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痴迷看这场旧戏”,更不知道“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我想,你也并不需要人去懂,因为有种美叫孤芳自赏,有种伤叫做黯然销魂。
很多时候,我不愿将你归类为知音难求的孤独寂寞,更愿意将你看做是历经红尘后坚守爱情的执着等待。毕竟没有多少人懂得,如果生命里曾经出现了一个你,那么其余便都成了将就,而你仅仅是不愿意将就而已。
脑子里想起了曾经流传一时的《蔡锷与小凤仙》,一样是世俗里难容的将军和戏子,一样是烽火战乱的烟雾缭绕,一样是爱不得爱恨不得恨的徘徊和无望,一样是不得善终的无缘相守.........
人生是如此艰难,爱情是如此绝望。
既然缘浅,奈何情深?
“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也只能在苍凉冷清的曲终人散时,独自回味那一份相思之苦,不悔之意。
如果的如果,我是说如果是我,我更愿意相信,即使第三十八年的夏至,你们在某个曾经熟悉的地点见面了,或者你能说的也只是那一句:愿我有生之年,得见你君临天下。”
这就是这首歌的含义。
第三十八夏至。
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
时光来复去。
斜屏半倚。
拉长了光影。
重彩朱漆,斑驳了画意。
一出纸醉金迷闹剧。
一袭染尽红尘的衣。
唱罢西厢谁盼得此生相许。
灯下的影,粉饰着回忆。
老旧唱机,轮回了思绪。
一封泛黄褶皱的信。
一支勾勒眉角的笔。
花腔宛转着应和陈年的曲。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
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
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迭的衣。
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
静静合衣睡去,不理朝夕。
他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
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
他摇落了繁花空等谁记起。
为梦送行的人,仍未散去。
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
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
歌曲一开始即传出沙哑的京剧声,颇有岁月的气息,相继伴有李旭升独特的古风演唱方式,其中与京腔混搭相和,韵味十足。
他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但简单的模仿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而与《第三十八年夏至》相近的是张国荣先生的《霸王别姬》。
这也是李旭升知道这首歌的原因之一。
程蝶衣和段小楼,戏子与军官,都不为世俗所容,都身不由己,都求而不得。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精心制作的华美戏服掩盖了日夜煎熬千疮百孔的心。
而如果仅仅作为为阿青遇上范蠡的引子,未免篇幅太过多了。
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剧的提示?
薛烛本与风胡子师出同门,可是风胡子却被伍子胥请到了吴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剧的提示?
国。风胡子并非玩弄权术之人,才未识出伍子胥之心,被伍子胥利用。
被伍子胥利用的风胡子仅仅为了一点儿虚情假意的厚待,为吴国监造武器,劳瘁过度,精力不支。
并且,又有了后来薛烛惨被斩指的惨剧。
伍子胥,被勾践耻笑,被范蠡不屑。
那,范蠡又如何?
他为了西施,希望得到阿青的剑法。
在阿青受到吴国使者欺负时,范蠡并没有一心相救,仅仅轻言相劝。可在看到阿青超凡的剑法后,范蠡便想为自己所用,便虚情假意讨好阿青。
因为要赔几只羊,所以阿青一笑。
因为虚情葬羊,所以就觉得是个好人。
风胡子因为白白接受了一把宝剑,弄得所失众多。
阿青为什要喜欢范蠡?
范蠡已经长出白胡子,而阿青才十四五岁。
阿青相貌宛如脱俗,而范蠡已经四十多岁。
难道不是因为范蠡假惺惺对阿青好,阿青才会喜欢他?
阿青已经说过,她的母亲已告诫过她,不要和男人多说话。
阿青没有听,错把范蠡当成好人,所以早已注定了悲剧。
阿青才十四五岁,为什么没有爸爸,只能和妈妈在一起?
为什么妈妈又要告诉阿青不要和男人在一起?
因为妈妈早已被欺骗。
大白猿通晓剑法,性情通灵,它教授了阿青足以自卫的绝世剑法。
可它第一次见到范蠡就知道范蠡骗了她,而阿青早已不顾一切的喜欢上了范蠡。
它是阿青的守护者,像是薛烛劝解风胡子一样,白猿去杀阿青为越国教剑。
便可以为了功名将西施献与吴王。
……
“其实我在想,越女阿青究竟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女,还是一个心机阴沉、深藏不漏的世外高人?
越女刚出场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透着天真烂漫;谁都以为她(包括范蠡在内)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少女。
但观其日后的所作所为,却又和她开始天真的表现极不相称。首先,在于越女的出场时机。
当时正是吴越比剑结束,范蠡在路上遇到吴国剑士,两方起了冲突,但为大局顾,范蠡忍辱负重,憋屈的忍让了。
就在此时越女华丽的登场了。
她甫一出手,就替范蠡解决了这个难题,借着一头羊的死,把吴国剑士全部戳瞎,不但大大替范蠡、替越国出了一口气,更是在范蠡面前展现了自己无敌的剑术,于是顺理成章的搭上了范蠡,和范蠡开始发展关系。
按书中所说,“文种的灭吴九术”已行其八,只有“最后的第九术却在这时遇上了重大困难”:“眼见吴王派来剑士八人,所显示的兵刃之利、剑术之精,实非越国武士所能匹敌”、而能铸利剑的薛烛也已残废,只有靠高超剑术才能打赢越国。
这时越女的出现,正是解了范蠡勾践的燃眉之急。
此时出场,实是最佳时机。
其次,再于越女的离去。
越女传了越国剑士三天剑术,“八十名越国剑士没学到阿青的一招剑法,但他们已亲眼见到了神剑的影子。
每个人都知道了,世间确有这样神奇的剑法。
八十人将一丝一忽勉强捉摸到的剑法影子传授给了旁人,单是这一丝一忽的神剑影子,越国武士的剑法便已无敌于天下”。
眼见大功告成,这时她却突然离去,而且走的干净之极:“到第四天上,范蠡再要找她去会斗越国剑士时,阿青已失了踪影,寻到她的家里,只余下一间空屋,十几头山羊。
范蠡派遣数百名部属在会稽城内城外,荒山野岭中去找寻,再也觅不到这个小姑娘的踪迹”。
这里的问题就大了。
如果说越女当初是为了一只羊而和吴国剑士大打出手,并且在后来的言辞中对它的羊爱护有加;但她走的时候,却把这群羊全部丢下不要,难道是越女精分了?
