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个好人(相对而言),虽然他也收收黑钱,徇徇私,但归根结底他还是努力干活的,朱厚照在外面玩的这几年,没有他在家拼死拼活地干,明朝这笔买卖早就歇业关门了。
但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是佛道两门的掌舵人!当然,除了这个隐藏着的原因,在表面是,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心胸狭窄,很难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级王琼有着很深的矛盾,对于王守仁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而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王守仁却并不在意,对于一个视荣华为无物,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来说,这算得上什么呢?他收拾东西,去了南京,接任兵部尚书。
嘉靖元年(1522)二月,王守仁刚到南京,就得知他的父亲王华去世了。这位老先生前半辈子被王守仁折腾得够呛,后半辈子却为他而自豪,含笑而去,也算是死得瞑目。
但是,这件事情还是沉重地打击了王守仁,他离任回家守孝,由于过于悲痛,还大病了一场,从此落下了致命的病根。正是这次打击和那场大病,最终使他放下了所有的一切。
父亲的训斥,格竹子的执著,刘瑾的廷杖,龙场的悲凉,悟道的喜悦,悲愤的逃亡,平叛的奋战,如此多的官场风波,刀光剑影,几起几落,世上再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扰乱他的心弦。
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搞他的哲学。
不怪现在虽然已经名满天下了,可他却毫无架子,四处游历讲学,无论是贫是富,只要你前来听讲,他就以诚相待,即使这些人另有目的。
嘉靖元年(1522),一位泰州的商人来到了王守仁的家,和王守仁比起来,他只是个无名小卒,但奇怪的是,他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为这位仁兄的打扮实在惊人,据史料记载,他穿着奇装异服,戴着一顶纸糊的帽子,手里还拿着笏板,放在今天这打扮也不出奇,但在当时,就算是引领时代潮流了。
他就穿着这一身去见了王守仁,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他狂放的外表后面,其实隐藏着另一个目的,然而他没有能够骗过王守仁。
王守仁友善地接待了这个人,与他讨论问题,招待他吃饭,他对王守仁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便想拜入门下,王守仁答应了。
不久之后,他又换上了那套行头,准备出去游历讲学。王守仁突然叫住了他,一改往日笑颜,极为冷淡地问他,为何要这种打扮。
回答依然是老一套,什么破除理学陋规,讲求心学真义之类。王守仁静静地听他说完,只用一句话就揭穿了他的伪装:“你不过是想出名而已。”(欲显尔)
这人彻底呆住了,这确实是他的目的,在他出发前,唯恐身份太低,被人家瞧不起,希望利用王守仁来扩大名声,所以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来炒作自己。
这位仁兄还是太嫩了,要知道,王守仁先生看起来慈眉善目,却是耍诈的老手,当年他老哥出来骗人的时候,估计书生同志还在穿开裆裤。
眼见花招被拆穿,也不好意思呆下去了,他拿出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尊严,向王守仁告别,准备回家。王守仁却叫住了他,对他说,他仍然是自己的学生,可以继续留在这里,而且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此人现在终于明白了,所谓家世和出身,从来都不在王守仁的考虑范围之内,他要做的,只是无私的传道授业而已。于是,这人收起了他所有的伪装,庄重地向王守仁跪拜行礼,就此洗心革面,一心向学。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王艮,他后来成为了王守仁最优秀的学生,并创建了一个鼎鼎大名的学派——泰州学派。(王艮是泰州人)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此学派影响极大,精英辈出,主要传人有王栋、徐樾、赵贞吉、何心隐等,这些人身份相差极大,如赵贞吉是朝廷高级官员,何心隐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经常闹事,实在是五花八门,龙蛇混杂。
但这一派中影响最大的却是另外两个人,一个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思想启蒙解放的先锋”(官方评价),叫做李贽。
而另一个人更为特别,此人不是泰州学派的嫡传弟子,只能算个插班生,但如果没有这个人,明代的历史将会改写。
这个影响了历史的人的名字,叫做徐阶。
王守仁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不嫌弃弟子,不挑剔门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将自己几十年之所学倾囊传授,他虚心解答疑问,时刻检讨着自己的不足,没有门户之见,也不搞学术纷争。
据我所知,能够这样做的,似乎只有两千年前的那位仁兄——孔子。
他四处讲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征服了无数的人,心学的风潮逐渐兴起,但他的这一举动也惹来了麻烦。
官方权威的程朱理学家们终于无法容忍了,在他们看来,王守仁的“异端邪说”就如同洪水猛兽,会荡涤一切规范与秩序,他们纷纷发起了攻击。
一时之间,写文章的写文章,写奏折的写奏折(很多人都是官),更绝的是,当时的中央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竟然把影射攻击王守仁的话,当作考题拿来考试,真可谓空前绝后,举世奇观。
漫天风雨,骂声不绝,总之一句话,欲除之而后快。但是对于这一“盛况”,不怪的门人都十分气愤,但王守仁却只笑着说了一句话:“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
这不仅仅是一句回答,也是王守仁一生的注解。
他的这种态度打动了更多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在狂潮之中,王守仁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