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612章 正中下怀

重生之科技洪流 奶味小布丁 10123 2022-11-08 10:56

  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经过这次救市,让香港的股市彻底稳定了下来,随着之前做空的资本需要回购股票还回去,导致股市后期出现较大的涨幅。

  只是想要从股市回购股票,在现在的香港股市难如登天,只要是炒股的人都明白,做空机构想要还回去股票,就必须要从股市回购,不然他们就要违约。

  所以大部分人都将股票捂在手里,不管股市上面的股价涨幅如何,就是不卖,导致股市是有价无市,根本就没有多少成交量。

  这可急坏了之前的那些做空机构,眼看着整个香港股市价格不断的上扬,虽然目前的涨幅直到了暴跌前的65%左右,但是趋势却是非常的明朗。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股市很可能会直接冲到股灾前的水平,如果这个时候手里有股票的人还要捂盘的话,那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问题是,他们经过分析发现,就算是将市场上面的中小投资者的股票都收购过来,也有可能还不完之前借来的股票数量,还是面临违约的风险。

  其实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早就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就等着这些做空机构跳脚,并且和现在的大投资机构达成了默契,就是不放出手里的股票。

  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虽然之前在香港的金融领域影响力较小,毕竟他们旗下很少有上市企业,同时也没有正儿八经的证券投资业务。

  所以大家那时候对于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看法还停留在实体产业上面,对于他们的金融能力还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做空机构针对香港股市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将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放在眼里,也没有考虑过这个最大的变数。

  但是现在经过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这么一番操作,让国际游资充分的体会到了做空一个小股市的风险甚至比大股市还要来的高。

  因为不仅你能够凭借资本优势操作股市,其他势力强劲的机构也可以通过雄厚的资本来操纵股市,这个是对等的。

  相比起做多来说,做空的风险要高得多,因为做多的话,至少亏损还有一个天花板在,股票价值不可能降低到0元以下。

  但是做空的话,那就不一样了,股票价格理论上是可以无限高的,那就意味着做空机构的亏损规模也是无限大,这就是两者根本的不同。

  所以在小股市上面做多要远远比做空要安全得多,像现在这样,流通股票基本上集中在几家大型机构手里,做空机构根本就无法从股市上面回购足够的股票。

  而那些上市企业,现在股价正在低位徘徊,也是不可能将自己的股票拿到市场上面流通,毕竟这对于提高自己企业的股价没有任何帮助。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通过这件事情已经非常的明白,谁才是香港的经济之王,别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就让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对其产生误会。

  所以不管是中小投资者,还是几方救市机构和上市企业,都没有任何动作,就那么的静静等待,等待着之前的那些做空机构为了回购股票,不得不拉升股票价格。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持续回购,做空机构回购的股票远远够不上他们借来的股票,导致他们的面临巨大的压力。

  而这个时候的,香港股价已经慢慢的回到了3900点,和股灾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距,按照趋势,冲破4000点关口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前世香港股市想要回到3900点的位置,还需要到1990年之后才行,中间经历的时间大约3年,可是相当不短的时间了,而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回到了原位。

  到了这个地步,不管做空机构借入的股票价位是多少,基本上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只是亏损多少的问题。

  但是对于很早借入的机构来说,目前亏损的并不多,所以现在市场上面,几方拥有大量股票的机构,根本还没有向市场释放股票的意思。

  沉默就是最好的表态,其他中小机构当然更不会放出手里的股票,至于上市企业只能是静静的看着多空双方大战的最终结果就可以,尽量不要有其他想法,也不能有。

  这个时候,除了蓝筹股外,其他的股票涨幅基本上到顶了,但是蓝筹股作为香港股市的定海神针,依然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更重要的是,当初为了打压香港股市,做空蓝筹股是效果最好的,所以做空机构借入的大部分股票就是这些蓝筹股。

  而作为救市机构,手里的蓝筹股是最多的,做空机构想要顺利的平仓,就必须要从这些机构手里购买蓝筹股票,不然的话,根本就无法通过股市回购。

  像其他的股票,等到股市突破了4000点的时候,已经逐渐有些中小投资者开始卖出,虽然交易量依然不算很大,但是这个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到这个时候,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还是没有向外放出任何股票,不管是蓝筹股还是普通股票,都是如此,反正就拿在手里了,也不在乎这么点钱。

  按照前世的经验,香港股市从此之后是一路攀升,只是在97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是到1999年,恒生指数还是判断恒到了16600多点,是现在的4倍多。

  虽然现在很多内地的企业很可能不会选择上市,导致香港股市可能不如前世来的那么凶猛,但是上涨空间依然很大,拿在手里也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本来就有收购一些蓝筹股企业的计划,之前只是在小规模的吸筹,并没有大张旗鼓,避免引发市场情绪,同时也是避免打草惊蛇。

  这次的股灾可以说是帮了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大忙,趁着这个机会,自己竟然就莫名其妙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实在是有点意外。

