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空荡荡,台下乱糟糟。
邑州市水灾灾情新闻发布会的大厅里人声鼎沸,像极了菜市场。媒体是消息总汇,这么一会儿工夫,各种各样的怀疑和猜测很快被制造和传播开来。
就在此时,四个身穿浅色衬衣的男子神色匆匆地登上主席台。
罗方伊看了看时间,9点27,比原定时间足足晚了半个小时。
“主角现身了,做好准备!”张智尧打开电脑,进入了战备状态。如果不出意外,发布会现场就会公布目前的灾情以及救灾措施,张智尧和罗方伊各有分工,一人负责码字,一人负责拍摄视频和照片,这样一来,两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就能把稿子传回报社。
几十家媒体在抢头条,时间就是金钱!
胖冬也混进了记者队伍,坐在罗方伊一旁。
“咳咳,”坐在左侧位子的男子清了清嗓子,台下顿时安静下来,“让大家久等了,因为有些数据在不断更新,所以发布会的时间延迟了,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歉意。”
“也许他们是在后台吵架,到底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张智尧在台下偶尔插科打诨。
罗方伊并没有在意张智尧的话,她将录音笔放在桌上,又拿出单反相机,起身准备拍摄照片和视频。
在主席台正前方以及大厅最后一排,各种长枪短炮早已架好。看来,要想从中杀出一条路来并非易事。
“给我吧。”
恍惚间,罗方伊的相机被人一把拽走,她回头一看,是胖冬。
“不太好吧,你可是身家过亿的大老总。”罗方伊反应过来,嘿嘿一笑。
“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好久没摸相机了,今天我要好好活动活动筋骨。”胖冬脱掉价格不菲的阿玛尼外套。
一旁的秘紧忙上前一步,接过外套。
“那就不客气啦,您请!”罗方伊很绅士地把相机递给他。
“尼康d850,今年新款。说实话,这款相机要比d5的画面质量差一些,尤其是宽容度稍稍逊色,而且对比度偏大。”胖冬接过相机,仔细打量一番,果然是行家,这么多年了,手艺一直没丢。
罗方伊相信胖冬的实力,有了这个神助攻,她就可以集中精力准备采访和写稿了。
台上,邑州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已经开始念起了发言稿。
“这次水灾共造成7人死亡,6000多栋房屋倒塌,农田受淹面积2万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目前所掌握的灾情。当然,随着我们救灾工作的展开,这些数字也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看来确实很严重。可是,水灾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上所说的人祸多于天灾?罗方伊心里有无数个疑问。
然而,有些出乎意料,灾情介绍之后,新闻发布会戛然而止。
没有提问环节,没有记者互动,从头到尾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
台下又开始交头接耳。
“怎么回事?其他两个人还没说话呢!”张智尧小声说道。
“是啊。太敷衍了吧?!”罗方伊附和。
“哎呀,你们知足吧,能出来介绍情况已经很不错了。”目送台上四人离开发布会大厅,胖冬跟罗方伊和张智尧聊了起来,“这种事情谁愿意出来说话?他们也是迫于压力不得已才这样的。既要给媒体一个交代,又不能多说、乱说、错说。”
胖冬一不小心,出卖了自己的大客户。他将相机调到浏览模式,拿个罗方伊审阅刚刚拍摄的素材。
“罗记者,拍摄完毕,请您检阅。”
罗方伊结果相机,翻看视频和照片,
大中近景镜头都有、构图干净老练、画面也不抖。
“真是太完美了,罗总简直就是人肉稳定器,这画面质量杠杠滴。”罗方伊将他一阵夸赞。
“可是我们怎么办呢?只有这寥寥几百字,这要是发回报社,还不得让曲总给骂死?”张智尧发愁了,他只在电脑屏幕上敲了短短三四行字,这个……不好交差吧。
“先传到报社再说吧,咱们也没有办法,至于总编室用不用,就不是咱们能管得了了。”罗方伊说着,将sd卡取出,准备导出其中的素材。
“也只能如此了。”张智尧一声叹息。
抢时效必须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两人立即开启了现场办公模式。很多记者同样如此,剪辑视频、整理照片、敲字写稿。新闻发布会瞬间变成了媒体中心,现场又热闹起来。
“不知道他们在玉莲山玩得怎么样。”罗方伊一边剪辑视频,一边小声嘟囔。
“其他人我不清楚。不过,曲长国已经回去了,”张智尧说道,“夏侯社长亲自下命令,要求他回到报社坐镇指挥此次水灾报道。”
看来,这个张智尧消息真是灵通,什么情况都了解,不愧是领导的红人,罗方伊心想。
“领导应该阵地前移,直接来水灾现场指挥报道。”罗方伊调侃道。
两人都是熟练工,如此简单的稿子,2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现场的同行也已经陆续散去。
“走吧,赶紧出发!”张智尧看着大家稀稀拉拉离开,心中有些焦虑,开始收拾装备。
“出发?去哪?”罗方伊不解。
“你没看到大家都走了吗?现在的焦点是灾区,咱们现在必须赶过去,”张智尧将电脑装进单肩包里,“刚才他们不是公布了几个村庄嘛,其中孙家疃受灾最严重,说是三分之二的房屋都被山洪冲塌了,咱们就去那里看看。”
“好。”罗方伊揣起采访本,紧跟着张智尧离开会场,“胖冬,我先去采访了,等我回来联系你。”
“好的,你们去忙吧,我也要忙着灭火了。”胖冬一脸神秘地说道。
“你可别把我们的火给灭掉。”罗方伊留下一句玩笑话离开。
“哎,方伊,等一下。”胖冬忽然喊住她。
“啥事?等我回来再说吧。”
张智尧步子太快,罗方伊小跑着追去,没有时间理会胖冬。
“你过来,就两分钟。”胖冬不断挥手示意罗方伊。
“智尧,你先在楼下等着我,我马上过去,”罗方伊埋怨的目光看着胖冬,“小胖,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张智尧没有停步,径直离开。
“我知道,我就是在跟你说正经事,”胖冬压低声音说道,“我长话短说,这次水灾的内部情况我了解一下,很复杂,尤其是在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地方之间、部门之间有很大的分歧。所以你不要逞强,凡事让那个张……张什么来着?”
