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荆州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市坊上面的人还是有增无减。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庙会,可惜天不逢时,雨下的不大不小,却破坏了游人的雅兴。
萧府坐落在繁华的街区,但是却像个隐士似的,不喧哗不做作。这可能和萧府府主的性格有关。一生待人和善,是当地有名的善人,穷荒年代,自己开了自家的粮仓,赈济灾民,赢得一片好评。自太宗时的贞观之治后,大唐一片繁荣,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大唐长安,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除却长安洛阳外,江南的扬州·益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太宗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西市就有西域,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开来。
萧府一处高阁之上,很是安谧。一位身着荷绿薄衫,长发齐腰的豆蔻少女倚着窗望向远处天空,两只白皙无暇的玉手托着精致地小下巴似在想着什么。微风袭来,青衫飘起,发髻垂腰,盈盈一握的细腰系着几缕轻纱,显得格外耀眼。看着还没有放晴的天,眉头轻轻一皱。突然,少女莞尔一笑:“天不久会放晴的!“虽说只有十二岁,可这笑容也太令人动容了,小小年纪竟然也出落得如此祸国殃民。
少女是萧府的嫡长女。恰巧其母生产之时,红日初升,朝霞万丈,甚是灵气,于是取名灵曦。
不久,天果真放晴了,城隍庙会的盛况较之于往年而不减分毫。
时至酉时,华灯初上。街上各处已经挂上了各色的灯笼,其上有各式的谜语。猜灯谜的习俗由来已久。今日又是元宵佳节,节日的气氛甚是浓郁。妇人和孩童都着上新装,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拿着烟火在跳着,好一派民生安乐的景象。这是太宗怎么也未曾想到的,这比贞观之治还要盛世的场景,竟出自武则天这个女子之手。
灵曦背着爹娘偷偷跑了出来,带着婢女春秀,为的就是看看这一年一次的灯火盛会。
“小姐,你慢点。。。等等我.”春秀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追着灵曦,弯着腰,灵曦停了停说:“不是说好出来不要叫我小姐小姐的嘛,叫我灵.......灵儿就好,我叫你秀儿,呵......”灵曦轻嗔道,随即笑话春秀体力不支,没走几步就累得不行了,灵曦银铃般的笑声和稚嫩却十分秀丽的外表惹得行人纷纷驻足。
家家门前挂起彩灯,悬挂的花灯上面讲述着很多的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并芙蓉,异样灯火,精彩万分。
游玩了许久,灵儿几乎将这一片灯谜都猜了出来,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灯会的负责人,希望他能出更难的谜来难倒她。
一位看似德高望重的中年人,撅着笑看着灵儿道:“这位小姐好生聪慧,不知在下出些字谜,你可否将其答案说出?”
灵儿灿烂一笑:“大人,请赐教。“
中年人清了清嗓子道:“姑娘请听好。这谜面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周围围观的人都在沉思之时,灵儿已经想出谜底了,“是砚台。天圆地方,砚台大体为方正之形,体质坚硬,文人雅客都会用到的。”众人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谜面其实不少人都已经猜出来了,灵儿这么快想出来也不怎么让人惊讶。
中年人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高台对映月分明。”
“昙花的昙字。”
“正月十五打牙祭。”
“一年一回。“
“巧妇何能炊好饭。”
“糯。“
“一点寒鸦归万里,三行斜雁入长天。”
“嗯﹍﹍族,对,是族。”
几轮下来见灵儿应对自如中年人脸色未青,这下他不准备考字谜了,看看在对联上面,这位小姑娘能不能上。
“我出一个上联,姑娘能否对下下联。”
“可以。小女子但凡一试。”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花,怎么样?”“额,这个,让我想想。”思索片刻,在中年人和周围群众的惊愕中,她带着淡淡的微笑接着说:“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横批嘛就用九州同色。怎么样?”
“.....”到最后众人纷纷鼓起掌来,有人窃窃私语道“这谁家的姑娘啊,模样生得俊俏不算,这才气也是数一数二啊,太了不起了。”
“姑娘好才气,在下佩服。”中年人揖了揖手。
翠玉轩的阁楼上有人一直在注视着下面的一举一动,包括此次灯会负责人顾绍。刚刚那些字谜都是他吩咐下去让那位中年人传话的,因输给一个黄毛丫头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于是其子顾言卿想会会灵儿。顾言卿,三岁背熟三字经,五岁作诗,《论语》《春秋》也是朗朗上口,十岁获得童子试第一名,是荆州年轻一代的翘楚。
“刚才那些字谜都是姑娘答出来了的吗?”只见一位器宇轩昂,一袭白衫,风度翩翩的少年踱步而来。身边的小厮也是温文尔雅,让人心生爱慕。
“对,是我。”灵儿应答道。此刻绽放出如靥的笑容,此时他手里拿着一盏精致的花灯。宛如天仙一般,古诗有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另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恐怕就是这样吧。
少年看着灵儿微微出了神,双目闪动着阑珊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