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大家凑在一起找据点下围棋,不过是自发性行为;并没有任何人组织,也没有任何官方机构支持。一天,王儒去得略早了,看到那些经常打百分那一帮人没到齐。屋里只有武建中和余三少俩人,正在准备开战。余三少与柴哥、蒙凡栋及马绍恒、章有都是老相识,中上等个子,戴近视镜,是个精明强干的人。
九二年春天,王儒初次见到王亚峰,第一印象非常好;曾经也认为对方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小伙子,不想后来没办法,只能改变了最初的看法。而余三少与王亚峰不一样,王儒认为他绝不是那种,即使用志大才疏这个词形容,也感觉不怎么妥当的人。对了,只有眼高手低才能相对准确地描述王亚峰他们。王儒本人虽然并非狂傲,却并不讨厌狂傲的人。但是,他肯定讨厌无缘无故目中无人的人。事实是,这样的人并非少见。然而,老白、赵冬鸿这种自视甚高,又不属于那种情况。如同王亚峰,没什么本事,却口气大过天,这种浅薄无知,确实令他恶心。
两相比较,老白、赵冬鸿这种,不过是只以为紫塞府最高或接近最高,其实与实际情况相差并非很远;王儒这种实在人不可能对他们产生多大反感。而王亚峰自命文学青年,写个情书都不知所云,却敢于大放厥词,挥斥方遒;说实在的,在王儒看起来别说金庸那种超级大家,即使等而下之的三四流作家,比陈青云、诸葛青云等都不如的,他有没有资格评价,都是个问题。因此,他会打听对方小学、中学有没有曾经被老师在班级读过范文?
说余三少比较靠谱,也同样是有根据的。这是这几天,王儒亲眼看到,余三少与大家打百分时,时常会讲讲“牌理”,说得头头是道令人们信服。这种情景,即使老白也没有做到过,他讲的时刻不少,大多数都是令人无语而已;通常都是敢怒不敢言那种。信任是怎么建立的?无非就是这些人们不经意之间,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比如,蒙凡栋、章有、马绍恒这仨高手,不需要自吹自擂,满世界嚷嚷自己很厉害;人们自觉地就认可他们确实是棋力强。人家成绩很棒,平时的与棋友们交流的战绩、表现都有目共睹。而赵冬鸿稍微差一些,他说的有些多,声誉反而不如表现出来的那么好。
王儒自认为与二人都算熟悉,准备观战时,贸然说了一句:“你们俩对战挺好,合适。”其实,王儒现在感觉自己很迷茫,棋感很差,有时候会害怕与人对战。不料,余三少不高兴了,“你的意思是,比我们俩都强呗?”武建中根本不抬头,可能是思考布局呢。王儒大惊失色,赶紧解释:“我是觉得,你们正好是一个善于攻击,一个善于防守;斗起来一定会很好看。”余三少依然不满意,却没有继续穷追猛打,只是又白了他一眼。王儒还不能扇自己一巴掌,没事闲的多什么嘴啊?也不好意思再看,灰溜溜地去另一个房间里,自己打谱研究去了。
打谱时,依旧心乱如麻;摆一个小目的小飞低挂后一间高夹的变化。本来,变化就复杂,这下子就更不明白了。正犯迷糊呢,赵冬鸿进来了。他看了看,见王儒根本没发觉;就大声对他说:“干嘛呢?这么用心。”王儒抬头,心里暗自惭愧,我用什么心了?呆呆回答:“不就是打谱吗。”赵冬鸿笑了,搅乱王儒摆的棋,“好了好了,别研究了;你再研究也没用。有专业棋手陪你下棋,还不赶快来上心学习?”王儒一惊,刚想问,你怎么知道我研究也没用的?又听到他说什么专业棋手,赶紧问:“专业棋手,在哪里?”忽然又明白了,哦,就是你呀?
赵冬鸿乐了,可不是我吗,怎么,还不满意咋的?二人开始下棋,不久赵冬鸿就轻松占了上风。忽然,他问王儒:“诶对了,你老是不进步,没想想什么办法吗?”王儒很烦,“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赵冬鸿又说:“人家都开始下彩棋了,你知道为什么吗?”王儒反感赌博,主要是不喜欢输钱,否则现在都难以摆脱;于是摇摇头。赵冬鸿继续忽悠:“下彩棋,俩人都认真。”王儒又摇头:“我不喜欢耍钱。”赵冬鸿有点失望,耐心说服:“咱们俩下,就只是十元一局。练练棋,带一点刺激下棋更认真。”王儒听他这么说,终于动心了;赵冬鸿看了,知道成功了,骗点是点吧。
于是,赵冬鸿提议这盘棋不算,赶紧去第三个房间,重新开始,正式决战。赵冬鸿一来为了赢一点钱,二来也顺便报去年比赛输棋的仇。王儒不知道人家的算计,只以为人家真是好意帮助他练棋呢。然而,赢王儒虽然不难,就是可惜性价比太低了。赢他一盘棋,由于本身他就喜欢长考,局势被动后行棋就更慢了;可以说那么长时间,足够赢其他人两盘棋的时间了!如果换成阿潘、那子,输赢不一定,差不多够下三盘棋了。王儒容易骗不假,但是一来他非常慢,消耗时间过于多;二来,人家就是只当练棋呢,赵冬鸿无论怎样作态,他也是无动于衷;感觉有些浪费感情。
于是,赵冬鸿连胜三盘,多半天只赢了三十元;以为自己会非常厌倦。可是,仔细一想,并没有那个感觉;反而来似乎越下越来劲了?原来,他赢确实赢了,每局棋也都是很吃力的。他心想,没想到,还真的帮人家练棋了,只可惜收学费收得太少了!他以为王儒完全没受影响呢,实际上王儒心里也已经火冒三丈了。只不过,那次高斯赢他二局,对局时还自言自语,略有盘外招之嫌呢;人家赵冬鸿可没有这些多余的。
所以,他憋了一肚子气,只能苦苦忍着;等回家,也只好自己生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