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紫塞轶录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鏖战宽城(27)

紫塞轶录 麻烦大了 3171 2022-11-08 16:11

  每个选手会有两个分数,一个是大分,一个小分。

  大分是指个人积分,嬴一盘2分,负一盘0分;小分是指该棋手所有相遇对手的个人积分总和(如对手大分分别是12、10、10、10、10、10、10、8,则自己的小分为80分);总得分=大分+(小分×2÷最高大分-轮次)。

  例如:李傲秋大分18,小分150,总得分=18+(150×2÷18-11)=23.66667。

  在比赛中,一般情况下前几轮输棋小分低一些,输给水平比你低的选手小分也会低一些,因此当水平处于临界位置时想拼升段的话。第一不能输给水平比你低的选手,第二力争前几轮打好。

  例如,有个选手前几轮全胜,后来遇到水平比他高的选手导致后几轮输了几盘,但他输的选手都是6胜12分,最后这个选手的小分为84分,在所有的5胜比小分的选手中小分最高。而另外一个选手第一、第三轮输,第二轮是对手弃权胜,最后虽然也是5胜,但是他的小分只有可怜的38分。

  编排的原则是同分对弈,因此选手连胜后对手是愈来愈强,即使水平不够输棋了也没有什么的,你所输给的这个选手将来大分肯定不低(也就是你的小分)。而输棋后你遇到的选手也是输棋的,特别是连输,一般讲水平都不是很强,那就别指望他为你挣很高的小分了

  当出现选手数是奇数时会出现上下调的情况,比如本轮10分的选手只有9人,就会出现一个选手上或者下调。一般情况上调争取赢棋,这样小分高;而下调争取不输,如果输了小分可能低点。

  但是,一切都取决于选手的水平,当水平不够的时候最好当作是锻炼学习,等水平高了想不升段都难啊!一般情况下,大分高的名次列前;大分相同时,小分高的列前。如果还相同,就需要有其他破同分办法来排列名次。

  这里重点是强调,以大分(优先)和小分来排列名次的方法并非绝对,也有极少数例外。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先看大分多少,大分高者名次列前;大分相同时,再比较小分多少;在围棋比赛里面,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

  例外的情况极少。那年殷省围棋个人赛,常昊八胜三败,小分最高获得冠军;邵伟刚九胜二败,却居然屈居亚军!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情况极其罕见。组委会计算了所有选手总得分,非常意外地发现常昊的总得分居然高于邵伟刚的总得分,那么常昊当然是冠军。

  这种情况是因为,邵伟刚初战不利,很早就输掉了两盘棋,以至于小分很低;而常昊开始是连战连捷,到后面半程强手PK之际,才输了三盘棋,他的小分极高。

  二人的小分差距非常大,竟然达到了超过了一盘胜局的分数。通常都很难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王铁志幸运地击败了王儒,就可以比较放松地、美滋滋地坐山观虎斗,看看老毕能不能坚持住,最后也只输掉一局;如果两个人最后成绩同样是八胜一败,大分相同,就必须比较小分。

  李志刚和王儒都已经二败,现在看起来基本只能争夺第二名之后的名次。

  第八轮比赛,王铁志的对手又是“不知名”的选手,按理说很难阻挡住他。全场只有他与老毕是六胜一败,但已经对阵过了,按照规程,不允许再次对决。王儒上调,恰好对上老毕,二度同室操戈。

  王儒失魂落魄,仿佛一直魂游物外,对其他事基本没有反应。疙瘩过来说,咱们应该发挥风格,没希望夺冠的,最后给有希望的让路;暗示王儒,这盘棋,就不要再死拼,“让”老毕赢了算了。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很难说。毕竟,王儒即使直接认输,老毕能不能夺冠,还是未定之天;如果仅仅获得第二,王儒故意“让棋”岂非做了无用功?

  如果老毕因为王儒相让,最后获得了冠军,那还好;过后老毕绝对愿意好好感谢王儒一番!他肯定是不在乎奖金够不够喝酒。一千多元奖金,看起来很多,但请人喝酒,大概最多三五顿就折腾没了。

  棋友们一顿,单位朋友们一顿,最起码这两顿,每次都规模不小;前者肯定有二三十位,后者也会有十几位。

  所以说,王儒即便真的愿意给老毕让路,也没有把握“保住”冠军。最关键的在于,王儒如果赢了王铁志,那么几乎就只有他们俩争夺冠军;但依然没有容让的必要啊。

  说了半天,疙瘩也没好意思直截了当、明明白白地说清楚。王儒神思不属,听到了疙瘩的话,却真没弄明白。

  疙瘩纯是瞎操心,他还不如专注于自己的比赛。现在他是四胜三败,如果后面二局都获胜,SQ区队夺取团体冠军的希望还是不小的;他自己的名次可以冲进前十名,面子上也好看许多。

  按照老毕的本心,他肯定是不愿意听从疙瘩这“馊主意”。但疙瘩画出来的“大饼”,实在是有点“馋人”;他对个人冠军的的确确非常动心,就没有反对疙瘩的说法。

  他们俩却并没有发现王儒很明显的异常。王儒又气又急,完全沉浸在极度悔恨中无法自拔。疙瘩的话他听到了,却如同耳旁风一般,听过了就过去了,心里完全没领会对方的意图。

  疙瘩并非很喜欢或者很欣赏老毕,但谁让形势已经逼到这地步了呢?

  他的如意算盘是,力求争到个人冠军(老毕),然后顺势夺取团体冠军。后者,他以为是很稳的,没有风险。但个人冠军不一定稳拿,所以他力劝王儒“放弃”,至不济也能保住个人第二名。

  这窘迫形势,根本就是王儒不争气;他如果赢了王铁志,不就不用面对这样难堪的局面了吗?

  他还以为,自己已经说得很明白,王儒没出声,自然就是默认同意了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