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众人大哗,这情况连老毕和王儒也是现在才知道;之前只是觉得疙瘩比得不好,还没来得及了解到这个重要细节。其实,这个比赛很小,冠军与亚军只是相差四百元而已;只不过人们心理反差比较大。
小武着急了:“你最后那盘棋的对手是他们的第二台吗?”
疙瘩不好意思编,只得羞愧地说:“不是,是他们的第三台。”此刻,他头低得都要与桌面看齐去了。
小武忍无可忍了都,怒声质问:“疙瘩你到底赢了几盘棋呀?”
疙瘩低声说:“只赢了四盘。”
众人默不作声,都有点同情,有有点暗恨,与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意思已经相当接近。
“九轮比赛,”小武自言自语,随即声调猛然拔高,“才赢了四盘棋?”
气咻咻地瞪着疙瘩,“还不够本呢?”
然后,他看疙瘩那可怜样子,也觉得不忍心,自己是不是过分呢?
声调放平了说:“本来还以为老毕、王儒下得不太好呢。”忍了忍,吞掉了后面的指摘。
小蔡不管不顾地抢着补刀:“我看在座随便再去一个人,应该都比你好点。”
那子没来得及抢到,其实也是想这样说,跟着点点头。他最不忍心的不是个人冠军,SQ区队很缺少团体冠军,所以他很在意这次比赛的团体冠军。以往几年比赛,SQ区队得到团体冠军也是极少。
这次比赛机会那么好,却居然被疙瘩“糟蹋”了,真是很闹心。
众人忙打岔,提议喝酒;事已至此,那么多埋怨有什么用?
结果有什么可追究的,喝酒才是正题。牌友们纷纷主动“向老毕致敬”,这可不是什么吃人家的嘴短,而是顺情说好话,何乐而不为呢?棋友们见了,也都放弃向疙瘩开火,互相敬酒,而后等机会祝贺老毕。
“祝贺你,王儒”张伟与王儒不在同一桌,特意换位置到王儒身后,与他碰杯。
王儒苦笑,“不过又混一个第三。”
张伟淡然追问:“这是几次第三了?”
王儒记忆犹新,“三次了。你呢?”
张伟回答:“正好我也是一样,最好成绩也是三次第三。太可惜了。”
王儒以为他是可惜他自己没能参加比赛呢,“你单位请不下假?”
张伟没在意,点点头说:“确实是请不了假。我说你,太可惜了。多好的机会啊。”
王儒心里酸楚,默然点头。
张伟追问:“你都输谁了?”
王儒回答:“前面的第四轮,输给李志刚了;那盘棋下得不好,没什么机会。第七轮对王铁志,是关键对决。开始一段是他黑棋好一些,而后他下得缓,到中盘时是我白棋优势。”
张伟向王儒凑近一点,努力“克服”周围的嘈杂喧闹,注意听王儒说话。
“王铁志很善于抓机会,我中腹即将围空时,他马上放胜负手,强行扳头。事后复盘,我如果断了他,赢棋的可能性大一些;假设我赢了,后面就是跟老毕争冠军。”
张伟认真想了想说:“老毕那家伙,你应该能赢他。太可惜了,机会啊。”
王儒无奈地摇摇头说:“没办法,只能以后再努力;我实力还是差点。”
张伟也摇摇头,没有再重复“机会啊”;他是真的替王儒惋惜。而且,他的棋风与王儒比较近似,王儒的痛苦,在场众人中,应该是他最能体会。
机会是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也有关键,要害等意思。晋葛洪《抱朴子·交际》等均有相关记载。
1、时机。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或事便则先取而不让,值机会则卖彼以安此。凡如是,则有不如无也。“
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大官人便可急回下处,莫在他门首盘桓,被人识破,误了大事。讨得三分机会,老身自来回覆。“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次早,(伍)员谓专诸曰:'某将辞弟入都,觅一机会,求事吴王。'“
清李渔《玉搔头·闻警》:“真奸佞,有收无纵。好机会,易失难逢。“
茅盾《委屈·报施》:“他的愤恨,自然是因为知道了还有这些毫无人心的家伙把民族的灾难作为发财的机会“。
2、关键,要害。
《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此由天资忠孝,郁於中而大作於外。动皆中於机会,以取胜於当世,而为戎臣师。“
《英烈传》第五九回:“军中皆称足下与朱亮祖为雄,今亮祖独屯兵西北,不当机会,足下何不迳取此贼“。
3、犹机关,圈套。
《西游记》第五十回:“他不听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机会,把贫僧拿来“。
关于机会的名人名言非常多,下面列出几句比较有趣的。
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卡耐基
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圣经·传道书9章11节
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尼采
机会是神的雅号。--桑弗
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卢梭
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