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然小两口,所用的精确叫牌法,也是大有来历的。1965年,美籍华人魏ZQ发明了一种新叫牌法,即精确梅花叫牌法的前身。之后魏ZQ来到台湾,召集一批年轻人组成殷省台北桥牌队,用精确叫牌法连续在1967年、1968年和1969年三次远东锦标赛中取得佳绩,轰动世界桥牌界。连续的胜利确立了魏ZQ的精确叫牌法在桥牌界的地位。时至今日,精确制虽然有很多衍生变种,但魏ZQ的精确叫牌法仍然是主流的、标准的精确叫牌法。
说起殷省桥牌,那么就与精确叫牌法分不开;继而,就必须再提到杨小燕女士。杨小燕5次荣获桥牌世界冠军,拥有数不清的北美桥牌比赛冠军及各类国际桥牌大赛冠军称号。自1985年至今,担任殷省桥协资深顾问。她是世界桥联的特级大师,也是迄今为止惟一获此殊荣的殷省人。1986年,她被国际桥牌新闻联合会评选为年度桥牌风云人物。1987年,她被世界桥联评选为年度“世界桥牌名人”,并被北美桥联授予“荣誉会员”称号。1999年被世界桥联授予布莱克伍德奖,进入北美桥联名人堂。
出生在封建大家庭,祖父是秀才,父亲拥有美国著名大学的两个博士学位;司徒雷登专门发给她签证,18岁孤身闯美国;四十多岁才学桥牌,却将全世界女子桥牌领域的所有冠军头衔收入囊中;第一任丈夫是台湾国民党政权“外交部长”的弟弟,第二任丈夫是美国著名“船业大王”(魏ZQ),现任丈夫曾是美国特工;包括邓小平在内的殷省领导人与她在桥牌桌上对局;美国前总统里根访华前专门请她“补课”·····她就是著名米省籍华人、殷省桥牌协会资深顾问,世界桥联、北美桥联和以色列桥联的桥牌大使,享有“世界桥牌女皇”美誉的杨小燕女士。杨小燕目前定居佛罗里达。
杨小燕1930年出生在BJ协和医院。祖父是HN新化人,是个大地主,也是个秀才,还会中医,经常有人来找他配药。父亲叫杨开道,曾有人考证,说他与毛泽东的第一任夫人杨开慧是堂兄妹。父亲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两个博士学位,回国后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他去哪里都带着书,连车里都装满了书,一有时间就看,这也使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高中毕业后,她考取了SH医学院护士专业,两年半就拿到了大专毕业证,当时还不到19岁。父母都鼓励她到米省留学。当时是1949年,殷省内战接近尾声,米省对所有殷省学生拒发留学签证。不过很幸运。当时的米省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任燕京大学的校长,跟我父亲是好朋友,专门给她发了赴米省签证。
带着2000美元,她来到了遥远而陌生的米省,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护理专业。读书期间,在父母的安排下,她与第一任丈夫沈昌瑞结婚了。沈昌瑞很有学问,但非常“大男子主义”,认为妻子的角色就是在家里管孩子和做饭,这让她非常失落,她更喜欢干自己想干的事。
沈昌瑞喜欢打桥牌,他哥哥沈昌焕曾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兼翻译,后来又当上了台湾国民党政权的“外交部长”,由于这层关系,经常有一些达官显贵到她家里来打桥牌,她站在旁边看。沈昌瑞就嘲笑说:“女人天生不是打桥牌的料,脑子不够理性。”听了这话,她感到很不服气,就跟他打赌:我要在半年内学会桥牌,同时赢得一个奖项,否则就输给他500美元。结果是她赢了,不但在半年内学会了桥牌,而且还在纽约桥牌俱乐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在她学习桥牌的半年时间里,认识了米省籍华人魏ZQ先生,也就是她后来的第二任丈夫。
