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导师【求月票】
应该是我听错了吧!
看着身旁那个中年人手中摊开的那本薄薄的杂志,舒婷摇了摇头,崛起的诗群竟然被自己听成了大国崛起……呵呵,难道是自己诗人的联想情绪发作了?
竟然冒出这样的想法,真奇怪……或许是自己想见戈文想疯了吧。
舒婷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收获》杂志,然后转身离开了书刊区,到柜台结账去了。
在她刚离开不久,那个引发了舒婷联想的中年人突然猛然间将双手捧着的杂志往下一放,然后就有些兴奋的低声自言自语道:“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没想到萄牙和西班牙是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才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才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的啊!戈文的历史知识竟然这么丰富,真是让人惊讶呢,他才多大啊!”
中年人的心情很激动,他是一个学校的老师,虽然只是教数学的,可是接触过的书籍相对来说要远远胜过新一代的年轻人,自然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他知道这两个国家曾经是世界上的巨无霸国家,殖民地曾经囊括全球,是英国之前世界的霸主,可是对于这两个国家是通过何种手段才成为世界的大国并不了解,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概念。
此刻看过戈文的这篇《海洋时代》,他一下子就对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的感悟让中年人十分的高兴。
中年人的目光再次的聚集到了这篇《海洋时代》之前,《大国崛起》标题之后的序篇上。
其实在戈文寄给《读者文摘》副主编郑元续的回信里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序篇,这是郑元续看过戈文的回信后,将戈文回给他的信件里的内容重新的编辑,然后当做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的总序。
这篇总序就是戈文详详细细的介绍自己为何突然要以大国崛起为题,写自己为何要写一系列的介绍15世纪以来世界上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的文章。
不久前中年人就是因为看到这个序言里戈文的口气如此之大,才不禁惊讶的失声叫了起来的。
在这个序言里,戈文很坦然的写道——
我想通过我个人的体悟和感受,将那些发达国家的历史介绍给中国人民,让大家可以充分了解这个比我们国家本身要强大的多的世界,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西方国家在过去300年里边,是怎么发展成长起来的。
这对目前的中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在好多认识上能够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样的话,对于目前正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在执行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也可以少一点阻力和不理解,可以比较顺利的进行。
如果这个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可以给大家留下很大的思考的空间,让大家可以用思考去和历史对话,让大家可以对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产生更大的信心,那我就达到了创作的目的……
看着戈文那侃侃而谈的文字,中年人的心中突然无法抑制的产生了一种迫切的与人交流的冲动。对于他这样的知识分子来说,尽管经历过十年动乱,可是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依然无法磨灭。
他知道中国的传统就是以史为鉴,而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传承的重要原因。但是,他同样知道,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观”与“世界观”是不一致的,历代重视的史训也很难突破本民族的疆界。
当今,国家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一个重新振兴的过程,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更是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过程必然是国人不断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心态不断向世界开放的过程。而戈文的《大国崛起》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恰恰可以让中国人了解世界的需要。
真是一篇好文章!
中年人心中的谈性越来越浓,他迫不及待的想立刻和人交流一下自己的内心的感受。于是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然后抬起头环视了一下周围都在默默阅读的人群,再然后他就注意到自己身边不远处一个蹲在地上正在认真的看着杂志的年轻人。
从这个年轻人手里翻开的杂志页面上,中年人确定这个年轻人看的正是《读者文摘》,于是他就凑了过去,然后蹲在年轻人的身边。
看到身边的声响,年轻人抬头看了一眼,然后中年人微笑的脸庞就印入他的眼帘,于是年轻人礼貌的回了一个微笑,就打算低下头去继续看自己手中的杂志,然后他就听到了中年人刻意压低的声音——“这位小同志,你也喜欢《读者文摘》?”
年轻人一愣,显然是没有料到中年人竟然向自己问话,不过他还是点头回答道:“是啊。”
一听到年轻人这样说,中年人顿时来劲了,这真是瞌睡时就有人送来了枕头。于是他就开始向年轻人低声的絮叨了起来:“这期《读者文摘》上有一篇叫做《大国崛起》的文章你看了没有?这篇文章很优秀啊!……”
……
……
戈文是在陪巴金到外面散步时,在巴金家的外面的小巷子的尽头的书摊上看到了最新一期的《读者文摘》的。
当他的眼神从书摊上放置杂志的区域飘过时,就注意到了《萌芽》,然后就是一边的《读者文摘》。
回头看到去,巴老正在和书摊的主人老王头两个人聊得火热,于是戈文径自来到了书摊前,拿起一本《萌芽》看了起来。
“中国朦胧诗诗歌大展”九个黑体字安静的独自竖立在封面的一角,显得孤单寂寞却又霸气十足。
虽然这一期的《收获》和以往的《收获》并无多大差异,栏目的布置、文体的题材都和过去的几期杂志一样,可是单凭那足足有二十多页的诗歌栏目以及杂志封面上的那“中国朦胧诗诗歌大展”九个小字,就让所有看过这期《收获》的读者感受到了不同。
戈文还记得自己在10月的30号的傍晚,将这一期的《收获》样刊带回到家中时所引起的喧嚣——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兴奋,每一个人都在大声的说笑、甚至流泪……
那两本样刊像是稀世珍宝一样受到了所有人的追捧。
所有的人都在屋子里奔跑着、打闹着、追逐着,只为从其他人的手中夺过杂志,然后亲眼目睹一下杂志里面那一行行的感情真挚的朦胧诗、一行行的或厚重或灵巧的文字!
