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

第十章:大败土木堡

  正统十四年八月,大同。

  边疆形势急转直下,七月王振撺掇朱祁镇亲征的时候,还没有这么败坏,等大军赶到大同,却是忽然听闻大同守军接连吃了败仗。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故意挺直了身体,笑道:“我有二十万大军,一人一脚也能把也先踩死。”

  “郭敬,你可真是给咱家丢脸,出去以后,别说是咱家的干儿子。”

  他话说完,余的太监们也都大声嘲笑。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这些本来胆子就不大的无根之人们。

  郭敬本来就因为被嘲笑而羞耻,汇报战况时自然添油加醋,说也先如何如何的威猛,瓦剌骑兵如何如何的骁勇。

  说起前线大同军队兵败的惨状,更是怎么惨怎么说。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这个大明朝第一个阉党集团的党魁,与后世的魏忠贤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证明也的确是如此。

  王振豪言出关,甚至还没见到瓦剌的一兵一卒,仅凭郭敬的一面之词就被吓得一屁股跌在地上,立即决定跑路。

  “什么,陛下听信了王振的鬼话,想要北撤?”兵部尚书邝野听见圣旨,像见了鬼一样。

  “为什么要改变原有路线,直接从居庸关返京不好吗?”

  尽管众多文武一再反对,由于叫门天子的信任,大军最终还是听任王振的指挥,摒弃了兵部原定的撤反计划,绕路从蔚县返京。

  实际上,王振的这个决定,阴差阳错还是对了。

  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大军只要沿着这条路返回,足可以平安入关抵达京师。

  然而,大军刚走了五十里地,新命令又来了。

  原来是王振在马车窗户边上发现沿途都是庄稼,所以平素根本不在乎老百姓死活的王振,做了一个极其“高尚”的决定——原路返回,再从居庸关返京。

  他不是害怕踩踏庄稼,他只是害怕踩踏了他老家的庄稼,不仅回老家装逼的目的达不到,还会起到反效果。

  这样一来,随行的大军来来回回一直在兜圈子,几天下来不仅一步没动,原本精力充沛的将士,也都变得人困马乏、毫无战心。

  然而,这个时候,也先骑着马追上来了。

  无数的瓦剌骑兵,正在远处的山坡上,注视着忽然转向的亲征大军,个个都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御前护卫将军樊忠知道此事大军的险境,就要进帐去面见朱叫门,让大军加快速度,立即入关。

  不久,大帐周围也聚满了对王振不满的文武大臣。

  然而,到了门前,他们却连见到王振一面都费劲,出来的不过是王振的干孙子,司礼监小太监喜宁。

  喜宁只是一个小太监,但面对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在内的众多大臣,却也是毫无畏惧。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身后站着大太监王振。

  喜宁站在大帐门口,冷笑道:“诸位这是来干什么啊,陛下的圣旨没听见吗!”

  “北撤返京,按原路从居庸关走!”

  兵部尚书邝野说道:“大军反复,路线不能这样屡屡变动,你去看看,现在将士们都累成什么样子了?”

  樊忠也道:“眼看着就要到紫荆关了,为什么还要往回走啊!”

  喜宁根本不懂这些,他也不想懂。

  他两眼一瞪,说道:“怎么,陛下的圣旨你们都不听了,你们这些人要谋反作乱不成?”

  “樊忠,我看你是做了瓦剌的奸细了吧!”

  樊忠气急,也不管这是在哪了,直接爆了粗口:“放屁!我樊忠跟随文皇帝多次北征蒙古,岂能做虏人的奸细!”

  “别跟我说什么军功不军功的,你现在不也还是个小小的护卫将军吗?”喜宁冷笑一声,道:

  “按原路从居庸关返京,这是圣旨,陛下今日不见任何人!”

  话音落地,一名哨骑飞奔回来,看了看在场的一众文武们,一时竟不知道先禀报谁才好。

  最后他还是面相喜宁,说道:“启禀喜公公,前方线报,瓦剌骑兵北撤!”

  “大同镇守监军郭敬询问,是否追击。”

  喜宁闻言一喜,心道这不正是向老祖宗献媚的好时机吗,连忙转身进了大帐禀报。

  樊忠等人在帐外焦心等待,多希望命令是让他们即刻从紫荆关入关,这样数万将士的性命也就保住了。

  可惜,出来的是王振。

  王振一改几日前闻风丧胆的样子,兴奋说道:“追,瓦剌这是被我们吓跑了!”

