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张成的态度不卑不亢,何澄的脸上带着呆滞的标枪。
都已经说道这一步了,他自然是不好在往下问了,张成这小子已经看得七七八八了,要是在问下去,没有德行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现在看来,这小子还真的是到了一定的境界啊!
“高手!高手!真是高手啊!”何澄伸出了大拇指一个劲儿地给张成比划着,“想想老头子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用尿和泥巴玩呢!”
他不停地点头,似乎对张成恨死佩服,神态也出现了一些异样。
要知道从这些种种表现来看,必然能看出,这老头子对自己铜器技法的自负,毕竟自己浸淫行业几十年,自负与对仿真铜器天下无敌,就算有能分辨出他这东西的人,应该也是屈指可数的。
但是他没想到,自己今天遇到了对手,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在满屋子的铜器之中,用耐心和细心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几个,甚至能准确无误的点出自己这东西是后期补充的!
这如何能不让他震惊呢!
“好了,剩下的也不用你们找到,小张先生快坐下!”何澄的手一伸,赶紧给张成拉出来了一张椅子,要不然怎么说何老是性情中人,这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看破了原本的燕子,那整个人似乎都变了一样,张成都觉得他和颜悦色了许多。
何花十分嫌弃的努了努嘴,“这有的认定的人啊,我们都成了陪衬了,也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搭理你,看看咱们几个去外面自己搬椅子吧!”
“死丫头,怎么和外公说话呢!”何澄的语气带着一些不满,但是脸上却还是喜气洋洋的表情。
“何老太客气了,这反而是折煞我,我自己来就可以了。”张成微微一笑,他并不讨厌何家这样的氛围,赶紧接过了人家的椅背,然后又示意何老先坐下。
没想到何花他们搬着椅子进来的时候刚好看到何澄一脸欣喜地开口,“小张啊,不知道你这个年纪家里给你婚配了没?你有没有心仪的丫头啊?要我说啊,这罗家丫头虽然好,但是我们家的姑娘也不差,你不如考虑考虑……哎哟!”
何花放下凳子,三步两步冲到了何澄的身边,“臭老头,我帮你赚了金山银山,你居然这样对我!太过分了吧,这是买孙求荣!”
她实在搞不懂自己家这个老头子咋想的,居然明目张胆的就要挖人家墙角。
罗倩却笑了笑,急忙摆手,心里却因为张成没有反对何老的话有那么一丝的悸动。
“不知道你们来找老朽究竟是为了什么啊?”何澄现在看着张成那真的是应了老话,怎么看怎么喜欢。
等到大家都围着八仙桌,坐了下来,张成才缓缓地打开了自己的那个箱子,将那个汉朝的铜香炉给摆到了桌子上。
“嗯?”何老一看到那个香炉,直接一拍桌子展览起来,那略有平复的心情又激动了起来,声音也带着一些颤抖,在靠近香炉的时候,微微掩住了自己的口鼻,随后认真地端详了一番。
得到张成的允许以后,才泰勒起来翻看了一下底款。
之所以没有拿起来,便是因为这东西里面还有一些香灰,这也是风水布局的一些讲究。
“这东西你们是哪里来的?”何澄对着香炉的喜爱和敬畏是显而易见的,看着他轻轻抚摸着香炉的样子就知道,这其中必然是有什么玄机的。
对上他那直视的眼睛,张成示意谭江边如实说来。
“实不相瞒,这是我在乡下一个做古玩二手交易的人那里捡漏儿来的。”谭江边有些不好意思,忍不住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买的时候没有盖子?”何澄似乎对这个东西是不是捡漏来的并不关注,只是想知道这东西来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配件儿。
“盖子?汉代香炉还有盖子么?”谭江边确实不知道,因为汉代铜器本就少见,这香炉还是着急之下买来的东西,他去哪里知道这东西上到底有什么……
何老摇了摇头,随后开口道:“要知道,少见并不代表没有,就算是宣德时候的铜器那也是有盖子的,而这件铜器,有盖子那是更可以确定的事情。”
看着何老的目光变得微微幽邈起来,似乎在思考什么内容一样。
房间内十分的安静,众人都不知道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甚至不知道对何老这态度做出什么反应。
张成和谭江边他们看着何老出神思索,也不好意思开口点醒,只能默默地等着这位老人家回过神来。
思考了一阵,何老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站起身说道:“等着我!”
随后便起身起了卧室,不知道过了多久,小厨房都飘来了芳姑炖肉的香味儿,何老还是没有出来。
一直等到何花毒昏昏欲睡的时候,老头子亢奋的声音突然从房间内传来,“来了来了!我找到了!”
没想到他拿出来的居然是一本书,张成和谭江边定睛一看,那本书已经颇为老旧,封面上有三个字,并不是他们常见的款式。
“这是先师的遗物,我们这一派的至宝,《封铜经》。”
何澄十分恭谨地将这本书放到了一边,随后快速地翻开了这其中的一页,很明显就是对这本书十分的通透了。
随后将那树托起,转向了张成和谭江边,伸出手指了指那上边的一行小字。
“自春秋战国后,铜器不兴,大有亡矣之相,然汉明末庄帝罪己所铸之炉,铜质精绝,技法深刻,颇有战国深具遗风。谓之此炉,不可谓是不遗世独立。此奇炉外层镂空,上带嵌红珠活顶,烟出有形,怅恨无从观已,孔有惊天之绝秘。”
这本书上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张成读下来也只是因为自己读的古典文集多了而已虽说是繁体字,但是也没有那么地费力。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清楚了,这汉明时期的罪己铜香炉不仅“镂空活顶”,甚至在当时只铸造了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