最后所有的人都瘫倒在客厅里沉默了下来,大家相互对视着对方脸上幸福的余韵,然后开始微笑起来。
然后就有一个从福建赶过来的女诗人坐在地上蜷缩起双腿,双臂环膝的埋下头去低低的哭泣,这期的《收获》杂志上有她自己的作品,写过了无数首朦胧诗诗歌,只有这一首是她真正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弥足而珍贵!
很多人的脸上开始闪现出晶莹的泪花,可是他们自己却不自知,只是一个劲的鼓励和安慰这个女诗人。
当所有人都抱在一团,当所有人都在释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情时,只有戈文安静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慰藉,那种心灵上的满足,实在难以用语言描述。
再然后让戈文惊诧的一幕出现了——
在所有的人都再次安静了下来的时候,顾城从人群中站了起来,他的目光直直的落在了戈文的身上,然后他从一个同学的手中要过了两本《收获》杂志中的一本,然后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向着戈文走来。
在客厅里的灯光下,顾城的脸上的温和已经褪去,一种严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肃穆的表情出现在那里。
所有人的目光随着顾城的身影而移动。这是因为在所有人间,顾城无疑是众人中最有名气最有影响力的朦胧诗诗人,这些天的相处,让所有人都对这个温和的诗人感到亲切。
顾城来到了戈文的身边,然后回头看着众人,扬起手中的《收获》杂志,说道:“在《收获》举办这次朦胧诗诗展之前,有一个朦胧诗诗人用自己的作品征服了《收获》,封面大标题,巴金老先生亲自作卷首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充满感情的高声朗诵着《一代人》,他面前的其他人跟着默念,就像是唱诗班。
“是谁发起了这场朦胧诗的诗展?是谁让所有朦胧诗诗人的野望变成了现实?”看着其他人,顾城突然大声的问了起来。
“戈文!是戈文!”
听到顾城的鼓动,所有的人一下子都从地上站了起来,大声的回答道,他们投向戈文的目光炙热而饱含着谢意。
顾城点了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支笔,在手中的杂志封面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又将杂志高高的举起来。
这本厚实的杂志在灯光下,遮住了一片灯光,在地上投下一个巨大的阴影。
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没有人知道顾城想要做什么,可是所有人的内心涌起了一种神圣的感觉。
高举着《收获》杂志,顾城掉过了头,俯视着坐在沙发上脸上还有些惊讶的戈文,然后他笑了一下,像是西方世界里的骑士一般,单膝跪地捧着手中杂志,看着戈文认真的说道:“戈文,你拯救了朦胧诗,你不仅仅给我们带了新的希望,更重要的是你给朦胧诗带来了理论的思想,这本杂志仅代表我自己,献给朦胧诗最最伟大的功勋——献给你,我的导师!”
顾城的话音热切而带着一丝微微的颤音,显得相当的激动。而他这种虔诚和认真的态度让戈文顿时产生了那么一点点眩晕感,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戈文还记得自己是在复旦大学听了华罗庚老先生的讲座之后,才真正意义上的树立起自己的理想。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尽管这是一条充满荆棘,注定不会平坦的前路。可是他从来不在乎,不管是羊城晚报的社论还是翻译瓦尔登湖都是他一步一步的沿着自己的理想努力的过程,只不过现在轮到了诗歌轮到了朦胧诗而已。
在中国这样的诗歌王国里,朦胧诗这样简单而又浪漫的东西怎么能被埋没呢?它本来就应该一直在中国大地之上传诵啊!
就像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人本来就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
只因为他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所以戈文才会义无反顾的去做,编辑部同事的不满,诗坛前辈、顽固分子的攻击……相对他的理想和愿望而言,是不重要的。
他只是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罢了,可是在面对眼前只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才能出现的一幕,面对着朦胧诗最杰出的诗人单膝跪在自己的面前的一幕,戈文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甚至于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如蛟在喉。
如梦似幻!
这不正是说明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人承认吗?!
原来自己并不是孤单的!
顾城的身后其他所有的人,林一铭、李洪波、李长征、复旦大学诗歌协会的其他同学、上海本地、北京、福建、甘肃等全国各地赶过来的朦胧诗诗人们……每一个人都像顾城一样,把自己的名字签到了另外一本《收获》杂志封面上。
然后他们走了过来,像顾城一样,面向坐在沙发上表情惊讶的戈文单膝跪地。
那本签满了人名的《收获》杂志也被另外的一个同学高高的举在了戈文的面前。
这些朦胧诗诗歌的疯狂爱好者中有复旦大学的学生,虽然学习的专业不同,可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将来会成为是建设中国的中流砥柱,是社会的精英;还有一些人时朦胧诗诗人,或许他们此时仍然默默无名,可是他们中已经有两人的作品登上了11月的《收获》杂志,未来他们将是复兴诗坛的精锐,会成为诗歌界的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甚至冰心。
可是这一刻,他们都在等待着他们心目中的导师诞生的一刻。
这一刻是神圣的!
这一刻是虔诚的!
这章是昨天的。今天的更新正在码,今天一直到凌晨一点钟,码多少发多少。
再就是厚着脸皮的求了。
更新不给力,本来是没脸求的,可是这时候了,再不求就没机会了。
所以童鞋们手中有的话,就投给大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