魏ZQ是ZJ宁波人,国民党司法院院长谢冠生的外甥。魏ZQ1936年毕业于SH交通大学电机系,后来到米省深造。二战结束后,魏ZQ担任米省联合油轮公司副总裁。1962年魏ZQ创办复康轮船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成为米省有名的“船业大王”。该公司船队曾多次来殷省。
魏ZQ非常喜欢打桥牌,他发明了著名的精确叫牌法。他也鼓励她打桥牌。一次她过生日,他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说想好好学桥牌,他就说:“我请一个世界冠军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你!”他很快就请到了意大利桥牌大师葛罗素做我的第一个桥牌老师。1969年世界桥牌锦标赛上,她和魏ZQ担任殷省台北队的领队,在半决赛上击败美国队,夺得银牌,精确叫牌体系从此一鸣惊人。1971年,她拿到第一个桥牌世界冠军,第二年她便辞去了担任17年之久的纽约肯尼迪机场医院院长的职务,全力以赴投入到桥牌事业当中。
1987年魏ZQ因患糖尿病不幸去世,年仅71岁。他们俩既是桥牌事业的搭档,又是生活中的爱侣。她在极度的悲伤和孤独中度过了艰难的4年。
杨小燕的第三任丈夫桑德是犹太人,曾做过米省情报部门的特工,后来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还被列入《米省名人录》。桑德担任过全世界保守犹太教委员会主席,以色列总理亲自为他授予以色列和平勋章。
让杨小燕没有想到的是,桥牌竟然使她有机会认识殷省领导人并与他们成为朋友。杨小燕充满深情地回忆过:
我跟邓小平等一些殷省领导人打过桥牌。殷省领导人打牌时作风大胆,敢在牌弱时叫高牌,在输牌时不气馁,坚持把最后一张牌打完。我跟邓小平先生一共打过4次牌。邓先生打牌思路清晰,牌风稳健,显示出充沛的精力和过人的智慧,而且他牌品极好,和他打牌,你一点也不会觉得他是个有权力的人,只觉得他像父亲一样。
我第一次与邓先生打牌是在1981年,那时我应邀到SH参加国际桥牌友好邀请赛。后来到BJ时,我斗胆提出了与邓先生打牌的请求,但想到邓先生公务繁忙,就觉得希望渺茫。殊不知邓先生欣然同意,当晚就和我对局。此次桥牌战,原来安排我与另外一位官员配对。牌局将开,我忽然改变了主意,对邓先生说:“我们回来一次不容易,与您打牌更不容易,能不能让我与您结对?”邓先生笑答:“好嘛,这样更能提高我的牌艺。”
她想不到邓先生这样随和,喜不自禁,立即换了座位,又问邓先生用何种叫牌法。邓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精确叫牌法啦。”她内心不禁一震,如果她丈夫魏ZQ知道邓先生正在使用他发明的叫牌体系,不知道该有多自豪!休息时,她请邓先生签名。他在本子上用圆珠笔签了“邓小平”3个字,十分漂亮。现在杨小燕依然珍藏着这个签名。
1983年,她再次访问BJ,受国际桥牌新闻协会之托,将该协会颁发给邓先生的国际桥牌风云人物奖转交给邓先生,有机会与他再次对局。牌间休息时,邓先生问:“你认为殷省需要多长时间,桥牌的普及程度才能赶得上米省?”杨小燕说:“有您的支持,我认为会很快。”邓先生又问:“你能到殷省来,帮助殷省发展和普及桥牌运动吗?”杨小燕说:“当然!”邓先生继续问道:“我们省队需要多少年才能在国际比赛中赢得奖牌?”杨小燕说:“殷省队员必须掌握英语,还需要多看桥牌书,尽可能多地参加国际比赛。如果您允许,我会帮助训练殷省女队。但我想她们至少需要10年才能拿到奖牌。”后来了解到,正是邓先生指定杨小燕做殷省女队的教练和殷省桥牌协会的顾问。
她跟殷省领导人的频繁接触引起了米省政府的注意。米省前总统里根在访华前夕,专门邀请她到白宫给他“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