  “朱勇呢?”

  靖难功臣,成国公朱勇蹙起眉头,膝行上前。

  “臣在。”

  王振俨然将自己当做了皇帝,颐指气使道:“陛下有旨,命你率本部三万京军骑兵追击瓦剌,大军随后就到,快去吧!”

  朱勇犹犹豫豫,显然是有话要说。

  但还没等他说出什么,王振便眉头一紧,“你不信?要不要咱家进去问问陛下,这是不是圣旨?”

  “咱家倒没什么,可陛下现在正睡得香,要是搅扰了他,到时候圣旨再变成什么样,这可就不关我的事了。”

  “朱勇,咱家这是在提点你,长点心!”

  “刘僧,你去做监军!”

  看着一个丝毫不懂兵事的太监被派来掣肘自己,朱勇是敢怒不敢言,眼见无人敢说话,也只好领旨下去。

  随后,他与刘僧点齐了三千营的精锐骑兵,飞马而出。

  数万骑兵自大营轰轰烈烈奔出,人人鲜衣怒马,就如一股奔腾的洪流,向远处深不可见的瓦剌军腹地杀去,气势如虹。

  说来也是奇怪,数万骑兵如此大的动静一路向前,竟然没有遇到瓦剌的丝毫阻截。

  很快,来到鹞儿岭(今河北涿鹿西北),朱勇下令停止前进。

  “怎么了,大将军,为何停止行军?”监军刘僧听闻大军停顿,很快赶来,怒不可遏的询问。

  朱勇毕竟不敢招惹王振,好声好气的解释:

  “监军请看,此山名作鹞儿岭,山脉高大,中间狭窄,极易设伏,万一瓦剌于此设伏,我军怕难翻身。”

  “我看,还是先派一小队哨骑进山,打探虚实。”

  刘僧闻言冷笑说道:“什么极易设伏,我看,大将军是怕了瓦剌了吧!”

  “王公公的原话是叫我们追击瓦剌,若是让也先跑了,你吃罪得起吗?听我的,大军继续前进!”

  言罢,他二话不说,率领一半三千营人马便是先行冲进鹞儿岭。

  一旁,三千营副将问道:“大将军,我们还是进去吧,就算不进去,消息传回去,王振也不会让我们好过。”

  朱勇满怀忧虑的看着鹞儿岭山势,他心中显然明白,这一去就是九死一生,整个三千营,就将毁于一旦。

  但他,却毫无办法。

  或者说,他没有那个魄力去用自己成国公一系后世子孙的荣华富贵,去换三千营留存一半。

  现在跑了,只会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于是,他一声令下,率领其余一半人马拍马赶上。

  朱勇率领本部骑兵刚刚进山,但就如他所说,鹞儿岭地势险要,中间非常狭窄,仅能同时通过两人两马。

  大军在这样的地方行进,而且事先没有任何哨探,朱勇满脸都写满了忧虑。

  果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印证了他的猜想。

  也先率领瓦剌主力在此地早有埋伏,周围倏地一声哨响,随后山上密密麻麻出现了无数的瓦剌骑兵。

  这些骑兵居高临下,万箭齐发。

  明军躲无可躲,又没有任何准备,只能是被当成活靶子,惨叫声充满整个山谷。

  也先站在山头,振臂高呼:“勇士们,随我下山,杀光他们!”

  瓦剌骑兵居高临下冲锋过来,明军阵型早乱,这些经历过数次大战的精锐老兵们,就这样被毫不留情的屠杀在了鹞儿岭山谷中。

  靖难功臣,身兼无数战功的成国公朱勇,挥刀砍死十余名瓦剌骑兵后力气不支,血洒鹞儿岭。

  很快,朱勇战死于鹞儿岭,三千营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后阵,王振惊慌失措,当即再度下令撤军。

  但为时已晚,瓦剌大军一转眼的功夫,便在也先的率领下从鹞儿岭追击赶到土木堡。

  而此时,十余万明军接连成一条线,首尾不能相顾,又是处于平原,进无可进,亦无险可守,只能坐以待毙。

  无数瓦剌骑兵向朱祁镇所在的御营冲杀而去,数万明军精锐,不仅毫无准备,而且精疲力竭、人困马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面对瓦剌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就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大营便被直接攻破。

  也先率队杀入明军大营,直直扑向正统皇帝朱祁镇的御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