能让一个国家都找不到踪迹,她肯定是刻意躲避无疑;但是,越女为什么要躲避?
范蠡从来没有提过丝毫他和西施的情史,当然越女不会是伤心离去;但如果不是,越女又究竟在躲避什么?
要知道,她可是正在热恋范蠡,这样转头就走,简直有悖人性。
再次,以书中原文为证:范蠡又是惊恐,又是迷惑:“她为甚么要杀夷光?夷光可从来没得罪过她!”
蓦地里心中一亮,霎时之间都明白了:“她并不真是个不懂事的乡下姑娘,她一直在喜欢我。”
说道对越女的了解,全书中以范蠡为最;而范蠡“霎时之间都明白了”:“她并不真是个不懂事的乡下姑娘”!
如果按着这番解释,那么整件事情就是这样:越女早就知道范蠡,并且早在和范蠡接触之前就爱上了范蠡;这一日她见范蠡受辱,特意找了个杀羊的借口来替范蠡出气(也可能是精心设计的),然后装作一个天真的少女来接近范蠡,试图赢得范蠡的爱情;后来,(我们姑且这么认定,)越女是神奇的通过某种途径得知了范蠡另有爱人,于是黯然出走,鸿飞冥冥;最后终于还是按耐不住,出来报复情敌。
如此一来,整件事情基本说得通了,可是越女的形象却一落千丈:一个心机如此阴沉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女?
能让范蠡、文种、勾践这个级别的人物都看不出来丝毫破绽,始终认定她是个不知世事的少女,这份表演伪装的功力,可谓是高明之极、空前绝后了。
如果越女并非是一开始就爱上范蠡,那么还有一种解释:越女出于自己的种种目的(比如为越国报仇出力,或者是为了让自己扬名海内),从而布置下杀羊这一出戏,接近范蠡,只为了完成他自己的目的。但是在后来的接触中,越女渐渐爱上了范蠡,不能自拔,后来无意得知了范蠡另有爱人,愤而出走(但肯定不是范蠡告诉她的,不然以范蠡的智计,早就猜到她爱上自己了);反正她的目的也已基本达到,一走了之后也无大碍。
最后因为女人的嫉妒心,重又回来杀西施。
这么一说倒也算通,不过越女的形象比上面反而更加糟糕了。”
“楼上的,敢不敢说地址?我想砍你……居然敢毁我阿青?(`へ´)=3”
“Σ(ŎдŎ|||)ノノ虽然感觉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赞成楼上的,敢不敢露地址?”
“不敢不敢,怕了怕了→_→”
……
“麻蛋,管你们怎么说,我就想知道,难道李导就准备更新这么点字吗?要是这样,劳资早知道就不看了!(╥_╥)”
“同问,两万字可养不饱我们,这才刚刚有点意思,就没了,李导你要是还有点良心的话,敢不敢再写多一点?”
“……”
对于评论,李旭升并不知道。
不过写是肯定要写的。
因为他已经在写作当中了!
也是直到有人告诉李旭升,他才知道,越女剑这本书在网上已经大火起来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么点数字,完全满足不了大众。
知道这个信息,李旭升也很无奈啊!
毕竟自己又不是触手怪,而且就算是触手怪,也不见得码字速度会比他快。
毕竟键盘就那么点地方,你再多的手又能如何?
把键盘敲烂?╭(╯ε╰)╮
然后,就这样,过去了十几天。
也是今天,李旭升又再次更新了星网的信息。
内容就是新书已经写好了,正在出版中。
当然,还有附带新书的简介:
【北宋年间,外族纷纷觊觎大宋国土,形成宋、辽、西夏对立的局面。
武林各派或效忠于本国,或相助于他族,一时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
武林第一大帮丐帮帮主乔风,公正豪迈,威名远扬,人称之为武林霸主“北乔风”。
还有那一生为复国大计的“南慕容”。
四大恶人之首与大理国不得不说的故事。
还有那天下武功出少林之称的名门正事。
在这里,会让你懂得,什么叫老父坑儿砸,随便遇到个姑娘都能是自己的妹妹的那种。
在这里,更有你所没有见到的武功招数。
降龙十八掌
……
自从李旭升回归娱乐圈后,关于他的消息也是一天比一天多。
这个状况,在娱乐圈里也不是很意外的事情了!
虽然人们知道这后面有推手,但他们不在乎,只要李旭升还能给他们提供各种娱乐品质,哪怕你天天霸占电视台都没问题。
这也是李旭升恐怖的人气之一。
跨界经典作品,也只有李旭升才能做到最好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作品,它都能让大众看得过瘾。
这就是实力。
所以一看到他更新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武侠爱好者,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
一直到开售那天。
本来已经沉寂了的书店,再一次迎来了车水马龙的样子。
也是自从互联网兴起之后,纸质书籍得到了这么高的响应。
比之前李默的不少出版作品的热情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