平谦谦有礼,一副求教之色,让蔡邕很满意。

  陈平凭借着记忆力,用生硬的手法,将‘周公七卷’四字的青铜铭文,写给蔡邕看。

  只看了两个字,蔡邕的神色就震惊起来。

  陈平看着蔡邕的表情,心中以明,蔡邕,绝对会周朝的文字。

  蔡邕直接拉过陈平,低声道。

  “老夫爱书如命,藏书已过万余,然万余书籍,皆不如这四字也。”

  “此四字,唤为周公七卷。乃一代神人,周公所书。”

  看着坦言相告的蔡邕,陈平要得到蔡邕的想法,更加迫切。

  陈平急切的道。

  “小子不才,望蔡大家,能到琅邪,翻译神人之书。”

  “如译成此书,平愿将此书,公布天下,以大家之名译,教化万民,造无上功德。”

  教化万民,造无上功德,陈平只是说说而已。如此大气运,怎能传与别人。

  陈平想得是,待蔡邕翻译完此书,然后神不知,鬼不觉,杀了蔡邕。独享周公神书。

  诸葛神人的境界。我陈平也许一生,都无法达到。周公之书到我手里,绝对不传。

  陈平极具诱惑的话,让蔡邕满脸踌躇。

  蔡邕看着陈平,看着那四字青铜铭文,感慨道

  “老夫只能说,能译出此书,老夫死而无憾。可是。。。”

  蔡邕停顿一下,长叹一口气。道。

  “可是河东卫家,待老夫不薄,如轻易离开,怕伤了卫家人的心。”

  蔡邕的话,让陈平十分无奈,也十分懊恼。原来是情感,羁绊了蔡邕。

  这如何是好。

  陈平深知,古人之思想,对情感一道,极为牢固。甚至可以付出生命。

  现在的河东卫家,像一头拦路之虎,压在陈平心头。

  不如直接用刀。杀了卫家全家。

  这个想法,在陈平脑中一闪而现,然后被驱赶出去。

  如在琅邪,杀人全家,陈平完全能做到。

  但现今在河东,并不是陈平的地盘。并且当着陶谦的面,杀卫家人绝对不妥。

  况且河东卫家,乃名将卫青之后,在河东的名望甚高。杀了卫家人,陈平反受其害。

  看来只能用计,拆散蔡邕与卫家的感情。

  用何计策呢。

  陈平看着崇拜蔡邕的卫夫人,一时间,计上心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