罗方伊:“张智尧!”
胖冬:“哦,对,让张智尧冲在前面。你不要强出头。”
罗方伊:“我知道,这次报道本来就是他牵头的。”
胖冬:“第二,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多听报社领导的,不要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听到胖冬这么说,罗方伊有些来气。本姑娘好歹也是干了好几年了,这种事还要你来教吗?不过,听他这么说,似乎了解很多内情,这对写稿子很有帮助。等着今天忙完了,再找胖冬好好聊聊。
“好了,知道了。”罗方伊知道张智尧不是个善茬,再让他等下去,估计要
火冒三丈了。
“还有……”胖冬又想喊住她。
“等我回来再说,没时间了。”罗方伊快步离去,只留下一个修长的背影。
“罗方伊,哎……”胖冬伸手招呼她,一副失落的表情。
从邑州饭店到孙家疃大概1个小时的车程,三人来到村口时已经中午,来不及吃大餐,三人各自买了泡面,借了商店老板的水冲开。
“午饭将就一下吧,晚上咱们再吃顿好的。”路边有一个高高凸起的水泥台子,张智尧将采访本放在上面,一屁股坐下。
罗方伊则是将泡面放在台子上,蹲下来。三人一边吃着一边往村里张望。此时天空已经放晴,连续几天的暴雨虽然毁了村庄和农田,却将雾霾一扫而尽,天空格外湛蓝。
通往村里的主干道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泥浆,一眼望去,找不到一处落脚的地儿。一辆辆军绿色的卡车进进出出、格外繁忙,救援队正在被洪水冲毁的砖头、房梁、家具、装修材料等废弃物运出去。
“多亏了张主任想得周全,带来了雨靴。”罗方伊看着来来回回的车辆,想起了他的先见之明。
“是啊,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张智尧脸上满满的自豪。
三人吃了饭,换了雨靴,商定了采访计划。
司机和车在村口留守。
张智尧和罗方伊顺着这条泥浆路往里走,一路观察灾情——这样的情景最适合写现场见闻和记者手记,两人必须讲所见所闻看仔细、问清楚。
一切都没有既定的方案,两人都是凭借着经验主义的做法向前推进。越往里走,灾区的悲惨景象越具有视觉冲击力。两人甚至还能看到还能看到被山洪冲击变形的小轿车,被推倒的墙壁,灌满了泥浆的院子以及东倒西歪的大树。眼前的一切,足以证明当时山洪的冲击力有多大。
罗方伊工作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她想到了电影中的世界末日,没想到在如今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
两人走到一处十字路口,一家大型超市刚刚建成不久,却遭遇了这场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洪水将商超的玻璃门冲碎,又漫进里面,装饰一新的超市一片狼藉。身穿制服的救援人员正在清理淤泥和杂物。
墙边站着几个围观村民。罗方伊、张智尧也跟着凑了上去。
“老乡,这超市被水冲了?”
一个中年妇女回头看了看他们,愁容满面地说:“是啊,新建的,还没开业就黄了。”
超市开在村里,大家都是街坊邻里,谁也不敢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围观。
“清理一下还能用吧?”
“用?这水多脏啊,即便是晒干了,消毒了,有些东西也不能用了,这房子不拆就不错了。”
张智尧感觉村民们都很热情,并没有回避的意思,于是亮明了记者身份,又深入问了些问题。
“都说这大水是人祸造成的,这是咋回事?”张智尧问出了这个敏感的问题。
“有人说今年雨水多,所以水灾严重。可是你看看那河道,多少年没修了?还有上游的水库,眼看水库里存的水太多了,干脆把水放了,河道里承受不了那么多水,自然都冲到村里来了。”
“村里受灾严重吗?”罗方伊问道。
“你们还没往里走吧?里面靠山近,被毁得更严重。”
“哦,是啊,还没进去。”张智尧有些吞吞吐吐。连救援队想进去都很困难,更何况两人的装备都很简陋。
中年妇女似乎看出了他们的难处,拍了拍身边的电动三轮车:“走,俺开车带你们过去!”
(本章完)
还在找"浮尘之外"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