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师亲点刻卡通
方凌云正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电话响了起来,拿起来一看,是周长河周馆长,这位倔老头为人不错,刚正不阿,就是脾气差了点。平时看起来慢声细语笑眯眯的,对谁都不错,发起脾气来,如狂疯暴雨,连文化厅的的几位厅长都躲着走。
没办法,倔老头年纪不算太大,可辈份够高,他原本是国画大师周炳勋的小儿子,而且是那种老来得子,小时候被父母兄长惯的厉害,是当年出了名的小顽主。
周老早已经故去,可周老当年桃李满天下,不说数以百计的学生,就是儿子就有六个,而且各个不凡,虽然没一个能达到周老当年那种高度,在文化界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周长河从小就比较叛逆,父亲是国画大师,他偏就不愿意学国画,不过遗传基因这东西真是没人说得清,不学画却随随便便就练出一手好字来。自古字画不分家,周长河一想这不行啊,这不是走了老头子的老路了吗?
十五岁就堪称书法大家的周长河,直接扔下毛笔,老子不写了,改写诗。不得不说,老儿子就是聪明灵利,十八岁开始发表诗词,很快就引来众多的关注,这可不是靠他老子,人家笔名改了一个又一个,结果九个笔名,都能发表在国家级的文化刊物上,而且还收到数不清的邀请函。
毕竟是周老最疼爱的儿子,再怎么改笔名,也很快被人发现,听着别人的赞扬,周长河又不乐意了,我是周长河,是周炳勋的儿子没错,可你们能不能别整天挂在嘴边?
这种心态,是标准的叛逆少年,极度想证明自己,就算没有那位国画大师的老子,自己也行了。其实大家早就承认这点了,只是他自己没这么觉得。
好吧,你们知道我写诗文,用了笔名,我不写了还不行,我改写小说。这一写就是十几年,发表了三部长篇,十几个中篇,短篇的数量过百。结果又出名了,而且还是他最不愿意听到的话儿。
听说了吗,周老的小儿子又去写小说了,写的棒极了,这小子太有才了,周家六君子,小儿最拔尖。
这话儿听到周长河耳朵里,他又怒了,你们闲不闲啊,是看诗、小说,还是想看谁爹,我不写了还不行?
没等他最后一篇小说完稿,就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等到他赶回上京,周老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吊着一口气,就等着他回来见最后一面。
临走之前,周老握着他的手,指着墙上挂的画儿,眼中满是期盼。周长河知道,父亲一直想教自己绘画,小时候,把他抱在膝头,握着他的小手,教他运笔作画,可惜自己太过要强,有大师的爹在前面,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就算自己画的再好,人家也只会说他是周大师的儿子。
从小很少哭泣的周长河,那时候已经四十岁出头,却哭的象个奶娃子,点着头答应父亲,会好好学画儿。
父亲走后,原本已经相当有名气的周长河沉了下来,离开上京,和妻子住在申城,成为省图的馆长,转眼间,十五年过去,再没有写过一首诗,出过一篇文章。
在周老十五年忌日那一天,周长河带着了妻女,开着一辆厢货进京拜祭父亲,从厢货里搬出来的,是一箱箱的画纸,上面全是这十五年来,他留下的笔墨,从最初的习作,到渐入佳境,直到最后一箱里的工笔仕女图,惊艳全场。
来拜祭周老的,除了六个儿子,十几个孙辈,以及数百名学生之外,来的都是文化界的名人,就算不是搞绘画的,眼光也不差,这一箱三十六卷仕女图,张张都是极品,画中仕女鲜活无比,象是随时都能从画里走出来。
这还不是最惊艳的,周长河和妻女,三人打开最后一幅长卷,这张长达十八米的巨幅十美图,把在场的文化人眼睛都看蓝了。
在拜祭现场,周长河一张张的焚化画卷,从最初的练笔、成画,到最后的成品,一张张的扔进火盆,烧给父亲,请父亲品鉴。
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周老对小儿子的期盼,也明白周长河对父亲的思念和悔意,原本是件很让人感动的事情,可当最后一箱三十六卷极品仕女图也被一张张送入火盆的时候,众人就不淡定,五个哥哥上来劝,可周长河是什么脾气?当年连父亲都说不动,几个哥哥更不道。