  从这角度来看,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更是不可能出售手里的蓝筹股,而其他投资者则是看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动向,发现没有动向,自然他们也不会有操作。

  这可就急坏了做空机构,如果现在还不回购的话,未来的亏损就无法预期了,但是市场上面又没有足够的股票,那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大机构手里购买。

  他们自知像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这样家大业大的企业,想要依靠蝇头小利获得他们手里的股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首先找的就是香港政府和中资机构,例如中国银行。

  等到他们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们也不敢擅自做主,毕竟这次香港股市稳定出力最大的就是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如果现在别开他们的话,那关系就一下子陷入困局了。

  所以他们接到做空机构的请求之后,就直接打电话给了林和霞,想要看看她对此是什么看法,以便于这边统一口径,这样也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林和霞知道,想要让这些机构不放出股票很难,毕竟有钱赚没有道理不赚,自己阻止只会恶了他们,关系也会变得糟糕。

  阻挡别人财路的事情尽量少干,除非别人的财路和自己的财路严重冲突的时候,说到底,这个世界都是利益之争。

  只是有的人是为了大家的利益去争,而有的人仅仅是为自己的私利去争,而最高的境界则是既能够照顾到大家的利益,又能够实现自己的私利。

  林和霞在赵一身边待了这么多年,有些事情还是非常明白的,如果以赵一的实力全力去争取,也就不是现在的成就,只是他不想去做而已。

  所以面临现在这个局面,林和霞选择了置换股票的方式,将自己不怎么需要的蓝筹股和各大资本方置换需要的蓝筹股,甚至还多给了他们一些股票,算是对他们的感谢。

  就这样,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将中华煤气、香港电灯、和记黄埔、国泰航空等香港股市的蓝筹股都置换了过来,而将手里其他的股票则是给了几家资本方。

  加上之前他们就开始和这些企业的大股东接触过,从他们的手里秘密购买了大量的股份,两项加起来,实质上已经达到了控股这些企业的要求。

  本来没有这次股灾,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也会从股市上面悄悄的购入股票,以满足达到绝对控股的要求,现在这次股灾,可谓是帮了他们大忙。

  而那些获得股票置换的资本方,也没有吃亏,反正他们现在掌握着主动权,他们联合起来,准备对那些做空机构联合报价。

  他们也不是什么善茬,报价的价格直接就比现在股票市场的价格翻了一倍,虽然后面也经过了多轮谈判,但是价格还是比现在的股市的股票价格上涨了80%。

  这次救市的几个资本方,从这次救市行动当中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不仅之前的损失补了回来,还获益不少。

  而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这边则是没有理会这些做空机构,因为他们手里的股票是不可能卖出去的,同时他们也希望逼迫做空机构去想其他办法。

  果然在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这边吃了瘪之后,就只能是去企业股东那边去求购,希望从这些股东手里获得股票,这里面的价格自然也是相当的高昂,不过相比起亏损要好得多。

  其实这种情况是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希望看到的,本来他们就想要将这些股东从企业里面清理一些出去,只是人家不卖股票,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地需要做很多工作。

  现在这些人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将自己手上的股票卖出去了,然后被做空机构归还给证券机构,这个时候再从证券机构手里购买这些股票就要容易的多,而且也便宜的多。

  如果是其他的企业想要从证券公司手里拿到这些股票,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就算拿到,估计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毕竟逐利是企业的天性,更何况是金融企业。

  但是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刚刚就在香港股市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魄力,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这些证券公司也不会无故得罪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

  所以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从这些证券机构手里购买股票的事情非常的顺利,而且价格也之比股票市场价格溢价了10%。

  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香港股市的状态是不正常的,是因为刚刚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发威的结果。

  所以香港股市的真实水平肯定不想现在表现的那么优秀,自然也就不可能狮子大开口,那只会恶了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手里拥有的目标企业的股份普遍都达到了70%左右,已经和完全控股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如果不是赵一不想让这些企业退市,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手里的股票就已经达到了退市的要求了,完全可以擅自决定是否退市。

  不过香港股市的体量本就不大,如果这些蓝筹股都退市了,那香港股市真的就没有剩下多少好东西了,那香港作为东亚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要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也是赵一不选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虽然在香港非常的不错,但是和自己旗下的企业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他看重的不是这些企业能够给他带来多少收益,而是为了这些企业在香港的影响力,让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这次坐稳香港第一大财团的宝座。

  当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向外界透漏自己拥有绝对控股权的这些企业的消息后,自然又引起香港金融界以及企业界的震惊。

  甚至有些企业的总裁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发现原来自己的位置可能不保了,拥有如此多的股份,在董事会上基本上能够一言而决了。

  随后不久,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宣布对这些新掌控的企业进行整顿和梳理,这里面自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这次股灾的始作俑者还是美股的崩盘导致的,虽然他们因为体量太大,总体提跌幅没有香港股市那么夸张,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面对股灾这种事情,赵一可能还不好意思对香港股市下手,毕竟如果被发现,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当中,而且体量也不大,根本就经不起自己折腾。

  所以一开始,他的目光就瞄准了哪些国际性股票市场,而且还不仅仅只是太阳花投资公司,就连国内的平安保险和其他几家证券投资公司也派了出去。

  说实话,国内的证券企业这几年里面虽然也有长进,但是限于国内的金融环境,他们想要有很大的作为也很难办到。

  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股市体量太小,想要在里面折腾一下,很可能就直接引来监管机构的注意,虽然没有犯法,但是这么盯着也不是一个办法。

  另一方面则是真正需要融资的企业,经营状况其实都不会很好,反而是那些优秀的企业,并不急着上市,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上市。

  像他旗下的实体企业产业,规模就在国内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也是国内最优质的一批资产,而这些企业就不会拿来上市。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的体量太大,别说是国内的股市,就是拿到美国的股市上面去,也是妥妥的巨无霸级别,就连美国现在的股市都有点不够看的。

  所以这些证券投资公司就算是想要投资股市,其实也无从下手,只能是进行小规模的投资,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这方面。

  反而将自己的精力放在配合国企改革,为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国企提供资金支持,这比操作股市强多了,收益也大很多。

  所以在国际化投资方面,他旗下的这些证券企业其实经验并不多,基本业务都是在国内,对于国外资本市场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够客观。

  虽然这些证券公司的总裁都是从具备国际金融经验的人才当中选拔的,但是要在国际金融市场独当一面,还是欠缺点火候。

  道理也简单,因为这些证券企业的负责人虽然有国际金融经验,但是也没有独自主导过一场国际金融战役,理论知识肯定是有的,但是动手能力如何,还真不好说。

  相比起这些证券公司,反而是平安保险公司具备一点国际化金融投资经验,毕竟他们手上庞大的资金必须要找一个增值的地方,而国内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也只能对外进行证券投资,他们自己也有证券投资部门,规模还非常的大,比这些证券投资公司加起来还要大。

  只是自从上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股市的发展都是整体向上的,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几乎都不要操心很多,就能够稳稳当当的赚取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些年里面不怎么过问平安保险公司的投资事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他们的证券投资部门不傻,基本上都是稳赚不赔的。

  加上创立之初,平安保险公司的体量也算不上很大,至少在资本市场上面,也就是一个小不点,根本不值得他花费很大的精力。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除了国内庞大的福利保险资金之外,还有国外庞大的重疾医疗保险资金,加起来的规模可是相当的庞大。

  国内的福利保险资金还好一些,每年也要在国内用出去不少,每年剩下的并不算很多,但是只要资金在他们手里打转,就必须要利用这些短暂停留的时间赚点利润。

  而且这部分投资还属于快周转周期的,所以投资难度反而更高一些,总不能直接存在银行拿利息,那证券投资部门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除了这些快周转的国内福利保险资金之外,相对稳妥的还是国外重疾险资金规模更大,虽然周期一般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段,足够他们进行多轮金融操作了。

  除此之外就是其他杂七杂八的保险业务带来的资金,虽然体量是最小的,但是他们却是具备更加灵活的自主权,这一点是以上两大资金来源不能够相比的。

  只是他们虽然也进行证券交易投资,但是毕竟是保险公司,加上创立不久,底蕴不足,投资的时候也是选择相对保守的投资方案。

  而在金融市场上面,股票投资反而是比较稳妥一些的,像汇率、期货等,风险性要比股票高很多,如果加高杠杆的话,还有可能血本无归。

  而在股票市场上面的投资,他们也基本上是做多,几乎没有做过空,而且也不会投资期指,反正风险性很大的投资品种,他们都选择不做。

  因为这里面的资金大部分都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旦投资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们就要面临很大的麻烦,这一点和老牌保险公司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像老牌保险公司,经过多年来的积累,别说是客户的资金了,就是他们自己积累的资金和资产规模就非常的庞大,承担风险的能力自然要强得多。

  所以国际保险巨头们,他们其实也会参与到风险性高收益率也高的投资项目当中,因为他们的资金拥有量,甚至比国际大投资银行的资金都要多的多。

  不过这种差距只是暂时的,其他的保险品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会越发壮大起来,而作为国内最大最规范的保险企业,自然也能够吃到最大一块蛋糕。

  例如汽车保险领域,平安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就是最大的,占整个汽车保险市场的70%,剩下的30%,被国内的其他国有保险公司给瓜分了。

  除了汽车保险之外,还有最大的固定资产保险业务,目前随着中国房屋公司的城市化建设以及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不说这些未来的事情,就是他们推出的全球重疾医疗保险业务,每年都可以给他们至少带来500亿美元的毛利润,仅仅这一块业务就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针对这些自有资金的投资,平安保险公司虽然也不会选择风险特别高的投资产品,但是比起光投资股票,还是要激进一些。

  好在之前的投资时间段里面,国际金融局面是整体向好,他们跟在后面还是赚了不少,虽然没有像赵一投资那样简直和捡钱一样,但是也足够让他们满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